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元前344年
释义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44年,丁丑年,周显王扁二十五年、魏惠王二十六年此时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以下是本年发生的大事。

1、战国前期魏国最强,于公元前344年率先称王,接着秦国崛起,蚕食韩、魏、赵国,并向南取蜀,并吞楚国汉中之地。

2、孟子在齐稷下被淳髡讥讽,二人进行了有关于“礼”的辩论。

3、公元前344——公元前343年,狄奥尼索斯二世最后被推翻,亚里士多德任亚历山大教师。

4、公元前344年,庞涓再次率军与齐国交战,结果不但二十万大军全部覆没,太子申被俘杀,而且自己也丧身马陵道。

5、公元前344年,由于魏以武力迫使韩献出大量土地,国力大增,使韩、鲁、宋、卫前来朝会,主持了“逢泽大会”,率12诸侯朝见周天子,成为盟主。

6、公元前344年秋,腓力控制了帖撒利。德谟斯提尼认为腓力背信弃义,帖撒利人遭受奴役,但伊索克拉特却向腓力祝贺,称之为正义之举。

1.魏败韩于马陵

 魏惠王二十八年、韩昭侯十九年(前三四四),魏军在马陵(今河南长葛东北)击败韩军。

2.赵取齐高唐

赵肃侯六年、齐威王十三年(前三四四),赵国向齐国发动进攻,并夺取其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北)。

3.逢泽之会

 魏惠王二十六年、秦孝公十八年(前三四四),魏国试图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邀集宋、卫、邹、鲁等小国会盟,并联合攻秦。卫鞅认为秦的国力尚难与之相抗,建议秦孝公尊魏为王,以此麻痹对方。秦孝公按受了卫鞅的建议,并派他去游说,说服魏惠王除号令宋、卫、邹、鲁等小国以外,北面要争取燕国,西面要争取秦国。卫鞅利用魏君一心想称王的心理,劝他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惠王果然中了卫鞅的缓兵之计,取消了进攻秦国的计划,去做称王的准备。他“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旌,从七星之旊”,“乘夏车,称夏王”,俨然以天子自居。不久,魏惠王约集宋、卫、邹、鲁等小国到逢泽(今河南开封市南)会盟,秦国也派公子少官前往参加。会上,魏惠王自称为“王”,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会后他带领其它国君去朝见周天子。由于秦国采用卫鞅的缓兵策略。避开“以一秦敌大魏”的不利形势,通过逢泽之会,赢得了时间,做好了与魏决战的准备。

4.秦统一度量衡

 秦孝公十八年(前三四四),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这是秦国实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秦国政府规定,全国的度量都必须统一进位制度,对尺、丈、升、斗、权、衡标准作了统一。并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同时还制造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这一改革对有利于经济发展,为此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逝世人物

鲁康公九年(前三四四),鲁康公姬屯卒,其子姬匽继位,是为鲁景公。

苏秦(公元前344年——前284年)去世。苏秦:字季子,“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联合六国以拒秦。曾为燕昭王亲信,奉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国“西劳于宋,南罢(疲)于楚”, 以便削弱齐国,以防齐国谋燕。初入齐,得到齐王信任用为相。秦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自称西帝;约齐闵王并称东帝。他劝说齐王取消帝号,又和赵奉阳君李兑“合纵”五国攻秦,迫使秦昭王废帝号,并归还一部分魏、韩地、被赵封为武安君,旋又助齐闵王攻灭宋国。后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兵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齐王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苏子》三十一篇,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十六章反映的情况与《史记·苏秦列传》所说有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