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荷尔德林文集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 [德] 荷尔德林 译者: 戴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1999-5 页数:536 定价:22.7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027977 内容简介在一个思想贫乏而技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荷尔德林为人性(人的居住)奠定了诗的本质。现代诸多思想家和文论家,如狄尔泰、特拉克和伽达默尔,尤其是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推崇,使这位久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诗人成为广泛研究和深入讨论的热点,也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德国各大学几乎每学期必开以荷尔德林为专题的研讨班。荷尔德林的创作被确认为18至19世纪之交德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作者简介荷尔德林(H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 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早年在登肯多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神学。1793年起先后在瓦尔特斯豪森、法兰克福、瑞士的豪普特维尔和法国的波尔多等地当家庭教师。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回到故乡。1804年在霍姆堡当图书馆馆员。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他的作品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荷尔德林用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诗人在他生前以及19世纪未被重视,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他作品的价值重新被认识。 荷尔德林,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死后乎被遗忘了近一百年,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德国被重新发现,并在欧洲建立了声誉。 书本目录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 【倒数第二稿】序 第一部 前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二部 第一卷 第二卷 理论探索 1790-1791 所罗门箴言与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之间的对应 希腊的美的艺术的历史 评雅科比关于斯宾诺莎学说的信 【有关约翰福音第二,7-9行的讲道】 1794-1795 【论自由的法则】 【致卡利亚斯】 论惩罚的概念 【判断与存在】 赫莫克拉忒致采法卢斯 1798-1799 我们审视古典所应取的视角 【关于阿喀琉斯】 谈《伊利亚特》 论诗歌创作的不同类型 【反思】 【论宗教】 【论诗之精神的行进方式】 【论诗歌类型的区别】 【音调的转换】 【不同类型的注释】 【在毁灭中生成】 1801-1803 【论西格弗里德·施密特的话剧《巾帼英雄》】 关于《俄狄浦斯》的说明 关于《安提戈涅》的说明 附录 致艾布莱乌斯书第一篇序 【德国唯心主义的最早纲领】 【关于古代的寓言】 恩培多克勒斯之死 理论书信选 附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