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经频发 |
释义 | 简介月经频发是指月经周期缩短,短21天者,屑有排卵型功血。是由于卵泡期短、卵育迅速、或黄体功能不全引起。临床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医学将本病称为“月经先期”、“月经超前”、“月经趱前”、“经早”。 临床表现月经提前7天以上来潮,并非偶然1次,需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原因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所致; 卵巢储备功能不良:多发生在 35岁以后的生育年龄妇女; 严重的子宫肌瘤在月经量多的同时,也有月经频发或月经周期变短的症状。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之故; 黄体功能不全: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该疾病多发生在生育年龄; 诊断1。有典型症状,月经周期短于21天,有规律。 2,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3.子宫内膜活检分泌反应差,或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 4.鉴别诊断:排卵期出血:发生于两次月经中间,少于月经量,或白带中挟血,基础体温测定,出血发生于体温由低向高转化时期。 治疗1.西医药治疗 (1)欲生育者可与克罗米酚、三苯氧胺等,以促进排卵并改善黄体功能休克罗米酚于月经第5天开始,50---100mg/每晚,连用5天;三苯氧胺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10-20mg/次,每日2次,连用5天。 (2)己烯雌酚0.25-0.5mg/日,连用20天,以促进卵泡正常发育和改善黄体功能。 (3)肌注黄体酮或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日,连用5天,时间选择黄体期的 中、后期,改善黄体功能。 2.中医药治疗 (1)脾气虚: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缓。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党参、炙黄芪、乌贼骨、白术各15克,陈皮、炙甘草各10克,当归、升麻、柴胡各6克。 (2)肾气虚:月经先期,量少、色淡黯、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补肾固冲,调经。 方药:熟地、枸杞子、桑寄生、川断、菟丝子、山药各15克,山萸肉、杜仲各10克,当归6克,砂仁(后下)3克。 (3)阳盛血热: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身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黄芩、黄柏、炒栀子各10克,生地15克,茜草炭、生地榆各12克。 (4)肝郁血热:月经先期,量时多时少、色黯有血块,伴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赤白芍各10克,白术、茯苓各15克,生甘草、炒薄荷各6克。 (5)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黏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生地、玄参、麦冬、炒地榆各15克,地骨皮、赤白芍各10克,阿胶(烊化)10克。 预防与调养1.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忌服辛辣温燥之品。 3.注意经期及产后卫生,劳逸结合,切勿过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