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忠古墓群 |
释义 | 墓群地址位于鄄城县城南(稍偏东)20公里处彭楼乡香店村北,是明朝弘治年间都有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及其家族墓地,总面积72亩,其中墓区占地13亩。元朝末年,刘氏祖士贤由长清县柿子园迁居此地,原为濮州赵庄(今赵庄已没)。后选地建村名刘海(今彭楼乡刘垓村)。二世彦才袭居此地(二世另支自成迁居云南楚雄)。彦才第六子名铎,铎生忠。忠官居高位,清正廉洁,百姓敬仰,皇帝恩宠,铎夫妇因子贵爱封诰命。忠晚年告老还乡,卒于故里,皇帝遣官御葬,自此,刘林声名显赫。 刘忠其人刘忠字掳诚,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卒于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初三,享年70岁。《濮州志"乡贤》71页有刘忠传略:“景泰二年,领山东乡荐,初任广西道御史,谪新郑县知县,未几,仍补广西道御史。出按浙江,其宪务,存大体,未几,出知台州,治世宽广,人皆悦服,郡中录其卓民政凡十八事,御史以闻,遂升山西右参政。山右久荒,其壮悍者啸聚寇掠屯于垣曲山中,省臣议发兵剿之,忠争口:‘不可,是迫于饥耳,可抚而下也。’众以属,忠遂单骑入山中,谕以祸福,其众皆罗拜感泣,明日皆散去,于是,垣曲人为树碑颂德,题曰:‘安民云朝’,廷录忠抚名功,遂升为四川右布政使……再转山西左布政使…其政有加焉,竞以前后劳绩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榆林等处地方……坐杵权贵致仕,居家三年卒……”从传略中不难看出,刘忠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得罪了豪门大权贵,致使他离开官场回到了故里,然而帝王之家也认识到刘忠的做为对于正风纪,振纲常,维护皇权大有裨益,正是由于这一点,刘忠卒后,皇帝遣钦差王震御葬,墓前立下了“大明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刘忠之墓”的巨型石碑。并赠以石兽石俑。嗣后,刘林还建起了山门。明清两代,刘林共保存下来石碑14栋。 墓区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氏族人恐石碑、石俑、石兽被破坏,遂就地掩埋。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之后,县文化馆文物干部通过宣传政策,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刘氏族人将石碑、石俑、石兽挖出复原竖立。为刘林复建了山门,为部分石碑加盖了碑楼,并在墓区植柏树180余株。1984年鄄城县人民政府将刘忠墓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了保护标志。刘林的恢复,保存了鄄城仅存的一处大型家族墓群,也为鄄城自费开发旅游开创了一条新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