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堪墓 |
释义 | 清朝敬谨亲王尼堪的墓地,在东甘池村分为三处,共占地八十余亩。老坟地葬有尼堪及其第二子敬谨亲王尼思哈。坟南向,大墙圈南边建有宫门三间,门口有石狮子一对,宫门上门钉九排。宫门内甬道两旁各有碑楼一座,里边立的驮龙碑一块为“顺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块为“顺治十八年五月十二日”。碑楼两侧有出廊朝房各三间。顺着甬路上月台,月台上有享殴五间。享殴在清末失火,后重修。享殿旁有东西角门各一。最后边不是一般王爷的下设须弥座的宝顶,只是大土坟两座。究其原因,据说是因为褚英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前几年获罪,尼堪虽贵为努尔哈赤孙,但为罪人之子,不许砸宝顶,地宫也不是汉白玉石券,只是三合土券而已。这在清代王爷坟中也是很特殊的。大坟头两边栽有白皮松,其余多为松柏树,成材的有二百余株。白皮松后边即是圆孤形的“跨栏”墙。 西边的西坟地三十五亩,有门楼、墙圈,里边有大坟头一座,坟头旁边栽有白皮松,还有八九株柏树。这里当为敬谨亲王尼堪长子兰布墓地。他在尼思哈去世后袭爵贝勒,康熙帝念其父以亲王阵亡,进封兰布为郡王,七年进亲王,康熙八年(1668)因兰布娶鳌拜之女,受牵连被降为镇国公。十三年追随尚善讨伐吴三桂叛乱,十七年卒于军中,消灭吴三桂叛乱后,又被追论罪削爵。在东甘池村东还有小坟地一块,五亩,坟头十三座,一个墙圈,粗壮的树有四棵。 尼堪后人在民国以后分为两支,看坟户也相应分为两部分,西府由那姓三户,东府由富钰、赵成喜、石德山三户照看。富家养身地为四分稻地。全公府每年清明节来人祭扫+一般住在宝泉寺庙内。 进入二十年代,王爷坟地树木被全公府放掉换了钱花,门楼和院墙渐渐塌毁。1925年,东西府来人将地面建筑卖掉,只留下驮龙碑、坟头和墙圈。1936年,王爷坟被盗发,听说棺椁朽坏,未见骨殖。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拟建铁路到张坊,由李鹿和主持其事,计划经过东甘池,遂将大坟头平毁。1956年到1957年,各村都搞文艺活动,需要置办行头,缺钱,有位石匠从黄圆井村买了一块汉白玉驮龙碑,又到东甘池来买这两块,出价上千元,村干部考虑到这两统碑为清代留下的历史文物,不为金钱所动,使这购块驮龙碑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