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道蚂蟥叮吸 |
释义 | 概述蚂蟥即水蛭(Leech)的俗称,亦即蚂蝗,属蠕形环节虫类种类较多。蚂蟥体软、能在水中迅速游动遇人咬伤皮肤并嗜吸血液由于蚂蟥在吸血的同时并分泌毒素,毒素可导致人体出现程度不等的失血及过敏性反应。 发病原因因在河边下水游玩或洗澡时,存在于河中的水蛭吸附在外阴或阴道,并在叮吸血液的同时分泌毒素,导致患者失血及过敏反应而致病。 发病机制蚂蟥雌雄同体,状似蚯蚓,呈褐色或褐黑色,吸血后呈红褐色。它有扁平环节百余,轮体之前后有吸盘。吸血时,用其身体上的吸盘,紧紧吸附于人体的皮肤、黏膜表面,破坏血管使之出血。蚂蟥吸附人体时其唾液腺能产生和释放一种特有的分泌物水蛭素及使血管扩张的组胺类物质,引起皮肤及全身反应。水蛭素(hirudin)具抗凝作用,可使血液不易凝固。经研究证明,天然水蛭素虽不能破坏血小板起到的凝血作用,但能阻碍凝血酶的产生,减少凝血物质的生成,致使血液凝结时间延长,所以在吸血时,局部流出的血液不会迅速凝固,故发生局部出血不止。分泌的组胺类物质可使过敏体质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阴道蚂蟥叮吸蚂蟥咬伤的主要症状是出血,被咬处可见“△”形伤口。由于蚂蟥咽部分泌液体有抗凝血作用,因此伤口流血较多,常给人以精神上的威胁。当其咬伤外阴及阴道部位时可出血不止,但当时局部无疼痛感,一般在蚂蟥离去后方感局部疼痛。较多患儿可发生继发性感染,当患儿有继发感染时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有过敏反应者则周围可见红斑、风团、严重者可见大疱甚至坏死。 此病诊断较易,一般都能追问出发病前1h时内有接触河、湖、池塘水病史,患者多在接触疫水的过程中突然出现阴道出血,并常可见蚂蟥从阴道蠕出,但局部无明显疼痛。结合患者病史、阴道出血症状、检查见阴道口有活动性出血即可做出诊断,如能找见阴道内蚂蟥更可确诊,但大多数患儿就诊时,局部已无蚂蟥存在。 检查项目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及凝血时间,当发生继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则升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镜检查。 鉴别诊断出血不止又无蚂蟥存在时,应与阴道出血性疾病鉴别。 并发疾病儿童生殖器官维持幼稚状态,阴道狭而长,其黏膜上皮薄而无皱襞,阴道内酸度较低,抗感染力弱,蚂蟥叮吸时可使细菌侵入,因此受损的阴道还易发生外阴炎与阴道炎。 预防及预后本病多见于幼女,对女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女童禁止在池塘内游泳的教育,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1、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2、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虫油膏。 3、经过有蚂蟥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蚂蟥。 4、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蚂蟥叮咬,如有应及时除去。 5、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蚂蟥的水。细小的幼蚂蟥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预后:病程长久者可造成阴道粘连。 治疗中医治疗 (1)蜂蜜、香油涂在局部,待蚂蟥伸出体外时再除去之。 (2)用中药青鱼胆涂在蚂蟥体上,可使其迅速死亡而取除蚂蟥虫体。 西医治疗 1.去除蚂蟥 切忌直接强行拉出。可采用涂抹法:必要时可用2%普鲁卡因加1%肾上腺素浸湿棉花球塞入阴道内,此时较易去除蚂蟥虫体。可用10%高渗盐水500~1000ml冲洗阴道,可使蚂蟥很快失去活动能力而脱离阴道壁。 2.预防感染 虫体去除后,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局部伤口处可涂抹红汞等药。 3.迅速止血 一般使用浓盐水灌注可迅速止血,冲洗后用碘仿纱条局部填塞,4h后取出。对个别无效者,可在麻醉下小心暴露阴道,查找出血部位,用电凝或缝合止血。针对难治性出血,亦有利用一次性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的成功报道。 4.除手术外还应酌情辅以输血、补液、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严重病例,应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5.对过敏体质用抗组织胺药行抗过敏治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