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国家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
释义 | 一、基本情况 1、立项情况 截止目前,四川省国家级“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项目有五批,在建项目119个(其中地方属本科院校64个,)第六批地方属本科院校22个已上报立项。 2、实施程序 四川省建立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三级立项建设程序。所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必须从校级特色专业中产生,所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必须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才能申报。结合四川省实际,综合各校学科分布情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布点数、学生数等因素每年动态下达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学科配额、申报配额,对于符合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和内容的专业审定后即予以确认。参考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情况,作出同一专业已有2个及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不再受理新点申报的规定,研究下达每年地方属本科高等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名额。四川省国家级特色专业尽可能做到立项程序严谨、评审组织工作严格,参评学校人员一律不进入评委,评委均由“211”大学国家或省级名师、教务处长、本科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负责人三部分人员组成,依据《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审定学校申报材料、安排专业负责人现场陈述答辩,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 3、建设情况 四川省在项目建设中以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为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建设目标,科学规划、注重需求、有所导向,避免重复建设,尽可能均衡发展,积极做好评审立项工作;求真务实,踏实建设,认真完成内涵建设任务;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切实发挥项目示范辐射作用,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通过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2006年开始启动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至今已5年,至2010年,四川省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将达150门以上、省级立项达350门、校级项目600门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数占四川省本科专业总数的10%左右,涉及67个二级类、94个不重复专业,获得国家资助资金3000万以上,覆盖12万以上在校生,占四川省本科生总数的20%左右。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了省级、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全面触动、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教学、科研,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已成为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是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2、项目负责人是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明确各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内容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建设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 3、引入专业评估竞争机制是促进特色专业良性发展的有力措施。各校实行了专业建设的评估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从建设好的专业中,评选出校级特色专业,省上再遴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荐国家级立项;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特色专业良性发展。 4、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是促进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合理定位、发挥优势、明确重点建设方向,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地方院校更好的培养人才,实现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通过特色专业“以点带面”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带动其它专业的建设发展,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师生参与面有待扩大,项目指导、检查、验收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1. 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尽管已经制定工作规划并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普通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参与面仍需扩大。思想理念的转变有一个学习、理解、认同的过程,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全员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氛围,在良好的改革环境中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2、重申报、轻建设的倾向客观存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与检查力度有待加强 浅层次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过程指导、监管不力,深层次原因是教育投入不足和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建设条件和建设动力欠缺。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没有大的创新和突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深入开展。 3、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特别是地方属院校,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教学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和东部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学校引进高水平教学与科研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难度较大,师资队伍中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观念新、水平高、敢突破的项目负责人欠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专业建设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实验室建设水平存在差距,实验队伍人数和质量有待于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经费投入尚有一定差距,影响和限制了学科专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实力。 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的有关建议 1、搭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交流平台,以交流促进建设 各省、各校各自为阵的建设方式,较易造成建设中的盲区和误区。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交流和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汲取别人失败教训,可以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效果。建议教育部搭建国家级项目建设交流平台,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搭建省级项目建设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各省、高校间的交流和学习,有效促进建设。 2、建立对前期在建项目的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制度 及时出台评估标准,组织力量对建设项目适时自查、互查、抽查、验收,强化项目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外部项目验收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建设实效 。 应考虑重点大学与地方属院校的差异,实行分类建设,加大对地方属院校建设项目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验收地方属高校建设项目时,应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服务功能;淡化项目领衔人的科研理论成就,强化考察教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效;对一些只重申报不重建设,达不到要求的“质量工程”项目取消资格。 3、进一步加大对在建项目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使“质量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进一步加大对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经费使用的监管制度,严格财经审批制度,避免经费的乱支乱用。应充分考虑211大学与一般院校的差距,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加大对非211院校和西部地区高校的投入力度,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