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门禅 |
释义 | “孔门禅”是儒释融会的禅宗,即经禅门而渗透孔门,以佛法比拟儒学,或经孔门而入禅门,以儒学证佛法。 金代佛教的主流是禅宗。当时北方地区的著名禅师万松行秀,极力推广曹洞禅,深受金章宗厚待。他“于孔老庄周百家之学,无不会通,恒业华严”(《五灯严统》卷十四):“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耶律楚材序《从容录》)。万松行秀的言教作为,处处以儒家礼仪为标准,爱人以德、尊帝以礼、待师以孝。 万松行秀经常劝导弟子耶律楚材,以佛法治心、治国,他说:“世间佛法可以治心,不可以治国,证之于湛然,正心、修身、家齐、国治之明效,吾门“显决”何愧于《大学》之篇哉!”(《湛然居士文集》序)万松行秀自称曹洞禅门“显决”好比《大学》篇章,这表明他的禅学打通了儒释。 李纯甫,号屏山,少年即恃才自傲,以诸葛孔明、王景略自期,谓功名可俯拾。章宗时考取进士,因其抱负为当政者所抑,遂于中年弃官而皈依禅学。他时常说,我祖老子,怎敢不学老庄?我生前是一僧人,怎敢不学佛陀?每当酒酣之际,纵论天下大事,或谈儒释殊同,虽围攻而不屈。他撰《鸣道集说》,“援儒入释,推释附儒”,倡导三教合并,以助其师说。他还认为,儒释融合,自唐代李翱始,至宋代王安石父子、苏东坡兄弟而渐趋成熟;理学家们对释老也是“实而文不与,阳挤而阴助”。 “孔门禅”的实质是儒释融合,万松行秀经禅门而渗透孔门,以佛法以拟儒学;李纯甫则经孔门而入禅门,以儒学证佛法,总的精神不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