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释义 | 实验室简介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海南大学,于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07年12月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验收,2008年2月起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名义开放运行,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购置了蛋白分离鉴定系统、发酵系统、液-质联用仪、核磁共谱仪、电镜等有关生物、药物和化学相关的一批先进精密仪器100多台套,价值5000多万元。 实验室主要对我国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及热带地区丰富的陆地生物资源的利用进行研究,加强我国热带海洋和陆生生物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提高研究水平及促进学科建设。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热带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为目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于我国热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验室确立了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特色鲜明的四个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有重点地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方针,本着“充实、完善、凝炼、提升”的思想,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将重点实验室构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开放型科研平台。 自开放运行以来,该实验室已成为我校培养研究生及多个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形成了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化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涵盖与热带生物资源相关的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生物材料学等专业,拥有20名教授、40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队伍,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占70%以上,梯队年轻化。 近年来,本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90多项, 科研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973前期专项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级科研项目7项、海南省科技项目52项。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获得专利12项,新产品、新品种等5项。 实验室积极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开放,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期将重点实验室建成本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心。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饶毅 (教授、中组部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主 任:周兆德 (教授、海南大学副校长) 副 主 任:王克威 (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 委 员: 林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山大学) 詹启敏(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863生物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 裴端卿(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863领域专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 朱晓新(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 耿美玉(教授,973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国海洋大学) 刘伟生(教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彭 明 (研究员,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 本 (教授,名誉院长,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罗素兰(教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海南大学) 管理机构实验室主任: 罗素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 张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爱民(教授) 主任秘书: 陈琴 研究方向1.热带海洋药物研究方向 分离研究热带海洋生物中的药物功能基因,提取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以芋螺毒素药物研究为代表,开展海南产芋螺毒素基因克隆、人工合成、体外重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等各项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热带特色药用海洋生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及其活性筛选,为新药及保健品的研发奠定基础。 2.热带海水动物繁育及种质改良研究方向 研究石斑鱼、珍珠贝、鲍鱼等热带名贵海洋生物,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养殖、遗传育种、病害防治等研究。 3.热带生物多糖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以生物多糖材料、多糖规则降解、多糖药物以及多糖提取及构效关系为主题的生物多糖研究。包括热带特色生物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合成、急毒、活体成像、体内代谢及化学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4.热带陆生生物资源及其有效成分研究方向 研究药用植物、大型真菌及其他特色陆生生物等资源,开展其药用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合成路线、分离提取、结构鉴定、药理活性研究等研究工作,发现利用新的有效成分。 人才培养博士点:南药学、植物分子遗传学、种质资源学、农业生物技术; 硕士点: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南药学、 植物分子遗传学、种质资源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农药学、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