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
释义 | 概述马铃薯卷叶病毒属为黄症病毒科下的1个属。马铃薯卷叶病毒属RNA的5'端具有一个VPg;与黄症病毒属对应ORF无同源性;含有ORF 0,编码可能的膜连接蛋白;存在ORF 4;ORF 0与ORF 1重叠,ORF 2与ORF 1重叠;ORF 4完全处在ORF 3之中。分布于世界各地马铃薯种植区。主要侵染茄科植物,通过蚜虫以持久方式传播。该属下共5个种。 代表种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 病毒特性形态学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二十面体(T=3),无包膜,直径为25~30nm,在粒子表面可看到小的突起,有180个蛋白亚基。 理化特性病毒的标准沉降常数S(20W)=115~127S,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9~1.42g/cm^3。病毒粒子较稳定,对冷冻、氯仿及非离子去垢剂不敏感,但长时间在高盐条件下会被破坏。 核酸为单分子线形正义ssRNA,禾谷类黄矮病毒-RPV基因组长5600nt,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长5882nt,核酸占病毒粒子重量的28%。有些禾谷类黄矮病毒-RPV株系含有322nt的卫星RNA。 蛋白质外壳蛋白由一种主要多肽组成,分子质量为23kDa,超读产物可能涉及蚜虫传播和病毒粒子的稳定。 基因组单分体基因组,RNA的3’端既无Poly(A),也无类似tRNA结构,5’端具有VPg结构。RNA一共含有6个ORF,3个位于5’端,其中的ORF l和ORF 2通过移码翻译方式表达为一个蛋白,3’端的3个ORF通过一个亚基因组RNA表达,在ORF 2与ORF 3之间有200nt长的非编码序列。马铃薯卷叶病毒有6个ORF,ORF 0编码28kDa蛋白(可能是膜连接蛋白),ORF 1编码70kDa蛋白(解旋酶基序,VPg),ORF 2编码聚合酶(通过移码方式与ORF 1产物一起表达为一个较大的蛋白),ORF 3编码23kDa的外壳蛋白(从亚基因组RNA表达),ORF 4编码17kDa蛋白(可能是移动蛋白,从亚基因组RNA表达),ORF 5编码76kDa外壳蛋白超读产物(从亚基因组RNA表达,可能是蚜传因子或病毒粒子稳定因子),有报道表明在马铃薯卷叶病毒和南瓜蚜传黄化病毒基因组的近3'端有一个小的ORF 6。该属马铃薯卷叶病毒等5种病毒的RNA已测序。 抗原特性病毒具有非常好的免疫原性,与属内的甜菜西方黄化病毒、甜菜轻型黄化病毒以及黄症病毒科未归类的烟草坏死矮化病毒、菜豆卷叶病毒等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细胞病理病毒主要侵染植物的韧皮部,但也可以扩大到非韧皮部组织。大量病毒粒子分布在寄主植物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的细胞质中,可形成聚集体,在一些细胞的液泡内发现病毒结晶体,在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感染的甜菜叶片韧皮部的细胞核内有病毒粒子聚集。在细胞质中产生含有细纤维状物质的小囊泡结构,有的与核膜融合进入核内。病毒侵染造成韧皮部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茎和叶柄的初生韧皮部细胞壁变厚,柄氏质积累在一些筛管中。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位于韧皮部细胞中的病毒抗原。 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的花酸浆叶片韧皮部薄壁细胞,示细胞质中产生含纤维状物质的小泡结构(箭头)。 细胞质中的病毒粒子聚集体和小泡结构(箭头)。 感染甜菜西方黄化病毒的甜菜叶片韧皮部细胞,示许多含纤维状物质的小泡结构(箭头)。 细胞核中的甜菜西方黄化病毒粒子聚集体(箭头)。CW,细胞壁;M,线粒体;N,细胞核。 生物学寄主范围自然寄主范围有限,20多种可侵染的寄主植物主要为茄科植物,还有部分苋科、假茄科(Nolanaceae)、十字花科和马齿苋科植物。 传播病毒通过蚜虫以持久方式传播,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是最重要的传播介体,还能通过嫁接传播,但不能经汁液机械接种传毒。 地理分布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的马铃薯种植地区。 分类该属有5个种,代表种是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已有研究报道。 编号 中文名 学名 国际基因库登录号码 1 甜菜轻型黄化病毒Beet mild yellowing virus(BMYV) [X83110] 2 甜菜西方黄化病毒 Beet western yellows virus (BWYV) [X13062,X13063] 3 禾谷类黄矮病毒-RPV Cereal yellow dwarf virus-RPV (CYDV-RPV) [L25299,AF235168] 4 南瓜蚜传黄化病毒 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 (CABYV) [X76931] 5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 [X14600,X7478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