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诚心诚恳的意思,意为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

汉字释义

基本信息

繁体字:诚 拼音:chéng 注音:ㄔㄥˊ

简体部首:讠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繁体部首:言

五笔86:YDNT

五笔98:YDNN

仓颉:IVIHS

郑码:SHV

笔顺编号:45135534

四角号码:33750

基本字义

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言,从成,成亦声。“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言”与“成”联合起来表示“百分之百的讲话”、“不打折扣的言语”。本义:实打实的说话。说明:“诚”中之“成”,今用为黄金白银的纯度术语,即“成色”,意为“与纯金或纯银的颜色比对”、“与标准色比对”。有“一成”、“二成”、……直至九成九的分等。

2.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

1.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诚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说文》信也。《广雅》敬也。《增韵》纯也,无伪也,眞实也。《易·乾卦》闲邪存其诚。《疏》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书·太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传》言鬼神不系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眞德秀曰》唐虞时未有诚字,《舜典》允塞卽诚之义。至伊尹告太甲始见诚字。《礼·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诚者,眞实无妄之谓。 又《玉篇》审也。《礼·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注》诚,犹审也。或作成。 又郡名。《唐书·地理志》悉州归诚郡。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思诚州。 又叶羊切,音尝。《韩愈·欧阳生哀辞》哭泣无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诚。

史料记载

《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他认为反省自己,已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这里把诚也视为道德政治的准则。还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同前)。《大学》引申《中庸》关于“诚”的学说,以“诚意”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唐代的李翱融合儒、佛思想,以尽性或复性为“诚”,认为人之本性原为纯善,但被情欲所蔽,因而必须去情欲,“复其性”,使“其心寂然,光照天地”,达到“诚”的至静而又至灵的内心状态。北宋周敦颐以诚为人的本性。他在《通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他认为,“诚”原于乾元,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依靠“诚道”得信用“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君子“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能达到诚的境界。程朱学派认为“诚”是天理之本然。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四书集注·中庸注》)。永嘉学派的叶适则把“诚”解释为客观诚然的规律,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君臣父子,仁义教化,有所谓诚然也”(《叶适集·进卷·中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诚与道,异名而同实”。他所说的“诚”表示客观世界具有的客观规律。有时他又把“诚”直接解释为“实有”,用以说明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说:“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尚书引义·说命上》)。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诚,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唐李翱将诚视为“圣人之性”,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北宋周敦颐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诚,以言其实有尔”,用以指客观的“实有”,并作为宇宙的一般规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