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程洋冈 |
释义 | 文化古迹(程洋冈寨内 程洋冈中宪第 山尾溪渡口 凤岭宫 古运河仙美溪 丹砂古寺 禅师塔 虎丘石刻 公鸡树 程洋冈八景 尖缨神山 建炎大道 石寨内) 简介程洋冈俗称大粮根,位于澄海城东北十五华里,古时候,因其挺立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的一个山冈,以故取名程洋冈,古时候简称凤岭,又叫岐陇或旗陇,又被称为凤鸣冈,因东有凤岭,北有凤冈山而得名,又有宋代陆秀夫题写的“凤鸣岐冈”石刻(已毁)遗迹可考。 程洋冈远在唐代已有渔民在凤岭聚居,以捕渔为生,唐代建有凤岭宫(岐陇宫,已毁),供奉汉南越王赵陀和唐医学家孙思邈,宋代曾祀东岳大帝,先后有柯、钟、黎、麦、詹、洪、翁、梁等姓氏的祖先在这里定居,现只存下柯姓的后裔,其中七姓只存遗址(有钟厝池、黎厝坟、麦厝园、詹埠头、詹厝埕、洪厝潭、翁厝斗,梁厝园等)。程洋冈现有的姓氏,有籍可考者,陈氏的祖先是在北宋时就到这里定居,这可从现在的遗迹和布局来看,石寨是陈氏的基地,其分布地盘较为广泛,现村中各个角落都有陈氏居民住居,石尾下渡和开凿于北宋哲宗年间(1086-1100)时的仙美溪渡口,这两处渡口一直由陈氏袭传撑浸;郑氏祖先清江公之长子,于南宋年间逃难来此定居;许氏祖先元隐公于南宋末“逃元番”从潮州到这里定居;明代洪武五年(1372)蔡氏祖先、明代宝德年间(1426-1435)林氏祖先也到这里定居。 清朝年间,盗贼盘起,时有海寇入侵,为了集结力量,保卫家乡。程前七乡(程洋冈、潜溪即前溪、东前溪即东乡、银溪即寺后、过溪当时包括今天的云一云二、管陇、窖西)当时就联防抗盗,统为一乡,约定一村有盗,六村相援,故用程洋冈这一名称,后来各村各自为政,程洋冈这个名称成为本村独自使用的名称了。抗日惨胜后,曾与莲阳的永平、竹林等合称为莲中乡。解放后,又联同程前片各村合称为维新乡,与窖东西合称为程美乡。 由于海洋不断冲积浮聚,山北面一带,北宋时期(960年)开始已基本成陆。当时韩江口海岸,由于群山作为防御海风浪的屏障,故在浅海区形成良好的停泊港口,时称凤岭港,又名岐陇港,潮州府志记载的“旗岭港,距城十五里,南洋大州港之北,处韩江发源而来,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指的就是此地。 由于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产品逐渐增多,加上海路交通通畅,于是工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村内已建有永兴街,街门在现在市巷顶,匾上有“兴国丁丑”纪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据考古发现,程洋冈有宋代的营盘山古窑,莲花湖古窑与虎丘山古窑等窑群遗迹,还有经营糖业的糖房十数家,通过红头船连同陶瓷器远销南洋各地,形成了一个兴盛期。 地理位置程洋冈位于韩江南溪分流之人字形溪口处,东西青山雄峙,冈峦起伏,互相衔接,似断似续,好似“凹”字,村的位置就在“凹”字的中心,村南村北有大片农田,四周池塘环绕,真是山明水秀,四季如春。辛亥革命前夕,誉为中国文化巨子教育明星的蔡元培先生曾经避居这里,他赞颂过这里是个“山明水秀”之乡。 村东有虎丘山与窖东西村相接,村西有鸡翁山,隔江与上华镇的斗门村遥遥相对,北面紧靠韩江,与隔江隆都镇后蔡村相对,全村一千一百二十四户,五千三百多人,田园二千一百亩。 村东虎丘山南麓有建于唐代的凤岭宫(已毁),以及西麓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丹砂古寺,虎丘山巅有明代蔡族名人书法家蔡粟庵题写的石刻群,还有明代崇贞年间杨任斯读书处,近旁有“曲水流觞”遗迹及他的题字“云林深处”等石刻(现已毁)。村北有莲花湖,是历代相传的程洋冈旧八景之一,村西有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古葵庵,庵外有古井一口“一泓清水碧涵天”也是旧八景之一。 程洋冈扼于水陆交通要塞,进可攻,退可守,北宋时,朝廷为了保护地方工业生产和内陆运输以及抵御外侮,特派官兵驻扎这里的营盘山下,有“官厝”十数间(直到清代为右营左哨千总辖下的山尾溪汛配兵十名,也驻于此)。南宋末年(1280年)陈吊王在这里建寨立营抵抗元兵。又据县志第二卷形势篇第四十二页记载:“韩江水自横陇东流,经程洋冈,山蓬子港直通外洋,宋代朱良宝负偶固守的地方。”朱良宝曾试剑于蛤蟆石,击杀官军于程洋冈寨外,志书皆有记载。 文化“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程村山明水秀,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学校创办较早,文化教育普及,培养不少人才,卫生医疗事业卓有贡献。“人因遗迹而名不灭,地因贤人所住而使后人念念不忘。”绵怀过去为的是珍惜未来,为文化作志。 私塾程洋冈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早在清朝末年,就先后有由私人创办的私塾,分布在全村的每个角落。与凤冈学堂和寨内西缴,许厝二房祠两个分校,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私塾里设置的科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古文(古文评注,文学文法教科书)写信(增广写信不求人,写信必读、雪鸿轩、秋水轩、小苍山房尺牍)有的还没有数学(算法摘要)等,这解决了我村普遍青少年就近入学读书的问题,对普及全村文化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据调查,自清末、民国就有下面这些私塾: 1、 清末年间,蔡毓钟(又名蔡光祥,土名白毛仙)主办私塾,塾址在坑顶树德轩。 2、 1908年,蔡榕(俗称贡爷)主办的尚友私塾。塾址在蔡大宗。 3、 1912年由许乃秋主办的私塾,塾址在艺苑书斋。 4、 1913年由林诗林主办的私塾,塾址在藩祖巷头。 5、 1914年,仙美办育才小学堂,校长林桐芳,后改校名为培美小学堂,校长林慕隐,后改维德小学校,校长林天通,1931年至1937年改校名为思齐小学校,校长林励丰。 6、 1927年基督教会主办的醒民初级女校,教师庄慧清,学生约十多人,是我村第一所女子学校,校址在蔡大宗后面。 7、 1931年由蔡士仁主办的私塾,塾址在市林尾夹石巷。 8、 1934年,由炳贤婶主办的振德私塾,塾址在许厝许介铮家内龙眼树下厝屋。 9、 1957年柿林也办了一个私塾。 10、1940年至1942年由林梦荆主办的东江文化补习班,班址1940年上半年设在许厝二房祠,1940年下半年设在庸祖祠,1941年上半年设在寨内稻香书屋。 11、1941年上半年由许乃秋办的民众学校,校址在许厝二房祠。 书斋书斋是潮汕传播文化的比较普通的民间组织形式,是培育“海滨 鲁”气质的主要阵地,一个乡,一个里书斋多寡,常常作为衡量当地文化素质的标志之一,程洋冈历来被认为是文化之乡,书斋文化也相对比较浓郁,据不完全统计,全乡书斋31个,可以说书斋林立,墨韵笔香,几分浸泡,几分舀油,耳濡目染,泥香翰气并存,因而人才辈出。全村有 “耕云书屋”、“一笔斋”、“燃藜”、“梅村斋”、“山顶斋”、“醒斋”、“养器山房” “培德书屋”、“稻香书屋”、 “养竹山房” 、“梅卢书屋”、“半隐”、“新园”、“半壁”、“绿耕别墅”、“仰止山房”、“忠宪第书斋”、“柿林”、“东馀小筑”、“小凉环”、“杏园书屋”、“梅园书屋”、“艺苑”、“寄尘”、“馀香”、“田井墅下园”、“临池”、“松园”、“梅轩”、“蔚园”、“留馀小筑” 等书斋 锣鼓队早在百年之前,本村各社乡民合资建置潮式大锣鼓。每队十二面锣,钹二对。全盛时有:美和居、义春园、小映梅、乐金声、亦然轩、乐和轩、绕绿七个锣鼓队。 每逢节日,社日,锣鼓队就出游,各社甚为热闹。解放后,一度停止活动,便有二个队的锣鼓遭窃,而停止活动,至1967年,义春园恢复活动。1969年在侨胞投资赞助下才扩建完整。“小映梅”、“乐金声”、“绕绿”、“乐和轩”乐队虽存而不齐整,1978年在侨亲的赞助下,里人的努力,各队才建置齐全。“义春园”、“小映梅”、“乐金声”、“亦然轩”、“乐和轩”、“绕绿”六个队,在春节或各节日集会游行,彩旗招展,鼓乐喧天,同乐升平。 石寨的鼓手的乐和轩的鼓手蔡嵩高两位鼓手,曾出师外地授艺。 文化古迹程洋冈寨内朱良宝击杀军官出——程洋冈寨内 《澄海县志》卷22,海防:就朱良宝起义一事有如下记载,五年辛未秋八日,官军剿朱良宝次程洋冈败绩。 良宝苏湾南洋人,初从王伯宣为白啸(海寇曰海啸,山寇曰白啸)伯宣朱良宝辅伯宣子若鲁,以叛,当道议发兵剿之,良宝惧,缚若鲁以献,旋丐抚,结寨南洋,仍肆劫掠,当道恶其反复发兵往剿,夜次程洋冈寨外,不设备,良宝安全击杀几尽。 程洋冈中宪第程洋冈的中宪第又称为八角楼,位于程洋冈西部村末的狭石巷头,这一第宅背后通巷有一浮坛,拾级而登,上面筑有一木柱,绿瓦顶的八角亭,红椽瓦,配以翠碧琉璃瓦口,极为美观。“地势较高,崭然矗立”故称为八角楼。 曾誉称为中国文化巨人、新教育明星的蔡元培先生于辛亥革命前夕,因革命形势曾一度逆转,为避锋芒,避居汕头市同太商行,因汕头为一商埠是个热闹的地区,为免露眼,于是转避于程洋冈狭石巷头八角楼。他于饱览山川秀色之余,尝称颂程洋冈是个“山明水秀”之乡。程洋冈狭石巷头的“八角楼(亭)”,于解放后为了润饰“花果山”,把它移置于虎丘山麓,亭内原有海瑞字迹和梁启超题赠匾额,皆于搬迁时拆毁。残迹无存 山尾溪渡口柯国泰烈士罹难处 仙美溪(山尾)渡口,在程洋冈北面山尾背后。 1949年5月18日,澄南工委书记李树民及负责学运工作的柯国泰在梅州参加会议后离开,上午10时许,路经程洋冈仙美溪(山尾)渡口时,与澄海县刑警队十多人相遇而被捕,同时武工队员陈石村逃脱急奔梅州向许士杰、余锡渠等领导人报讯,县委立即组织短枪突击队十人奔往拦截未成后,又通过各种关系进行营救也未能奏效。柯李二人在狱中坚贞不屈,于同年9月2日在潮安南校场从容就义......(摘自<澄海人民斗争大事记>第158页)。 凤岭宫凤岭宫原名岐陇宫,位于程洋冈凤岭山腰,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六亩,宫分两进,始建于唐代,供南越王赵佗及孙真人思邈,后来增祀东岳大帝,至清代增祀三山国王。 后殿壁间,有仿照唐玄宗时(736年)吴道子的景福寺所绘“地狱”壁画,按佛经所说,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很多残忍的酷刑,惟妙惟肖比佛经描写的地狱更为可怕万分。村中耆宿为撰门联“入斯门英雄丧胆,履此地豪杰消魂”。于民国壬戌(1912年)六月初十海风潮时遭袭残破,即于当年重修,并重立门前匾额“凤岭宫”,此三字为乡人许乃秋手书。 此宫于解放后拆毁,仅存陈迹。 古运河仙美溪县志记载:“距城北15里,宋以前未有此溪,哲宗时,盐官李前始凿程洋冈北畔为溪,上通韩江,东去15里,至神山会水寨入海,该溪系粤东最大的古运河,它的开凿为当时盐运节省了不少路挑人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潮州货物外运,开展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原有《开凿山尾溪记》碑和《仙美溪》碑,现皆已不知下落。 丹砂古寺丹砂古寺位于莲下镇程洋冈虎丘山西麓,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建,为土木结构的中轴线硬山顶三进建筑,并有厢房、花圃、藏经阁、磨针亭、演武厅、月旦堂、禅师塔等,原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现仅存1335平方米,寺前960平方米。 据《澄海县志》载:“丹砂寺在城东北十五里程洋冈虎丘山麓,明成化间建”。后遭倭寇焚毁,明代天启四年甲子(1624)僧释真闻重建。崇祯间乡宗伯黄锦、御史陈良弼重修,后毁,清朝顺治十七年庚子得源募建,更观音阁为藏经阁。康熙初,迁拆又毁,十九年庚申,邑绅杨钟岳师僧如广募修,知县王岱题额,由门内旧有元帝楼,二十三年甲子邑诸生郑焞重修,移神像于藏经阁,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辛已僧照赋重修后殿及僧房,民国十一壬戌(1922年)闰五月,乡众又对山门,后殿及地藏阁等处进行重修。 寺主体建筑完好,原文物颇多,如各殿堂间有蔡恭手书“仙室云(台)踪”,许樾瑚之手书“宝路压严”、楚湘潭王岱(知县)的“文武司命”以及廊庑间出自吴殿邦手书“众生法母”等巨大匾额,蔡熙、蔡雨人、许乃秋等耆宿所题写的楹联多对,等件已毁。 丹砂古寺门额上之石匾,系清知县王岱手书重镌,山(寺)门石联右为:“虎虎天地间,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太虚容实,小实弥虚,虚怀须历千仞嶂,见丹方入圣,实求富民强民,真传乃武抱凌紫。”左为:“丘丘世上事,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克非纳是,恭是制非,非凡应经万斛浪,淘砂始得金,是达兴家兴国,有道者当负云霄。”此外以有“凤飞”、“虎跃”等字刻,两碑皆有小序附记,系1986年重修时由华侨蔡瑞凯损资勒石,蔡膺豪一笔题书。 寺门口有石牌坊,上勒“岁皇明天启六年端阳月结梅会竖。”(为当时诗社)。背面有杨任斯手书“凤来武当”大字匾及诗匾,右诗匾为:“玄灵巧造宝光象”、左为“妙法顿生昙钵花”,二件草书。正面又有蔡栗庵书写的“千年宝光”(正楷大字匾及两边草书诗匾,右为:“香云结影连三藏”,左为:“德雨敬虞润十方”二件。)坊的石联右为:“种发菩提无树也,意叶心枝,肝肠雨露蚤栽养”,左联为“林成功德善果乎,白业圆慧,三身石觉独虚灵。” 寺内嵌于前殿壁间有明代陈良弼撰写的《紫霄楼记》和清代杨钟岳撰写的《文昌祠记》仍保存完好,碑高各达二米。 寺中各殿堂间原有群像,皆出自能工匠的精雕细刻,1950年皆受毁坏,荡然无存。1984年12月丹砂寺经县人民政府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本村成立寺修缮管理小组,并向旅泰华 侨、港澳同胞及全村群众募捐,于1984年农历五月进行重修,现后殿已基本恢复旧观,其余各殿正在筹划复建工作。 禅师塔禅师塔又名探花塔,位于虎丘山麓丹砂古寺背后。高2米余,结构纯用成片花冈岩石琢磨拼砌,为寺主持僧得源禅师圆寂塔,分两层,正面有“无缝真藏”横书四字,下层刻写着“本寺开山具戒比丘得源大师之塔”,左方是举行祭礼之弟子十二人列名,塔之两侧各有诗碑一方,为“生旺聚局人文起”“禄马下阶秀钟灵”。 (距丹砂寺同坐东面约百米处有一尼姑庵,一室两房,规模不大,内供观世音菩萨,为得源大师同来原配夫人在此落发参禅处,庵寺已毁。) 源祖师俗姓洪,名字无考,也不详其里籍,出身武探花,崇祯甲申年间(1644)督军福建黄田。1644年3月2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陷明都北京,朱由检(崇祯)被迫在梅山(景山)自缢,于是所谓传世十六,正统相承的朱明王朝宣布终了,面对国祚云亡,因是弃印南来,在丹砂古寺削发为僧,遁入空门,皈依顶礼,俯首参禅,佛号得源。 虎丘石刻虎丘山——名凤山冈,在县城西北十五里的程洋冈。高75丈,周围二里,山上巨石欹立,林木森蔚,上有杨任斯读书处,山麓有丹砂寺。 山巅有天然石洞,称为虎洞,俨若一只蹲虎,仰天长啸,其间有“虎市”、“石靠椅”、“仙脚迹”兜引着游人,寻踪探胜。洞左侧有石刻群,巨幅大石之上,有横书“振依千仞”及“即此是虎丘”,字旁署名是粟庵,有直书的“第一山”是杨任斯手笔,每字都有公尺见方。还有“吞墨”、“避烟”等字。这些遗墨,秀润骨劲,妩媚多姿。 山麓有禅师塔,塔正面有横书:“无缝真藏”横书四字。 蔡粟庵 ,程洋冈明末耆宿。 杨任斯为明代崇祯戊辰(1628)进士。 公鸡树在程洋冈村西面,紧靠石尾下(石板下)溪的公鸡山上巨石之巅。这株盘根错扎,枝叶繁茂的古榕,历史上父老都说不清它生长于那一年代。远远望去,大有金鸡独立的气概,公鸡山是个小山冈,并不见得高,但是地势突出,位置特殊,四无遮障。海外归侨,船到妈屿中外,站上甲板,便远远可以望见山冈上这棵公鸡树,使远洋归来的赤子,立即会产生了家乡已到之心。 唐宋时期,这里原为一片汪洋,是潮州出海的一处古港,由于沿岸冈峦起伏,山屿绵亘,水势湍急,波涛汹涌,出海船只,至此时有翻舟沉樯的事故发生,因此公鸡树的耸立山巅,就起着标志以进险域的重要作用,它警示艄公小心行使、确保安全。 程洋冈八景1、 麒麟大树 麒麟大树,僻处程洋冈树西隅,公鸡山的西麓,就在石尾下(石板下)古渡口地方,那里有个背山面水(韩江)的天后宫,宫前有一株古榕,枝叶婆娑,生机勃发,树荫宽大,覆盖着宫前地和渡口,这株榕树躯干雄壮挺勃,状如一头巨兽,固以麒麟大树为名,树缘石而生,盘根错扎,而气根极为充沛,其长髯倒垂江面,随风荡漾,别具风趣。每当江水初涨,湍流激石,振之有声。山光水色更为幽美动人,来往行人,多喜在此稍坐,借一伞树荫纳凉消暑,大有宠辱皆忘之感,为古渡口增添了无限风采。 2、古葵泉井 程洋冈村西北部,有一庙宇叫古葵庵,庵口右侧有一口水井,栏石上刻着“古葵泉井”四个楷书,井北短墙上用白灰塑上一幅扇形装饰画,额上“一泓清水碧瑶天”的诗句。尽管久旱的冬季,水井仍然保持着足以应用的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井底有一石,水从石下源源涌出。故井以泉名,就更有一番意味了。一到春雨如酥的春天,站到高不及一米的井栏边,伸手便可用小勺打到井水,水老是清中略呈乳白色,用于漱口,水味甘沁心脾,象是刚喝过清茶一般,这也是“古葵泉井”之有别于它的了。 3、凉亭石马 程洋冈村北面偏西处,有座小山冈,名为“平埔山”。山南麓的东西尽头处,便是“凉亭石马”的所在地方,这里并没有什么楼台亭榭的美丽建筑,而其妙处,恰好正在这一点上,人们向来善于肖形状名,尽天然之美。 山的西端巨石耸立,高达数米巨石之间长着一株参天古榕,枝繁叶茂,覆盖之下,日中犹暝。古榕之下,巨石之前有一米见方的小地方,站在这里,远望南天,龟峦右抱,凤岭左横,眉案之间,海笔架置于左侧,莱芜呈于右方。远观水天一色的海面,顿觉胸禁开阔,特别是盛夏酷暑,烈日炎炎,置身其间,薰风微拂,的确是“华筵扇乱不如林下风清”,真使人流连忘返。 山东侧的巨石棋布,中有一石两头双翘,中间凹下,它没有经良工巧匠的一斧一凿,纯为天然而生,更象一匹站着的小马驹,其所谓“石马”妙趣就在此也。 4、莲湖花香 莲湖花香是程洋冈八大胜景之一,湖周长一里许,于大肚堤下,因宋代决堤而成,相传有十九弯,湖中广植锦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当盛夏,绿叶杂着朵朵盛开的荷花,乘着南来阵阵薰风,得气袭人,沁人肺腑,闲步湖畔,使人流连忘返。 莲花湖不仅景色宜人,它的莲子还清甜可口,堪充佳肴,更有补心益脾治泄固精的效用。据传:1277年,南宋朝廷摇摇欲堕之时,陆秀夫、张世杰扶幼主赵昺南下潮州,途经此地,采摘莲子充饥,当其尝到了莲子甜美滋味时赞不绝口。事后,人们才发现莲子竟变成“双心”。这一民间传说的附会,使程洋冈莲子的价值更加不可名喻,人们竟相争购,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而且远销东南亚一带。 花开并蒂向来被人们作为美好的象征,程洋冈莲湖多次出现了并蒂双开的荷花,引来不少游人,赏心悦目。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此起彼应,正是莲湖花开并蒂之时,村中老幼奔走相告,以它作为革命的佳兆,事虽巧合,实也千载美谈。 5、虎丘霖雨 虎丘胜地,饮誉一方,它位于程洋冈村东的山冈,又名凤山冈。据《澄海县志》所载:“山高75丈,周回二里,巨石耸立,林木森蔚,山正面极为陡峭,沙石涅露,怪石嶙峋,十分粗犷,犬牙交错,正是“岭相累,若牛马之饮于溪,冲然角列,若熊罴之登于山。” 登上顶峰,北望韩江,蜿蜒东来,南眺大海,一片浩瀚,海表诸山,如置几席,南有鼎莱,北有急水两塔,遥相对峙,别具丰姿。山巅有巨石多幅,互相抌倚,俨若一只尊虎,仰天长啸,巨石丛叠,形成天然“老虎洞”,间有“虎市”、“石靠椅”、“仙脚迹”引人寻踪探胜。洞左侧有个石刻群,几块大幅巨石之上,分别刻有横书“振依千仞”及“即此是虎丘”,直书的“第一山”等字,每字都有公尺见方。还有“吞墨”、“避烟”等石刻,这是宋朝诗人魏野的“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诗意的浓缩,别具一番深意,这些遗墨,秀润骨劲,挺勃多姿,得二王(晋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真意,具米蔡(宋代米芾和蔡襄)遗风,旁有署名“粟庵”字样。(蔡粟庵 ,程洋冈明末耆宿。) 虎丘霖雨,向来誉为奇观,落云浓雾,山色空濛,阵风过后,垂珠堕玉,隐约中有碧纱笼护,更似一派琉璃世界,加上松涛声喧,流水潺湲,富满诗情画意,对此更有置身另一境界之感。 6、风吹叠石 叠石,坐落在虎丘山东南方的峰峦之巅。两石累叠,昂然矗立,雄视一方。虽然下大上小,但下石与上石接触处,颇形窄峭,显然大甚牢靠,若分若离,若竖若倚,相传调用纱线索引可过,可奇怪的是这一重达数万斤的庞然大物,天姿独特,千百年来,历经无数台风袭击,雨露化蚀,始终岿然不动,令人叹为观止。 竚立巨石之巅,尽享清幽,虎伏虎丘,凤栖凤岭,满山林木,苍翠欲滴,杂花生树,绿竹新枝,俯瞰程村,房屋鳞次节比,阡陌之间,佳禾呈秀,生意盎然,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登临瞩目,对此别有一番意趣。 7、凤岭阴翳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虎丘山东南方林壑优美,望之蔚然,正是要说的凤岭。凤岭山腰有一建于唐代的凤岭宫,右有“曲水流觞”石坛,左有“云林深处”。两处皆置于明季末年,更有南宋陆秀夫登临留迹之“凤鸣岐冈”石刻虽毁,而盛誉犹存,总之一上凤岭处处是景,物物可赏,尤其是满山林木,苍松翠柏,枝繁叶茂,日中犹暝,鸣禽上下,流水潺潺,每当朝露旭旭,暮霭沉沉,更觉深幽,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杨任斯选择这个地方,建起“绿波书院”读书讲学,可谓慧眼识真的了,置身凤岭,“仰观宇宙之大,俯观品类之盛,”的确是极视听之娱。 8、曲水流觞 虎丘山东部山腰间,有一凤岭宫,宫前地方开阔,右方筑了个约一米高,二米见方的石台,台中央有磨光的花冈岩石琢成了棋盘,棋盘四周,围绕着一道数寸宽的小沟,引来山上流水,在台左沟中凿着一个拇指大的小孔,利用这一滴的回环作为“流觞”。台的结构穷究古朴,颇为精致,四方都有横书,分别刻着“众仙会饮”、“一团和气”、“清流激湍”、“曲水流觞”等,每方四字,都作阴文处理,楷中带行,秀逸猷劲,为明代崇祯进士杨任斯手笔。 每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山峦之间,林木苍郁,流水潺潺,效兰亭韵事,作流觞修禊,实在是逸兴遄飞。 山左侧山峦间,有杨任斯读书处“文昌阁”遗址。 尖缨神山尖缨山又名仙翁山,位于程洋冈村东面,形似古代将军头盔,山巅有一簇高达五米有余的巨石,酷肖盔上尖缨,因而得名。 巨石南面,经过加工琢磨,颇为平滑,上刻南极仙翁巨像,秃发长髯,锦袍宽袖,貌极清癯,设计者别具匠心,还在前方安上高度匹配的石坛。 巨石背面有“玉暑洞”竖写楷书,每字都在30CM左右,旁附“乾隆庚午年凤城姜载世题”字样。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尖缨山的确不高,但却吸引着四方游人,甚至十数年出现一次高潮,有来自潮揭或饶属各地的群众,一时道如游灯,络绎不绝,于是从山巅直至山麓,摆摊设点,贩卖糖果小点者甚多,以供游人购买。 建炎大道程洋冈凤山冈尽南的山麓,有一块拦路巨石,肖形取名,叫蛤蟆大石,石约一层多楼高,方圆四五米,石上刻有“建炎大道”四字,旁有落款附记“建炎二年疆巡剑书,万勒”。石之半腰有一形如刀痕、长二尺许、深约二三寸、相传是明朝末年朱良宝率部起义,曾在此试剑伏击官兵留下的痕迹。至今“蛤蟆大石”仍然俨然屹立,蔚为奇观。已列为县文物保护之一。 石寨内程洋冈寨是洄潮寨又名石寨、临江寨,在莲下镇程洋冈村北面,即今石寨内的前身。寨坐西北向东南,依山冈建筑,寨庄围基本完整,保持了原来一定的格局,石寨是宋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吊眼活动的地方,《漳州志》载“陈吊眼,后入粤,归附者甚众,共有五十八寨。”程洋冈此寨即其中之一。 现存遗址有:1.寨墙、寨门 2.千人井 3.马东路 4.营盘山 5.点将台 程洋冈古窑营盘山宋窑(宋代)营盘山高约90米,窑址公布于西面山坡,一直延伸至河滩河床,澄海县文物普查级于1957年11月就发现了这处古窑,随后于1961年2月,1982年7月又二次对该窑进行查考。中间1961年2月,县文物普查组同省文管会曾广亿同志和汕头文物部门的同志到现场考察,采集到一批实物。 窑具:有匣钵,并有垫烧瓷器的支足,渣饼和垫杯等,匣钵和垫杯的胎骨呈灰色或红砖色,是用普通的耐火土制成,胎中含有石英沙粒,轮辘技术非常规整,火候很高。 瓷器:出土的瓷片,胎骨大致有白、灰白、灰三种,釉色有青、灰、白、赤、黄几种色,其中青釉色出土的数量较多,器形有碗、盘、壶、盏、盖凹等,纹饰简单,仅见竹刀花一种,有一装饰光环纹的“福”字盘,器底均露胎。 灰釉瓷出土数量不多,有碗、盘、盒、炉等。白釉瓷出土数量极少,有碗、盘、炉、盅等。赤、黄釉瓷有灯盏一件及各式瓷片一批。此外还有较多的开片瓷残片,器物为盂、皿、壶、碗、盘等。 程洋冈窑、后湖窑澄海县文物普查组于1973年7月对虎丘山下莲花湖畔的程洋冈窑进行查考(该窑是从五代至清代),1984年11月对该窑再进行复查,复查该窑探方宽500CM,长300CM ,深45CM,探沟的层次与其包含物的第一层是耕地表土,第二层是原瓦碎片,底下是草木灰及窑底砖。第二层是原生土(当地人称为铣土),这次集了大量砖瓦碎片和火烧土草木灰,证实该处是古窑遗址. 1984提11月,在对程洋冈窑复查过程中又发现后湖窑,此窑在莲花湖畔西北面近仙美堤青金围,其年代属于北宋期间。 凤岭古港遗址岭古港又名岐岭港、旗岭港,位于澄城东北十五华里处(即今之程洋冈村),东有南峙山,北有凤岭,西有象山、观音山,形成一个弧形的自然港湾,从石尾下口又进入潮回头内船坞河海交并,中间有韩江干流直溯潮州,唐代逐渐进入角色,宋代已颇为繁荣,系始于唐、盛于宋之潮州对外通洋口岸。《潮州府志》载:“旗岭港,距城十五里,南洋大洲之北,自韩江发源而来,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为满足前后两船坞船民生活,单程洋冈就有商号200多号,在“潮回头”西侧横陇处又有商号近百号,足够船只的出入供应。 港岸有市集,名为“永兴街”。匾上刻“兴国丁丑”四字,系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二年(公元677年)所创,东侧有凤岭宫(也称“岐陇宫”,唐建,供奉汉南越王赵佗和唐医学家孙思邈,宋初增祀东岳大帝,继祀林默以佑客此出入之船舶商贾,再后才增祀“三山国王”地方神。) 1932年,凤岭港出土一批船板;1943年在永兴街口成记巷头“梅园”挖井时发掘到一批成叠宋碗;1947年“梅轩”建屋清基中,又发现成叠宋碗;1948年东州堤崩塌,抗洪抢险中,乡民在港湾靠程洋冈村处挑运几百担夹杂大量宋瓷片瓦砾的沙土填垒东洲堤;1950年,在古港东南面管陇村打索铺发现缆绳工场,规模很大,遗址达五、六千平方米,并出土大量巨缆,目击者言“有拳头大,碗口粗。”因腐朽无法收集标本;1946年冬、1958年冬、1975年冬,先后在港湾发现大船桅,横过今之“钟厝池”和“涂库池”,与此同时石寨池也发现大船桅,也已腐蛀;1955年,港湾东面管陇村前出土船桅,桅尾直径40-50厘米;1960年在离港不远的“建炎大道”一侧发掘大锚一个,质地为生铁,重一吨多;1958年至1960年,又古港边沿的莲上内底村发现大批宋瓷片及船板若干件,并先后于后埔泊点、横陇泊点、大衙古码头发现与出土古寺遗址、外销陶瓷器等。现该港西面冠山、龙田村仍有古船压在房屋下面未出土。 凤岭古港有这么大的规模,同当时潮州瓷器大量外销有密切关系。 程洋冈医疗事业医馆济德堂-主办人陈文俊 介福堂-主办人蔡述秦 保生堂-主办人蔡巧胜 厚德堂-主办人蔡景臣 宁静斋-主办人蔡献猷、蔡仰高,后为蔡大佬 芝 圃-主办人蔡祝南,后为蔡远涛 芳 记-主办人蔡月轩 四德斋-主办人蔡月轩、蔡焕庭、蔡凤初、蔡远涛合办,1958年公私合营时与宁静斋一并,纳入程洋冈诊所 吴乙光医局(西药房) 蚁伟毅医局(西药房) 莲碧诊所(西药房),主办人蔡莲碧 {注:这些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医馆} 程洋冈蔡氏卫生馆程洋冈蔡氏卫生馆是在明万历祖传而创于康熙年间(1644-1722年、一说建于顺治二年),首创人蔡桂,名俊心。与兄弟俊元、俊沂皆亲承家学、穷研医药,是当时医界耆宿。在其兄弟分爨(家)时,父辈分授以祖传秘方,于是各立门户,操业名世,而蔡俊心以专治杂症创立卫生馆。蔡俊元以广生馆、和生馆为号分执伤科和儿科。 蔡俊心在家传基础上博览群书、勤奋力学、精益求精,乃以心领神会之余,结合实践经验,率尔操觚,信笔论述,撰写《卫生馆医学秘笈》,历经岁月积成卷轴,成一家言,观其遗著中有云:“余幼勤习诗书,抱志功名,因学业不成,乃充京监,阅览祖父所遗之书,详究方脉内经之旨,悉其精蕴……神而明之,变而通之。”于是博采百药诸书,刚繁芜摄便捷掇成歌诀,以传后世。 蔡俊心逝世后,医道由子蔡德先继承,小名妹仔,精于医术,济世活人,时邻里称为“妹仔仙”。各方感其医术,沾其德泽,惠赠木匾甚丰,有“术精岐黄”、“学通灵素”,以及“龙宫发秘”等(该“龙宫秘诀”一匾为广东澄海协镇都督林起凤立,时乾隆将辛亥花月——即1791年,“学通灵素”一匾是清嘉庆15年——即1810年,澄海县知县周家俊星子举人题赠)。 迨其三世孙蔡奕袍、蔡奕笏都是当时名医,乃以奕袍祖婆乐善好施,扶危济急,施赠医药,深得群众啧赞,因是饮誉遐尔,不胫而走,有口皆碑,至今海内外来访人士就医求药,每欲得“婆房者为慰,”其声誉流传之深远,仅此足证一斑。之后传及四世五世以迄于今已历时十一代,世代相续,子孙藩盛,至今未有间断。且辈出名流,如云浦、云衢、云松、祝南、士烈、琼初、月轩、焕庭、凤初、远涛、良璧、卓麟等等,皆为近百年来的名医国手,可谓代有才人,各领风骚,其医务遍及潮、澄、饶、澳、普、揭,以至播誉东南亚暨马来一带,为海外赤子所重。 程洋冈蔡氏卫生馆渊深源远,上溯其远祖蔡敏斋(名时徵,明代万历年间由礼部儒士授府知事,供职南京),“素精岐黄,为士林所重。”“其子蔡肇胤,孙蔡腾芳(又名锡田)皆精于感古人方脉,疗病用药,无不获效,其治人多矣。“(语见蔡氏卫生馆医序)考及世系,其业医医史,至今应为十五世,即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以迄于今,为时已届四百余年,可谓历史悠久。其家传医籍编纂全书,共十二卷,包括药理、脉学、杂症六卷,妇科专书六卷。特以妇科部分为例,广泛论述中医妇科胎产经带四大症,及症瘕痃癖,涉及病症一百七十二种,集方一百三十四。专论三十六篇,基本针对妇科各种疾病诊断及治疗,既有论述又具按语,切合实际应用。更为可贵者,是重点处采用诗歌体裁编写,言辞简约,协韵可诵,利于紧记,正如编纂才的自述“是以集为家藏,自当珍重赏之。” 该馆后裔至今传承祖业医术,研制一专治妇科疾病,妇女产后滋补类的手工自制药丸,按秘方精制而成。此药丸已闻名海内外,不少泰国、越南、新加坡的华侨及省内外人士前来购治。深得患者好评。 (注:现程洋冈卫生馆是潮州宏兴制药集团三大股东之一,宏兴制药的妇科产品上都有“大粮巾”商标) 现存碑坊紫霄楼记玄帝楼阁之峙凤冈者,屹然一方灵镇云。盖闻自成化间,传香烟于武当,其相与庙祀,匪朝伊夕矣。历嘉、隆、万、泰干戈离之余,一经倭寇兵燹,荡灭无遗。百余年之内,徒见圯颓而丘墟。然其旧宫遗址犹有存者。忆前曾(尝)过于其地,有触而叹曰:神如 玄帝,默靖皇路,赫濯熙朝,我苍生实嘉赖焉。昔 太宗皇帝尊之曰太岳,世宗皇帝尊这曰玄岳,极崇祀于齐云,独奈何听其煨烬而不之鼎革一新乎!幸而启佑我乡人,乡人呈之五玉冯父母,爱集父母,爱集父老而诏之鸠工,于天启甲子(1624)重建楼阙,以妥。神灵俨然雕甍峻宇,鸟革翚飞,颜曰:“金阙天尊”。 挹其宝光,下(正)气附人,时或迁客骚士,谈玄赋诗于其上;时或水旱疾苦,祈报者绎绎如响。盖历数十年以来,天工宏亮,四维大振,不知复有向之鞠为茂草者矣!予自庚辰,再奉命册封益(盖)藩道,便省所恃,当钦 玄帝之祜,有怀斯楼之胜,因偕蔡亲翁讳肇胤者登焉。岭外海表,近览远眺,风景物情,抚蓬(菶)萋而雍喈可致,然予又因而有感也。夫庙貌之兴废,实系世运之盛衰,方今,圣天子北忧虏,南忧倭,黎元岌岌无宁岁,凡事(我)在迁臣工,奔走不遑,而斯楼之获适成者,盖可卜太平之永观也矣。时住僧真闻,请记于予,已心识之。未儿(几),以复命旋燕都,壬午(1642)春又以奉旨召对,迁直指。每当宵旦熏香,辄觉武当烟火忽忽,如登日事。则还默自思曰:焉得莅兹士者,同予志以共谋业处(簴)于勿替也。是岁孟秋,郡司理李门年兄祖台捐奉铸金事竣。且有日谴僧走京师达予,予喜上可以翼二宗之灵,荤(用巩)皇图于亿载,而宁斤斤为一方绅笏士庶之福耶?于是乎言。 明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南直隶等处仓屯兼巡视西北二城实授监察御史前行人司行人已卯顺天同考奉 命 册封清江 益藩副使陈良弼撰 时崇祯癸未立春放之吉 文昌祠记澄之北十里,有程洋冈者,群峰耸翠,河水奔腾,苏弯都一胜会也。青鸟家谓其地灵,肇于虎丘山麓,磅礴而郁积,非大建庙祠宇不足以当之。有明成化间,紫宵楼阁所由兴也。 既复易名丹砂寺,屹然于前,与寺并峙,则今肇祀文昌所云,先是冯明明府筑月旦堂以读法,风化日迁,士庶实嘉赖之。未儿,桑麻非故,江山顿殊,都人士过故址而兴嗟!爰诹日肯构,就地鼎新,不特鸟革翚飞,以妥梓潼帝君之灵;而星悬斗转,翼翼峰峦间,更足以静一方金革之气,而起万载棫朴之休,回视祗园叶何让焉。忆余鬓(髻)年,从游于斯,低徊留之不能去。入闽督学归来,计自入春明十有六载,每怀高冈,不禁向往,今幸祠宇聿观劂成,蓬(菶)萋雍喈,盛事从兹甲子可卜已。敬飑一言,以答诸同人请。 赐进士第大中大夫提督福建通省学政按察司佥事加三级前兵部职方清吏司督捕郎中加三级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钦差提督凤阳等处粮储运饷屯榷户部云清吏司主事奉敕监督通州大运西仓漕务庚戌会试同考官内翰林院庶吉士邑人物杨钟岳撰。 崇祀配亭碑记蔡氏大宗祠建于成化年间,继更建于崇祯庚辰年,间遭斥荡毁,展复后,族众鸠工鼎建于康熙庚戌岁,后座一大栋,以妥 先灵。面前栋拜亭及两廊尚阙焉。丙辰春,植职职得达濠副将,愿捐金二百有余,而庙貌丰同劂成,族人乃逐有议请入祠之举。植时勤劳军政,承遇族人商及此事。庚寅冬,旋归家族,见庙中祀(祠)业少存,祀礼久废,乃集族人咸各捐田崇先配享,庶祀典具永有赖,众佥曰:凭酌捐原值照价壹百伍拾两者,奉一木主祀焉,时各捐产崇祀者十有二公,我子侄中尚有孝思未逮者,异目举此为例。是举也,一以隆祀典,一以劝将来,至有爵秩功德,可为族增光宠者,其垂祭田产,当不在壹百伍拾金之例,爱(爰)是勒石为序。 时康熙四十九年岁次庚寅阳至之日,世孙原任达濠副将茂植敬书 四、御封蔡德岳、蔡奕加、蔡名达木匾: 奉天承运 皇帝制□考绩报纯良元最用将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墨尔蔡德岳捐职按察司经历名远之祖父锡光□庆橱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臣表之令绪祜笃堂兹以尔孙遵例急公驰赠尔为文林郎锡之肋明于戏常修念祖膺茂典而为励新猷有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制曰 册府酬府幸著人 元茂绩德门辑庆式昭太母云芳徽尔余氏乃捐职按察司经历蔡名远之祖母箴诫扬芳衍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美贤声泽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尔孙遵音于形管壶范弥光膺异文二紫光天庥允 制曰资父事君臣于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类之恩尔蔡奕加乃捐职按蔡司经历蔡名达云父善积于身祥开劂后教子著义芳之训传家裕堂传之道兹以尔子遵例急公赠尔为文林郎锡之肋命于戏殊荣必远见宠命用光夫有子钦兹复渥长此忠(勤) 制曰 奉职在工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仪锡典之攸隆尔柯氏乃捐职按罕司经历蔡名远之母壶范宜家风协承之媛母仪贻毂栽昭尽获之芳兹以尔子遵例急公赠尔为孺人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共允泉增 乾隆已巳□十四年十月十四日 晏侯纪念坊在晏侯届中,为明代万历年间南京知事蔡时徵建。该坊质地为花岗岩石,两边二根立柱,中间夹一匾额,柱高4.36米,宽0.3米,柱基处有:一半葫芦畔状基石,两柱中间分别有两只菱角和两个年糕状小石刻枕接。匾左边刻写上“九五锡命”,右边刻写上“兰桂联香”,并分别有“万历丁未”、“孟夏吉立”之上下落款。在纪念坊的对面正厅石檐上刻有“作中流之砥柱”六个大字并有“同治三年”的落款。 厦厝节孝坊程洋冈厦厝节孝坊是于清代道光年间,进士蔡熙为其曾祖母及祖母请旨勅建的。石匾上有“圣旨”直书两字,中写“冰霜再世”巨字,下列“旌表蔡奕文之妻许氏暨其子世胄之妻金氏”附刻。中间柱联有:佐霜堂中味同啮雪,含饴膝下气尽干云。款“太学士穆彰阿拜撰”。旁柱联为“两世怀请孝慈并全大节”,“九重锡类纶綍共播徽音”“左侍郎黄崇拜撰”。该坊现已废,部分石刻仍在。 古葵庵乾隆碑记本庵向由前栋大门出入左右从无旁门两埤墙外并无隙地可为旁门之路。 鄙意见祀 佛之栋殊浅而迫祀 神之前栋光迫而浅 神像儿监大门风尘直污堂座一时洁敬之心不觉□然兴起因□主持汤机禅机 题建一禅亭及两伸手甲申兴工乙酉落成颇觉深改观念□连庵已地 截出一片长四丈五尺宽六尺五寸伐去果木捐入本庵以开□□内外门本 入由此则大门不须日开尘污自无飞入 神座自然净洁瞻拜之下能无□然但门开左旁乃当我 先考祠堂白庑畔若筑建门亭使有伤□将来住持僧及 社众切不可门亭是筑堂□捐地之岁□□□□□□□□□□以告诸来者 乾隆三十年孟夏吉旦社内太学生五日建立 古葵庵碑记古平埔山西麓有篁竹庵,清初易址名为今之古葵庵。与前儒林古庙连而为一古建筑。蔚为壮观。 乾隆卅年,里人蔡玉月重修庙宇,乃增建庵前埕、照壁、入庵通路。民国二十年代遭劫受损,遂为民宅。至公元一九八五年由本壮前辈倡导,侨胞资助修复,古庙一新。历次承海内外人士关注,召请乡亲集资修佛殿、塑金身,修缮无间,凡十年庙宇较旧貌光彩有加。 古庵善信虔诚支持,日益增辉,为彰十年来之共襄又举之诸先生,特勒石留芳。 振民气常修众善,沫神思永锡繁禧。 后记本百度词条编辑内容大多来自《程洋冈村志》并略加修改。首先对编辑村志的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感谢恩师郑老无私提供这本已接近绝迹的村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