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雏形法 |
释义 | 雏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起系统的基本结构,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补充数据,修订与增添有关的模型与方法,满足使用者的进一步的要求。按雏型法的思路,研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奠基阶段与发展阶段。 奠基阶段:奠基阶段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对所面临的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为其服务的DSS 结构,设置或配备必要的硬件与软件基础。这个阶段与生命周期法中的分析、设计实现等阶段不同,它并不是设计和完成一个系统,而是为这样一个系统搭起一架子。在开始的时候,这个框架中可能只有很少几个简单的模型,对决策提供的帮助有限。但是,在以后的实际使用中,由于有了一个可扩充的结构,有了必要的硬件软件基础,它就可越来越充实,功能越来越强,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就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它的时间要求紧迫得多,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者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开发软件,他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软件工具,尽快地搭起这样一个框架,越快越好。其目的是及早进入边用边改的发展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结束并不是研制人员工作的终结,只不过刚刚打下了一个基础。 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即边用边改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三种有关人员同时在系统上工作。使用人员用已有的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以取得所需要的决策支持信息,同时对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提出评价意见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维护人员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缺乏参数或参数不准确者,进行补充及修正;对于缺乏加工方法的,补充必要的方法(包括购入自编);对于修改的模型,通过维护接口进行修改;对于需要补充新模型的,则编写并存入新的模型。至于整个系统的结构,模型存储方式的修改,用户接口的修改,则需要系统的研制人员提出。系统研制人员则负责解决以上两类人员的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个阶段时间会很长。在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加强信息反馈,加快系统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