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花生斑驳病毒
释义

分布

欧洲:保加利亚

亚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岛、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的湖北、台湾

非洲:布基纳法索、埃及、肯尼亚、尼日尔、南非、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

西半球: 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古巴、美国、委内瑞拉、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寄主植物

病毒侵染豆科几个种的植物,除豆科以外病毒的寄主范围特别有限。全世界花生种植的地区都有花生斑驳病毒感染花生和豆类作物的,并且该病毒也侵染豆科的杂草如Cassia spp., Crotalaria spp. 和 Desmodium spp(Edwardson and Christie, 1974b; Demski et al., 1981)。

它能感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蚕豆(Phaseolus spp.),豇豆(Vigna spp.)和Pisum spp。主要寄主:Arachis hypogaea (花生), Cassia occidentalis (coffee senna), Cassia tora (sicklepod), Glycine max (大豆), Phaseolus vulgaris (四季豆), Pisum sativum (豌豆), Cassia bicapsularis, Vigna unguiculata (豇豆), Pisum (豌豆), Lupinus (羽扇豆), Vigna subterranea (bambara 花生), Cyamopsis tetragonoloba (clusterbean), Sesamum indicum (芝麻), Phaseolus (蚕豆). 其它重要的豆类寄主包括lupins (Lupinus spp.) (Demski et al., 1983a;Jones and Mclean, 1989), bambara groundnuts (Voandzeia subterranea [Vigna subterranea]) (Bock, 1973;Li et al., 1991;Zettler et al., 1991), 不同的豆类作物包括Cyamopsis tetragonoloba (Demski et al., 1981;Khan and Demski, 1981;Morales et al., 1991).PeMoV 也能感染芝麻 (Roechan et al., 1978). 实验室中克氏烟和苋色藜也用来研究花生斑驳病毒。

野生寄主: Cassia (番泻树), Crotalaria, Desmodium (tick clovers).

诊断寄主为菜豆、花生、大豆、克利夫兰烟

繁殖寄主为豌豇豆、菜豆。

症状

植物受影响的阶段:花期,结果期,苗期和植物生长阶段。

植物受影响的部位:整株植物,叶片,果实,豆荚和种子。

症状表现依赖寄主的品种,和病毒的株系。在新叶上表现轻斑驳或不规则花叶,黑绿突起,老叶上通常不表现症状;整株植物矮缩 ,叶片褪绿,畸形,发育不正常,果实/豆荚有黑色或褐色局部斑,畸形;感染疾病的种子较小,变色,有时畸形的(Laguna et al., 1988)。

危害情况

Phaseolus vulgaris(Franch bean)沿叶脉呈树状分枝散布的局部病斑。

Arachis hypogaea(groundnut):局部坏死斑、系统斑驳、花叶、坏死。最常发生并广泛分布的弱株系,在这个寄主上引起轻黑绿斑驳;由于叶脉间的组织萎缩使叶缘皱起。

Nicotiana clevelandii:局部褪绿或坏死,系统斑驳。

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免疫寄主,产生枯斑。(Kuhn,1965;Behncken,1970;Sun and Hebert,1972;Bock,1973)。

Phaseolus vulgaris(cv.The Prince, Tendergreen ,Topcrop)局部病斑。

大豆(Glycine max)克利夫兰烟有时为系统斑驳,有时为褪绿,坏死或局部斑。

局部感染决明和莱豆的“Top”,“Crop”品种,引起坏死斑。

Phaseolus vulgaris表现为叶片、叶柄、茎、豆荚的系统坏死(Silbernagel and Mills, 1991)。Phaseolus vulgaris Topcrop在其叶片上有红圆褐局部斑。

花生(Arachis hypogae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大豆(Glycine max)、豌豆(Pisum sativum),症状的严重程取决于寄主的品种和病毒株系。某些基因型的品种上其症状是主脉萎缩,叶边缘向上卷起,植株轻度矮化。

引起坏死的病毒株系在Vigna unguiculata的叶片上的症状是累斑驳和坏死(Demski et al., 1983b)。

Glycine max的叶片症状包括褪绿环、皱起、严重的叶片畸形和植株矮化。

花生:其症状包括轻黑绿花叶或斑驳,小叶的边缘皱缩主脉的组织受压depressed (Bock and Kuhn, 1975;Bijaisoradat et al., 1988;Li et al., 1991).偶尔也可观察到叶片坏死畸形(Ahmed, 1984),褪绿斑(Fukumoto et al., 1986a)和植株矮化(Iwaki et al., 1986)。

感染PeMoV的花生种子常形变色(Estrada and Palomar, 1981; Abdelsalam et al., 1987)。

现象

发生普遍,是整株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株率25%以上,减产20%左右。病株矮化不明显或不矮化。上部叶片形成深绿与浅绿相嵌的斑驳、斑块或坏死斑,常在叶片中部或下部沿中脉两侧形成不规则形或楔形、箭戟形斑驳,也有的在叶片上部边缘现半月形的斑驳,重者植株瘦弱。

病原特征

病毒粒子特性:

PeMoV的粒体弯曲线状,长度为680-860nm,主要长度为723-763nm直径12nm,无包膜。Wu and Su (1978)报道了长度994 nm直径15 nm的该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的沉淀物只含一种组分,沉降系数为151S(Rajethwari et al.,1983)。A260/A2801.24(Paguio and Kuhn,1973b), A260(max)/ A246(min):1.3(Paguio and Kuhn,1973b).260nm紫外吸收值:A2602.6 (C.W.Kuhn)。基因组为单链RNA,分子量3×106(Rajethwari et al.,1983),核酸含量 6%。外壳蛋白的分子量32-36 KDa。编码外壳蛋白基因含1247个核苷酸(Teycheney and Dietzgen,1994)。

汁液中的稳定性:

病毒稳定性因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致死温度55-60℃或60-64℃,稀释终点10-3-10-4,体外保毒草期限2-4天或1-2天。-12℃冷冻的感染叶片12天内仍有侵染性(Bock,1973)。

株系:

据报道一个独特的PeMoV株系感染Voandzeia subterranea [Vigna subterranea] (Li et al., 1991),有两个株系感染Stylosanthes spp. and Arachis pintoi (Morales et al., 1991)另有五个株系感染花生 (Bock, 1973)

美国的弱毒株(M-2)(Paguio and Kuhn),东非的花生和大豆上分离的株系及澳大利亚从菜豆上分离的株系之间无血清学相关性。(K.R.Bock and G.W.Behncken,未分布数据),无证据说明在非洲和澳大利亚有不同的株系,但是美国有五种没有血清学关系的变种。

血清学及相关性:

病毒衣壳为中等到免疫原,血清学反应不需要特殊条件,抗菌素血清效价可达1/8192(试管沉淀法)混合液体检测有絮状沉淀。

血清学反应发现与amaranthus leaf mottle的血清学关系最近。

PeMoV与下列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较远:

鹰嘴豆灌木矮缩病毒chickpea bushy dwarf potyvirus (Anjaiah et al., 1989) ,

花生条斑病毒peanut stripe potyvirus (Xu et al., 1983; Demski et al., 1988),

花生褪绿环斑驳病毒peanut chlorotic ring mottle virus (Fukumoto et al., 1986b; Wagih et al., 1994a),

马铃薯Y病毒potato Y potyvirus,

曼陀罗哥伦比亚病毒 datura Columbian potyvirus,

烟草蚀刻病毒tobacco etch potyvirus,

三叶草黄脉病毒 clover yellow vein potyvirus,

甜菜花叶病毒 beet mosaic potyvirus,

马铃薯A病毒potato A potyvirus (Meyer, 1982),

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potyvirus,

小豆花叶病毒adzuki bean mosaic virus,

苋叶斑驳病毒amaranthus leaf mottle potyvirus,

豇豆蚜传花叶病毒and 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 (Rajeshwari et al., 1983)。

and Hebert 1972; Tolin and Ford, 1983; Anjaiah et al., 1989)。

花生斑驳病毒与下列马铃薯Y病毒的抗血清不反应: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花生蚜传花叶病毒、三叶草黄叶脉病毒、番茄重蚀刻病毒、芹菜花叶病毒、鸢尾花叶和甘蔗花叶病毒(Bock,1973;Sun and Hebert,1972)。

传播途径

介体传播:桃蚜(Myzus persicae)、扁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Hyperomyzus lactucae和粟缢管蚜(Rhopalosi phumpadi)等,作非持久性传播。但是A.craccivora和M.persicae,两种蚜虫在获毒后的2小时和12小时内可以保持传毒力,蚜虫在传播时不需要辅助病毒。A.craccivora和M. Persicae可以传播M1,M2,S和CLP株系,但不传N株系。如果植株接种N株系与M2株系则蚜虫可以传N株系。

机械传播:

可通过磨擦接种病毒。

种子传播:病毒能否种子传毒主要决定于种子的胚中是否有病毒存在。PeMoV的种传率为0-8.5%,有的花生品种的种子不传,而在有的品种上种传率达8.5%。据报道菜豆上有<1%可种子带毒(Behnken and McCarthy,1973)。在豆荚被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病毒病有20%是由豆荚引发的(Bock)。

被病毒感染是PeMoV的主要的来源使临近豆类作物也可能感染病毒。

检疫与防治

种子健康检测:

--在花生的植株上观察就可以鉴别PeMoV,在小三叶上引起不规则的绿色突起,有的地在小四叶上沿侧脉有不连续的褪绿条(Reddy, 1991)。

Phaseolus vulgaris cv. 和苋色藜鉴别寄主机械接种引起局部褪绿或坏死斑。

血清学检测:

同几种酶联免疫检测(ELISA)、免疫扩散、沉淀素环界面法检测花生种子中的 PeMoV 。

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凝胶电泳也用来检测病毒。病毒内含体中无病毒粒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作为鉴定的一个依据。

分子技术也用于研究这种病毒,包括cRNA和cDNA杂交,克隆和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分析

检疫措施

对种子进行健康检测,种子必须来自没有发生PeMoV的地区。

防治措施

带毒种子似乎是病毒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采用无毒种子具有重要性。已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无毒种苗。控制PeMoV的研究主要是以培育抗病毒的品种和发展特殊栽培措施。但是由于世界所有花生种植区都有PeMoV并且种植者认为产量减少不明显所以对这种病毒的控制方法还没有大面积应用(Demski and Kuhn, 1977;Zettler et al., 1993)。

栽培措施:

感染病毒的花生也是病毒的主要来源,在每个生长季要铲除豆类作物田中的这种毒源减少蚜虫的二次传播(Demski, 1975;Demski and Kuhn, 1977)。建立隔离区,在无蚜种植温室中种植无毒的种子,或利用较远矩离与有病毒源的地块隔离也是有效的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