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乔
释义

北乔,1968年4月生于江苏东台三仓乡朱湾村,成长于弶港农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参加第二届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和全国首届美术理论批评班。1996年初开始创作,心写小说散文,眼观作家作品,神畅水墨气象。对军旅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关注当代文学,进行作家作品的研究。

个人简介

在《红岩》、《芙蓉》、《解放军文艺》和《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400余万字,有60多篇作品被选载或入选各类文集。出版长篇小说《当兵》、系列散文《天下兵们》和文学评论专著《刘庆邦的女儿国》等8部。作品曾获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先后8次获武警文艺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先后1次立二等功,9次立三等功。现居北京。

加入协会情况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1994年6月) 徐州作家协会(1996年2月)

江苏省法制新闻协会(1996年11月) 江苏省作家协会(2000年11月)

中国散文学会(2004年12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4年12月)

北京作家协会(2005年3月) 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11月)

中国林业文联(2006年4月) 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2月)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2008年4月)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9年12月)

主要著作:

《太阳雨》, 散文集, 远方出版社, 1996年10月

《枪语》, 小说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11月

《营区词语》, 系列散文,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1月

《103后花园》,文学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7月

《当兵》, 长篇小说, 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3月

《口令的味道》,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 2004年8月

《刘庆邦的女儿国》,评论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

《天下兵们》,系列散文,人民武警出版社,2007年5月

影视编剧:

2000年担任电视连续剧《中关村风云》(22集)策划和编剧;2007年,担任中央电视台《风雪北疆行》系列专题片策划和编剧,并完成部分摄像工作;

新闻报道情况:

精通文字、摄影和摄像,擅长典型报道,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丰富。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各级新闻单位用稿3200余篇,体裁涉及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图片、摄像等。是20多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或通讯员,50多次获奖,60多次被各级新闻单位评为先进个人或优秀通讯员。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法制新闻工作者协会员。有多年与媒体协作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自2002年起,负责编辑《武警森林指挥学校学报》。

2005年12月,担任中央电视台《风雪北疆行》3集专题片总策划和总撰稿,并担任部分摄像工作。

主要报告文学作品

《一路走来一路歌》 刊于中国作家看昌平《踏上昌平的土地》 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

《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学生,五湖四海的兵》 刊于《中国武警》2001年第3期

《特警武教头和他们的弟子》 刊于《江南警界》2000年第5期

《圆梦》 刊于《中国武警》1999年第4期

《你的故事我的歌》 刊于《中国武警》1998年第6期

《说说我们这个当家的》 刊于《武警后勤》1997年第3期

《一举一动总关情》 刊于《中国武警》1997年增刊

《今夜星光灿烂》 刊于《警察与体育》1996年第34期合刊

《习武迷王东刚》 刊于《警察与体育》1994年第6期

《一群穿橄榄绿的活雷锋》 刊于《徐州团讯》19993年第2期

文学作品获奖情况

小说

(长篇小说)《当兵》 第七届武警文艺奖,2004年5月

(中短篇小说集)《枪语》 第三届武警文艺奖,1999年3月

(中篇小说)《雾像烟一样燃烧》 “99读书人杯”世界之旅网文大赛金奖,2005年1月28日

(中篇小说)《虚光》 第四届武警文艺奖,2000年6月

(小小说集)《口令的味道》 郑州小小说学会奖,2005年4月25日

(中篇小说)《有歌就唱》 《解放军文艺》2006年度军旅文学优秀作品,2007年3月,

(短篇小说)《家书》 1997年《橄榄绿》优秀作品奖,1998年2月

(小说)《枪娃》 《百花园》1999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作品奖,2000年1月

(小说)《秘方》 首届军旅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2007年2月,

(短篇小说)《香麦》 “众盈杯”首届网络文学大赛小说类一等奖,2005年7月5日,

(短篇小说)《香稻》, “99读书人杯”世界之旅网文大赛优胜奖,2005年1月28日

(小说)《大拇指》 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散文

系列散文集)《营区词语》 第十届解放军文艺奖,2002年1月

第五届武警文艺奖,2001年4月

(散文)《我爱毛泽东选集》 中宣部等11部委主办全国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一等奖,2007年4月,

系列散文集 《天下兵们》 第九届武警文艺奖散文类一等奖,2008年4月17日

(散文)《鞋垫》 首届军旅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2007年2月,

(长篇散文)《信》 第七届武警文艺奖,2004年5月

(散文)《荣誉室光荣榜》 2006年度“橄榄杯”好作品奖。2007年2月,

(散文)《砖头桥》, “99读书人杯”世界之旅网文大赛优胜奖,2005年1月28日

(散文)《一根生日蜡烛》 1997年《中国武警》优秀作品奖,1998年1月

文学评论

评论专著 《刘庆邦的女儿》, 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2008年11月

作家论)《乡野风骨》, 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2011年5月

(文学评论)《军事题材文学中的“枪”之话语》 第七届武警文艺奖,2004年5月

(文学评论)《乡情乡土乡味》 2004年橄榄杯好作品奖

(评论)《温暖的心灵旅程》 橄榄杯优秀作品奖,2005年度

作家论)《追求历史的真实与诗性》 第九届武警文艺奖评论奖,2007年1月

(评论)《和平年代军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首届军旅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2007年2月,

(评论)《倾听,总会有收获》 新浪网大众书评一等奖,2007年9月

个人表彰

二等功

2007年12月

三等功(9次) 1989年1月 1993年2月 1994年1月

1995年2月 1995年11月 1996年11月

1997年11月 1998年12月 2004年11月

社会评价(摘录)

评北乔长篇小说《当兵》(王树增)

北乔的《当兵》选材于武警部队连队官兵的生活,笔触细腻,细节生动,情节飘逸。作者运用性格细节的才能十分突出,笔下人物性格鲜明,真实生动。尤其对余洋这个人物的描写,深入细微,通过这个心灵怀伤痛的青年从军这后经历的紧张的警营生活和惊险的战斗考验,描绘了一个当代青年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环境之内的心路历程,从而多侧面地勾勒出武警部队基层生活的多层面图景。其作品中浓郁的“兵味”,真实、深刻,同时令人感到亲切的“味道”,是自20世纪80年代军事文学高峰时期以来久违了的“味道”,是很多军旅作家不肖或者不敢触及的领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最大官阶是排长,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普通战士,这样的选材和安排,可以肯定是作者有意为之。这需要勇气,同时也考验作者对基层官兵生活的熟悉程度,在全军长篇小说创作上。连年呼吁“写基层”,但是数年不见成果,可以预见,这部作品经过精确加工之后,将会至少在“写兵”这个角度,引起军内文学界的关注。

序北乔《刘庆邦的女儿国》(曹文轩)

北乔这回做庆邦的小说解读,一是庆邦的小说值得去研究(在当代,像庆邦这样讲究短篇小说艺术的作家屈指可数),二是北乔所选择的角度独特——他并没有企图对庆邦的小说作出全面的价值判断,而是择其一脉加以细致入微的梳理与分析,不扯别的,就读作品,甚至就事论事,这样就远离了吹牛皮说大话的危险。

像北乔这样有耐心读文本的批评家,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他在庆邦的文字世界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对庆邦小说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每一个细节,都不轻易地放过,完整地将那小说说与我们,解读与我们。他从头说起,一路下来,就是说这些文本,读读说说,指指点点。我有时居然有那样的想法:我不读庆邦的小说也行了。同时又被他说得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看庆邦小说的欲望。

我以为这样的批评是一种有效的批评。

女儿国——乡村里最鲜亮的记忆(王红旗)

北乔作为男性写作和批评家的双重身份,撰写的一部散文评论集《刘庆邦的女儿国》问世了。

北乔与刘庆邦在心灵的乡土相遇,捡拾童年记忆的碎片,以一个个女人身体和精神成长的故事,在人性的原点上重合闪光,共同构筑起远离都市奢华的最淳朴最鲜亮的乡村“女儿国”。以诗性语言和多维视角,拓展着从本土民间“草根”探测女性生存意义的文学空间,讲述着人类本真至爱的“善根”在乡村。因为,那里有乡土的滋润与厚泽。

这部散文评论集,是北乔用叙写与评述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重视角,通过对刘庆邦笔下的五十多位乡村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呈现她们在遥远的乡村里最鲜亮的记忆。借一幅幅女性乡村生存场景把这种美好的记忆锐化成女性形象的长廊,以具有鲜明个性的群像,留给当代女性文学历史。是可喜可贺的!以女性为主体来探索“母爱”的源头与涅盘之痛,来表达女性在身心远离乡土后的双重劫难。是发人深思的!这种切入的方法在男作家里也是不多见的。

一个人的村庄(张佳慧)

其实北乔所有的小说都可以叫做《朱湾村往事》,在他的小说里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如废名、沈从文、萧红、苏童、莫言、迟子建……这些或明或暗的影子彷佛一副副乡土中国的缩影,愈来愈清晰,最后,它们叠合在一起——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北乔,一个从朱湾村走出来的儿童、少年、小伙、军人、文学从业者,一直走到了京城的文学界,走向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学刊物。可是,读他的小说,我却觉得他从来未曾离开过那个生他养他的朱湾村,套用闻一多的一句歌词就是“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应该说,这是北乔小说的一种基调,朱家湾类似一个人性的演练场,欲望的集结地,更是一个灵魂的栖息所。如果从结构的把握和韵味的渲染上来讲,我更喜欢他的短篇,驾轻就熟,从容自如,因其短小而更显精巧,似乎混合了诗歌的雅致、剔透与散文的蕴藉、散淡。

这就是北乔的世界,他希望用一颗未泯的童心与自然通灵,他做到了,所以,他是幸福的。

为普通士兵的“存在”作证(傅逸尘)

北乔用上百万字极其耐心与细腻地讲述和描蓦武警普通士兵的生活,其写作伦理一定是与这句俗语有关。在我的想象里,这句俗语真实地描述了北乔内心与情感的深处之痛,虽经世事苍桑,却难以平复。这句俗语后来又幻化成了一种诗的意象,这意象与北乔的生命与灵魂叠印在一起,召唤着他的文学之路。数十万字的“营区系列”作品一方面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内含,另一方面则舒缓了北乔难以平复的心灵深处的痛感。曾经的武警基层的生活肯定让北乔无法忘怀,甚至刻骨铭心,这是北乔写作上述作品的基础,或者叫源头。北乔要用一系列的作品还原那些普通士兵们的生活,要复活他们质朴的青春时光,为他们曾经的“存在”作证。写作“营区系列”的北乔并没有留停在感性的想象之中,他显然把这句俗语进行了形而上的提升与概括,于是这句俗语成为了他作品的核心思想,或者叫做灵魂。

北乔的叙述和描写是沉静耐心的,也是平实深刻的;你甚至会觉得安静得有些笨拙,孤独得有些悲壮,他就像一个忠实而隐忍的守园人,年复一年地看护着沉寂的营区,见证着军旅生活的“存在”,守望着职业军人的精神家园。荷尔德林说,文学是为“存在”作证。“存在”是文学的精神边界,“存在”也是文学的永恒母题。那些伟大的文学一直在为人类的基本在场作出描述,解释和辨析——这是它的根本价值所在。“营区系列”作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见证了北乔探寻军旅生活常态的执着努力,也体现出了北乔对新世纪军旅文学“猎奇”之风的坚定反拨,更彰显了北乔以此建构、解读军营亚文化的文学抱负。

我相信,“营区系列”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必将随着现实“存在”境遇的不断复杂和严峻而得以凸显。也许,在这样一条直抵精神窄门的文学小径上,北乔依然要孤单远行;但我从他的背影中已然依稀感受到了一丝决绝与骄傲,毕竟,对于一个文学探险者和朝圣者来说,在路上,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评北乔《口令的味道》(张志忠)

北乔是一位非常年轻同时也非常勤奋的作者,先后有数部作品在军内外获奖。他的散文集《营区词语》和长篇小说处女作《当兵》,都是取材于现实的军人生活,他所擅长的,就是能够把和平时代的营区岁月表现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口令的味道》所收录的数十篇军旅题材小小说,也充分展现了他的这一特长,短小精炼,以少胜多,构思精巧,可读性强。作品以普通营区的兵们为着力点,以兵们的生活为场景,以兵们的故事和情感为情节,兵味浓醇。当然,能够从被条例和命令规范得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活泼韵律,能够在被军装和正步走齐步走调教得整齐划一的神态下发现千人千面人言言殊,首先需要的就是对营区的魂髓的理解,需要对战士的切肤的关爱,需要剖析人心烛照灵魂的精神高度。

基层官兵形象的生动写照(汪守德)

北乔散文体的《营区词语》参加全军的文学评奖,就以其独特的角度和富于机趣的阐释,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年荣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那时我就对北乔的这种独具匠心颇为赞赏。人们常说,军营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有着写不完的人物,说不尽的话题,北乔所做的可以看作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注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获奖后的他没有止步,仍然勤奋如初,孜孜以求,时隔几年之后,又推出了这部聚焦于连队,拿基层官兵说事的《天下兵们》。

令我深为感动的是,在有的作家对部队生活兴趣降低,或越来越与基层官兵情感隔膜的情况下,北乔却把注意力始终放在连队,并且以不变的情怀和极大的热忱来言说那些可爱的基层官兵。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应当给予褒奖的。

其他

2008年3月7日,参加中央电视台军旅文化大视野铁打的营盘铸造新时代的兵节目录制,担任嘉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