词条 | 鹤虱 |
释义 | 鹤虱拼音名:HèShī。英文名:CommonCarpesiumFruit。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esiumabrotanoidesL..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扬净。毒性: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00mg/kg。功能主治:杀虫消积。主蛔虫病;晓虫病。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煎汤,5-10g。 中药材版本一【药 名】 鹤虱鹄虱鬼虱北鹤虱 【主要成分】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种子含窃衣素。东北鹤虱种子含油量19.48%。果实含挥发油,油中含天名精内酯及天名精酮;尚含正已酸、豆甾醇、三十烷及三十一烷等。 【英文名】Common Carpesium Frui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50厘米,多分枝,有粗糙毛。叶互生,无柄或基部的叶有短柄;叶片倒披针状条形或条形,有紧贴的细糙毛。先短钝,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显波状。花序顶生,苞片披针状条形;花生于苞腋的外侧,有短梗;花萼5深裂,宿存;花冠淡蓝色,较萼稍长,裂片5,喉部附属物5,雄蕊5,内藏;子房4裂,头扁球状。小坚果4,卵形,褐色,有小疣状突起,边沿有2—3行不等长的锚状刺。种子繁殖。 【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生于沙性土壤上,田边、路旁常见,农田以近地边处较多。 【功 效】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主 治】治虫积腹痛,阴道滴虫。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毒。①《唐本草》:“味苦,平,有小毒。”②《纲目》:“苦辛,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苦辛,温。” 入脾、胃、肝经;《本经逢原》““入厥阴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鹤虱有毒;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1.张文仲鹤虱散(《外台秘要》)治蛔虫心痛:鹤虱0.6g。为末,温水一盏,和服之。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2.鹤虱丸(《圣济总录》)治痔瘘,脓血不止,积年不差:鹤虱、雷丸、白矾灰各30g,皂荚刺、硫磺各15g。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雄黄为衣,每服20丸,麝香温酒送下,食前服。方中鹤虱止血,敛疮,杀虫,为君药。 3.鹤虱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多吐蛔虫:鹤虱、大黄各0.3g,朴硝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中药材版本二【出处】 1.《唐本草》:鹤虱,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而用之。 2.《本草图经》:鹤虱,今江淮、衡湘问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采无时。杀虫方中此为最要。 3.《植物名实图考》:天名精,子极臬而刺人衣,诸家皆云子名鹤虱。湘中土匡有用鹤虱者,命取视之,乃野胡萝卜子。 【拼音名】Hè Shī 【英文名】Common Carpesium Fruit 【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扬净。 【原形态】天名精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cm,宽5-8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关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有短梗或近无梗,直径6-8mm,平立或梢下垂;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3-5齿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药期6-8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显微鉴别 (1)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七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尚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2)粉末特征:棕黄色。①孔纹导管与纤维共生,纤维壁厚,另有细小螺纹导管。②厚壁细胞类方形,孔沟稀疏。③子叶薄壁细胞内含糊粉粒。 ④柱晶较大。 【化学成份】果实含鹤虱内酯(carpesialactone)[1],天名精内酯酮(carabrone)[2],三十烷(triacontane)[1],正已酸(n-capr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gmasterol)[3]等。种子含二十六烷醇(cerylalcohol)[4]。 【药理作用】 1.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1%天名精子配5滴加人生理食盐水25ml中,加温37℃再放人大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 2.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在动物试验中(离体豚鼠、大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离体蛙心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据云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大有短暂的降压和抑制呼吸,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也有报告,其提取物(可能为叶)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伏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与柯柯碱相似。其变种DaucuscarotaL.Var.sativaDC.的种子中提出的精油,对麻醉大小量可短暂的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呼吸,大量则能导致持久性的降压并抑制呼吸,此精油对蛙心、在位犬心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大鼠无镇痛作用,但却能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它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蛙),有轻度的保护作用;它能松弛离体大鼠及兔小肠、大鼠子宫平滑肌;在离体蛙横纹肌标本上,它能降低乙酞胆碱引起的收缩。东北鹤虱的果实,试管内对蚯蚓、猪蛔虫、水蛙均有杀虫作用;10%鹤虱酒精提取物1ml于试管内对猪蛔头部作用不明显,须加入25ml才能使之挛缩停止。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体外实验,20小时后仅有少数的鼠烷虫Aspiculalistetraptcra死亡。 【毒性】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00 mg/kg。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主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煎汤,5-10g。 【注意】鹤虱有毒;孕妇禁用。 【附方】①治小儿疾病多有诸曳,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呕吵涎沫,或吐清水,四肢赢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嘿嘿:胡粉(炒)、鹤虱(去土)、摈榔、苦株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上为未,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人生麻油一两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局方》化虫丸)②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③冶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未,水调半两服。(《怪证奇方》)④治齿痛:一、鹤虱一枚,擢置齿中。(《纲目》)二、鹤虱煎米醋漱口。(《纲目》)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 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两晚。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匣,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说明鹤虱亦有驱蛔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 【摘录】《中华本草》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天名精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n-Caproic acid)、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Carpesialactone)、天名精酮(Carabrone)等内酯化合物. 野胡萝卜果实中含挥发油约 2%,其中有细辛醚(Asarone)、甜没药烯(Bisabolene)、巴豆酸(Tiglic acid)、细辛醛(Asarylaldehyde)等.此外,尚含黄酮类、糖、季胺生物碱(可能是乙酰胆碱)、氨基酸、 胡萝卜苦甙(Daucusin)、甾醇和扩张冠状血管的成分. 药理作用1. 驱虫作用 用1%天名精子酊5滴加入生理盐水25ml 中,加温37℃再放入犬绦虫,结果1~2分钟死亡.鼠蛲虫在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中,于20小时后,仅有少数死亡.在10%、5%、1%的较低浓度内24小时无死亡现象.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天名精内酯能使小鼠在短暂兴奋后即转入抑制,四肢肌肉松弛,并呈麻醉状态.可对抗可拉明和士的宁所致之惊厥,与巴比妥类有显著协同作用.对犬、大鼠脑组织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对家兔尚有降温、降压作用. 3. 其他作用 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胺型生物碱,一种为胆碱,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未确定.在动物实验中,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尚含黄酮类,能扩张冠状血管.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和呼吸抑制作用,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和未孕子宫.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状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附方①治小儿疾病多有诸曳,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呕吵涎沫,或吐清水,四肢赢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嘿嘿:胡粉(炒)、鹤虱(去土)、摈榔、苦株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上为未,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人生麻油一两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局方》化虫丸) ②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 ③冶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未,水调半两服。(《怪证奇方》) ④治齿痛:一、鹤虱一枚,擢置齿中。(《纲目》)二、鹤虱煎米醋漱口。(《纲目》) 鉴别性状鉴别: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显微鉴别:(1)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七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尚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孔纹导管与纤维共生,纤维壁厚,另有细小螺纹导管。②厚壁细胞类方形,孔沟稀疏。③子叶薄壁细胞内含糊粉粒。④柱晶较大。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该品粗粉5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提取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挥发油用石油醚溶解供点样,另以细辛醚为对照品,在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分别点样品液和对照品液,以己烷-乙酸乙酯-苯(7:2:1)展开,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用5%香兰醛-硫酸溶液显色,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紫红色斑点。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南鹤虱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山区、半山区以及平原地区均可栽种。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播前需浸种催芽,存季于3-4月,秋季于8月初条播、覆浅土,保持土壤湿润,5-8d出苗。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作底肥,深耕细耙,整地作畦,畦宽约1.2m,然后在畦面按30cm×25cm开穴定植,每穴定植1苗,定植多带土,每667m2定植50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露地春季终霜后定植,保护地8—9月定植。 田间管理:种子繁殖的,当苗高一厘米时,浇一次清淡人畜粪水提苗。苗高3-4厘米时,要匀苗,补苗。每隔3-4厘米留苗一株,补苗要带土移载。匀苗后,中耕除草一次,并行追肥。在栽后发出新苗时中除,追肥一次,以后只须拔草松土,至九月收获后及11月各追肥一次过冬。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两晚。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匣,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说明鹤虱亦有驱蛔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1.张文仲鹤虱散(《外台秘要》)治蛔虫心痛:鹤虱0.6g。为末,温水一盏,和服之。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2.鹤虱丸(《圣济总录》)治痔瘘,脓血不止,积年不差:鹤虱、雷丸、白矾灰各30g,皂荚刺、硫磺各15g。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雄黄为衣,每服20丸,麝香温酒送下,食前服。方中鹤虱止血,敛疮,杀虫,为君药。 3.鹤虱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多吐蛔虫:鹤虱、大黄各0.3g,朴硝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临床报道1. 治疗钩虫病 鹤虱90g,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含生药 15g),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 30ml,连服两晚。小 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治疗57 例,用药15天后复查大便,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其中合并蛔虫感染的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有19例蛔虫卵转 阴。〔新医药通讯 1972;(5):45〕 2. 治疗蛔虫病 鹤虱10g,苦楝根皮10g,槟榔10g,芜荑10g ,使君肉10g,雷丸10g。加水随意,但不可过多,煎浓去渣,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每 日1剂,连用2日。治疗10例,驱虫有效率为70%。仅1例发生呃逆副作用,加用陈皮后副作用消失。〔中医杂志 1959;(4):51〕 3. 治疗外阴白斑 鹤虱30g,苦参、蛇床子、野菊花各15g。加水约2000ml煎煮,滤取药液入盆内,趁热熏洗。严重者洗时加猪胆汁1枚,与药汁搅匀。 每日2次,1个月为1疗程。〔湖北中医杂志 1980;(1):16〕 4. 治疗阴痒 鹤虱、蛇床子各30g,百部15g,加水约半盆,水煎趁热熏洗,每次20分钟,每晚1次。病程短者10天获效,病程长者则需熏洗1~2个月。 〔浙江中医杂志 1983;(3):118〕 5. 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鹤虱、榧子、芜荑各9g,使君子12枚,槟榔12g,乌梅5枚,川椒 3g,细辛0.5g,大黄、苦楝皮各6g。清水炖上药,服时加米醋 1汤匙送下,日1剂,分2次空腹服。治疗21例,一般在服药1~3剂后,腹痛即减轻,包块在3天内逐渐消失,其中在24小时内消失者占半数以上。排虫最多者 为115条,最少者38条。〔福建中医药 1983;(1):25〕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某些地区作鹤虱使用者,尚有下列几种:①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参见鹤虱风条)的果实。呈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约3~4毫米,宽1.5~2.5毫米,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果瓣背面隆起,有吐条突起的纵梭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接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接合面有2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有油性。具特殊香气,味辛微苦。 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等地。 ②华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呈椭圆形,药材多为分果,长3~4毫米,宽1.5~2毫米,表面棕绿色,黄棕色,顶端残留花柱,基部有小果柄,背面隆起,主棱稍突起,次棱及槽内密生钩刺;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横切面呈半圆形,接合面处有2个油管,周边有4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显油性。具特殊香气,味微辣而后苦。 产湖南、广东、四川、广西等地。 ③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又名:赖毛子)的果实。为4个直立的小坚果,全体呈卵状圆锥形,长2~3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有小果柄。药材多为分开的小坚果,呈卵状三棱形,顶端尖锐,椭圆形,表面棕褐色,少数呈灰绿色,密布瘤状突起,腹面有线形突起的着生痕迹,背面边缘有2列钩刺,背面中央有小钩刺或无。果皮硬。种仁类白色,显油性。气微,味淡。 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 黑龙江地区尚以同属植物蒙古鹤虱的果实作东北鹅虱入药。性状与上种近似,惟背面边缘的钩刺为1列,背面中央通常无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