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寿 |
释义 | 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简介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历史事件: 黄花岗起义 姓 名: 游寿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籍 贯: 广东南海 生卒时间: 1894——1911-4-27 ◎ 生平别号:寿昌,安南华侨,先后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愤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热心于民族思想。遇到反对革命者,则严厉斥责,不惜拔剑相向,一向受孙中山所赏识。1907年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之役。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发动后,随黄兴奋勇攻打两广督署,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简介游寿(1906~1994),女,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其高祖游光绎为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父游学诚曾为福宁府中学堂监督,一生致力于教学事业,为文教界名儒。游寿于一九二O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二八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一九三四年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入胡小石门下。毕业后在四川女子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 成就及荣誉游寿是李瑞清、胡小石这一金石学派的重要继承人,是我国学者型书家的代表之一。于甲骨、金文十分用功且运用精熟,并深得汉隶、魏碑的神髓,其回腕执笔取法何绍基。擅大篆、隶书、魏碑,取法高古,章法布局多为有纵行而无横行,各行中字数不定,取自商周金文和摩崖造像。融金石涩笔与天真浪漫的布局为一体,大气磅礴,奇趣颇多。隶书、篆书为其所擅长的书体,其书作刚柔相济,拙朴苍健,生涩醇厚,具秦汉风骨。于创作的同时又长于研究,有书论《论汉碑》、《随感录》、《书苑镂锦》等存世。与江南的萧娴并称为“南萧北游”,都是著名的女书法家。 ◎ 游寿故居——炳烛斋旧庐游寿先生的故居在霞浦县城东的万贤后街古善里,门首有游寿先生手书石刻的“炳烛斋旧庐”匾额。 炳烛斋建于清顺治年间,建筑规模大,雕梁画柱、曲径通幽,如今尚存的戏台告诉人们当年游氏家族的辉煌。由于年代久远和缺乏应有的保护,“炳烛斋旧庐” 毁坏严重,门口用水泥重修,已失去原貌,只有大门如旧。 ◎ 书香门第长“炳烛斋旧庐”大门两侧的对联:“四代诗书今贤古善,满门桃李塞北江南”。这是现为福州画院院长、福建省文史馆副馆长,著名书法家郑乃光先生题写的。一幅对联高度概括了“炳烛斋”游氏的家世。 游寿先生的高祖游光绎是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升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游光绎辞官后,回老家福建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留有51岁至56岁之间诗192首,集为《炳烛斋诗手稿》。 游家自游光绎后,世代都教书育人,桃李满门。游寿父亲游学诚15岁便开始授徒,光绪十七年中了举人,从此他开始主持福宁近圣书院。 1920年,15岁的游寿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二八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一九三四年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入胡小石门下。毕业后在四川女子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