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塔昉乡 |
释义 | 乡情简介土地截止至2002年底塔坊乡土地面积7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00478亩,耕地面积5800亩,水田面积4980亩,茶桑果药杂茶面积7500亩,森林覆盖率为75%。 人口该乡2143户,人口8056人,其中劳动力4749人,外出务工1035人。 经济2002年村经济总收入2975万元,比上年增长4.13%,财政收入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可用财力72.1万元,是上年的2.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440元,比上年增长3.65%。 产业结构全乡一、二、三产业占全乡经济总收入比重分别为43.7、27.6、28.7。 该乡以农业、林业、茶业、药业、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塔坊村新建组1000亩有机茶基地,响潭村洪村组57亩中药材基地、响潭组120亩布朗李和300亩板栗基地,金塔组8亩桑苗繁育基地。 基础建设截止至2008年底该乡拥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和村小15所,在编教师6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2人,在校学生970人。全乡获大专以上学历的(含成人教育类)有66人。乡农业技术推广有农业技术人员3人;乡文化站有专职文化干部1人;乡广播电视站有工作人员2人;乡卫生院有医务人员7人;全乡拥有9个医疗诊所,医务人员9人。 民间故事“不祥之树”的故事传说在塔坊乡舟溪村口处水潭边有一棵近两百余年的杉木,据说是两百年前,村民为使村中出高官,以发家致富,于是在村中池溏边栽种此树。村民把这潭水形象比喻为墨水,把这棵树比喻为一支笔,笔墨皆为古代读书人的象征。 两百年前,为栽好这棵杉木,村中老百姓煞是费了不少心机,从山崖绝壁选来一棵顶好小杉苗,由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精心呵护,送之于村口,并保留好小杉苗原生长处的泥土。首先是由村里名望高的老村民共同商量选好一个良辰黄道吉日,然后选好栽种地址,组织全村老老少少参加栽树仪式。为使杉木早日成林,村中一个年长老人想起一个奇妙的想法,叫执锄者,用小刀划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便顺着锄柄流入土层,以示对神笔之树的信奉。有了天地之灵气和人之仙气,小杉苗受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十几年后,小树苗已成长为一棵健壮高大魁梧树木。村中人才辈出,有不少人当上了乡官或教书先生。 不巧的是,有一年村中有一位青壮年,见这棵树被蔓滕缠绕着,青壮年生怕这棵神笔之树被缠坏了,于是便从家中拿来弯刀,将蔓滕砍去。真是世事难以预料,这位青壮年回去之后,便大病不起,原先家人以为是患了感冒,也没放在心上,可是三天之后,这位青壮年已病入膏荒,被送到县大医院后,经医生确定为晚期肺癌,一月之后,青壮年病死,年仅37岁。 故事一传开,于是乎,村里年长人便与村中池塘边的神笔之树联想到一起,说是杉树充满了神之妖气,凡动之,便有不祥之 兆,并以“不祥之树”命之。时至今日,神笔之树仍生长蓊郁,只是周围杂草丛生,“门前之路无人问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祥之树”仿佛变得更可疑,村中人便不愿再提到此树。 勤奋致富快 孝子得福地座落在祁门县南门塔坊乡培前村公路旁,有个新式生产队。原名叫“破河坑”(王家棚)。村内分王姓、徐姓两大姓氏,共有80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大家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共同富裕,奔小康大道。现在,家家都是电器化,人人都崇尚科学,有文化。户户新房一幢幢,在县、乡党政领导亲切指导下,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车水马龙,工厂里机器轰鸣,学校里书声朗朗,生产生活热气腾腾,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华西村”。 相传这里祖辈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对以江北潜山挑着破箕来安身的年轻夫妇,王家这个地方到处是乱草丛生,四面是崇山峻岭,飞虫毒蛇盘踞,只有飞禽走兽出没在深山老林之中,他们不畏艰难和困苦,不怕猛兽与恶狼,用自己勤劳双手,日日披星戴月,日月苦中开山,用自己勤劳双手盖起安居茅棚,用树桩搭起简易床铺,所以后人为怀念祖人起家艰难,取名为王家棚生产队。 王家棚这个地方,由于勤劳汗水浇灌,代代苦干奋斗劳动,大块块茶园,小片小片山坞田平平展展,弯弯曲曲的沿山路,清清的小溪水潺潺流着,满山遍野花红柳绿。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漫山遍野地履盖着大地,北风无情刮着王家山林,王家的老母却病重地躺在树桩做的床上,儿子仍在外面讨饭归来,以前这个儿子只要知道老娘生病就背着娘不远路远。山高路远,给娘求医抓药,那怕只要身上有分文,就非要给娘看病,是有名的“孝子”。可是这次晚了,等儿子赶到家老娘已经去世了。尽管儿子疼哭流啼,北风呼呼啸得王家棚吱吱作响,还是无济于事,后来儿子只好用稻草将娘裹起来在漫山遍野大雪中安葬娘。找地方在一小块没有雪的地上安葬老娘。谁知这块地正好是牛角尖形,牛遇到稻草就发开了,一代代,一辈辈都是这样传说至今。 据说这个孝子自从得了福地生下五男二女,个个长的身强力壮,眉清目秀,他们像长辈一样开山劈岭、勤劳奋斗,他们居然在牛角形地上建起三层楼大土墙房,屋内宽敞明亮,冬天不冷、热天不热,四季如春,全屋几十家,人人和谐相助,个个遵老爱幼,每逢取亲嫁女,三十二桌酒席一齐开,桌椅板凳不问人家借,锅碗瓢盆全自备。晚间,三盏汽油灯通宵雪识亮,不管宾客再多,都安排得当。 关于这个长时期留在人们心中故事传说,我们说勤劳致富是对的,孝子得福地也就有那么确切了,只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得解放,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胡锦涛总书记周围,才能建设好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才能奔小康,才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九龙源的来历祁门县塔坊乡有个龙源村,人们又称它九龙源,相传这里曾出现过九条龙,故而得名。 据说明朝中期,有一年,这龙源村里要建祠堂,于是,大家首先考虑的是祠堂基的风水位置,这就不得不请个风水先生来,而族老的媳妇正是奇岭风水先生郑英才的女儿,提起这郑英才,那可说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经他看中的地基、坟墓一定是块风水宝地,十分的灵验,顺理成章,这看风水的事情非族长亲家莫属了。 事不凑巧,一天族老出门办事,亲家郑英才来了,于是郑氏将公爹想请父亲看地基的事向郑英才说了一遍,当下,郑英才拿起罗盘叫着号,来到女儿家中,见女儿没有半点留客之意心甚不悦,便对女儿说:“你公爹来家,叫他按我所做记号,将祠堂基一升三尺”,末了便告辞而去。 第二天,族老回到家中,媳妇郑氏将父亲来的经过述说了一遍,并说:“我爹这人好酒,我不曾留他宿”,余族老听很劲瞪了她一眼道:“你这人无可救药”,吝啬到了自己父亲的头上了,嗯!”郑氏听了也不气恼,乃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爹这人向来是说倒话的人,他说上升三尺,就是下降三尺,你记住了。” 知父莫若子,村人们都这么想地相信了郑氏,开始刨地三尺,最后竟挖出了三三九条龙来,所不幸的是,先头二窝六条龙,均在锄头下丧了生,后头一窝三条龙,虽保留了下来,还伤瞎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果然后来,这村子出了祖孙三代连科三进士,既余光、余孟麟、余大成,而余孟麟正是那条瞎了一只眼的进士。从此人们都称这村子为九龙源,道说那郑英才小事玩世不恭,大事不糊涂,也埋怨那郑氏没有德气,一直传说至今。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663 男 3880 女 3783 家庭户户数 2526 家庭户总人口(总) 7640 家庭户男 3859 家庭户女 3781 0-14岁(总) 1782 0-14岁男 920 0-14岁女 862 15-64岁(总) 5218 15-64岁男 2655 15-64岁女 2563 65岁及以上(总) 663 65岁及以上男 305 65岁及以上女 3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16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