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府兵 |
释义 | 府兵与军府的关系府兵与军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简单的说府兵就是军府的兵,所以说要弄清楚府兵,就要对军府有所了解。 军府的由来军府这一名号,在隋唐时代多指府兵(作为专称)而言,而魏晋以来则更广泛的适用于一般的将军府,晋刺史多兼督军事,历史上往往“府州”并称。“府”即军府。因为军府权利比州郡权力大,所以称“府州”而不称“州府”。军府这一名称,适用范围是州刺史兼管军政的牙门,涵义仍较广泛。北魏时期,军府仍系一种通称。广阳王元渊任北道大都督,《魏书》说的是“受任军府”。 府兵的由来从魏晋以至隋唐,府兵泛指某将军府、某都督府或某某军府的并而言,这是府兵的通称,也就是府兵发展成为专称的来源。 某将军府的兵简称府兵,在两晋时期已较流行,《晋书·刘弘传》说的是“墨祬率府兵讨励。”按刘弘原做荆州刺史兼领军职,军号是车骑将军。 军府可以作为通称,故属于军服的兵,可以统称为府兵,这也是种通称。 府兵与军府的名称转变在魏晋时期,军府和府兵乃通称。泛指某将军府、某都督府或某某军府。 隋代军府乃专指府兵制中骠骑府或鹰扬府而言,至唐代也一直沿用这一习惯的说法。军府作为府兵所隶属的府的专称,渐次确定。唐代则有称折冲府的将佐为府官,其军士为府兵,《邺侯家传》、《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中都有文可征。故到隋以后,府兵与军府转变为专称。 府兵的任务府兵有宿卫和征防的双重任务。宿卫的任务是较固定而又经常的,在隋唐统一时期,战争较少,宿卫自然就成为最主要的任务。而在西魏、北周时期,征防的任务不单单是繁重而且较经常,这是由于封建内战不断发生的原故。 府兵担负着宿卫的主要任务,这与禁兵的宿卫结合在一起,但又是相互区别的。府兵分番宿卫京城,叫作上番。上番是府兵经常性的任务; 府兵担任征防任务时,与地方兵或边防兵结合在一起,往往被视为中坚力量。府兵的征防任务,征是临时派遣,防是固定上番。 府兵在出征时偶尔单独作战。 府兵的内部划分府兵本身有内府、外府之分,相沿称内军、外军。内府指五府三卫及东宫三府三卫,三卫为亲卫、勋卫、翊卫。亲卫之府又称亲府,勋卫、翊卫分别称一、二府,所以是五府三卫;东宫的勋府和卫府不分,所以是三府三卫。内府的兵纯属势官子孙。 府兵的训练府兵平时在家,有练习武事的任务。《旧唐书·职官志》说,“居常则皆习射,唱大角歌”,这两种练习是最基本的; 每年每次番上时还要集中教阅,《旧唐书·职官志》说:“番集之日,府官率而课试”,这是考察平时练习的成绩,又是临时集中的一种训练; 如果一年两番或一番,在京城至少尚有一次到两次的教练时期; 每年冬季还有一次试阅,《新唐书·兵志》说:“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兵马之在府者···是日也,因纵猎,获各人其人。”这是冬季训练的基本情况; 征战中教战也是种训练; 此外,宿卫京城时尚有平时教射与冬春讲武之举。唐太宗引卫士亲自教射于殿廷,又尝“自临治兵”。一种方式是大规模的讲武,或称校阅;另一种方式大规模的狩猎,或称校猎。 府兵的拣点唐府兵拣点,有资财、材力、丁口三项标准,在法令上最重资财的比较和选择。 内府三卫的卫士,均为品官子弟;外府的拣点,据《旧唐书·职官志》说:“皆取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点充”。 《唐律疏义·擅兴律》:“疏义曰:‘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所以先考虑资财,其次材力,最后才是丁口。 府兵三年一拣点,一有“军名” ,即为终身役。 府兵的自备资粮府兵有自备的弓矢衣粮,不由封建国家供给。府兵征行时,除重兵器与战马由封建国家供给外,其他均应自筹。府兵个人自备的资财主要是随身七事及粮食,七事应指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