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永信 |
释义 | 杨永信,男,出生于1962年6月,汉族,中共党员,临沂市河东区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一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精神卫生医疗专业30年,是知名的精神科医生和“全国戒网瘾专家”,因其独具特色和有效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受到数百家媒体和众多网络的关注和报道,从2008年7月始,更因其对以《魔兽世界》为首的网络游戏的批判以及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治疗而引发部分网络游戏玩家的围攻,其所使用的“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网瘾”的方法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争议。 中文名:杨永信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 出生日期:1962,6,21 职业:网瘾戒治;国务院特贴专家 毕业院校:山东医高专;济宁医学院 主要成就:网瘾致病三因素理论 主要成就:矫治性格缺陷戒网瘾“心理+药物”综合干预治网瘾把家长纳入同步诊疗对象 代表作品:《让孩子告别网瘾》、《戒治网瘾 重塑性格》、《用心戒网瘾》 兼职1: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 兼职2:济宁医学院客座教授 人物简介2006年1月,杨永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首创“戒瘾网吧”、“戒瘾学校”、“戒瘾同盟”和“心理课堂”,从矫正网瘾患者的性格缺陷入手,把家长纳入同步诊疗对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包含78个环节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根据媒体报道,杨永信运用其治疗手段成功地使4000余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瘾,获得了家长和舆论的好评,然而,他用“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矫正网瘾者不良行为的方法却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在众多的争议声中,游戏玩家强烈反对,家长们则强烈支持,而网络争议的声音大多集中在百度“杨永信吧”“杨叔吧”“yyx吧”“网瘾吧”“戒网瘾吧”“戒瘾吧”等。 人物背景2005年前后,杨永信接触到几个特殊的患者。其中包括一些未成年人迷恋网络,与家庭发生矛盾,群架斗殴,偷窃抢劫……孩子们心理的扭曲,家长们痛哭流涕的绝望,令杨永信感到网瘾戒治刻不容缓,遂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探索之路2003年,时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和心理康复科主任的杨永信,先后走进上百所学校从心理的角度讲述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防治策略。同时借助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就网络成瘾进行“专家释疑”、“专家支招”、“专家访谈”和“专题学术会议”,策划实施以“健康文明上网,拒绝网络成瘾”等为内容的大型社会活动数十场次,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瘾现象的不断加剧和杨永信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有一些无奈无助的网瘾孩子家长在有病乱求医的心理支配下,抱着捞救命稻草的想法几经转折找到杨永信,寄希望于杨永信能救他们于水火,越来越多的求助者和不断见诸报端的网瘾所致恶性事件,让杨永信深刻意识到网瘾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2006年1月10日,“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级各新闻媒体同时发布了“杨永信向网瘾宣战”的新闻。 中心成立伊始,杨永信就首先把网瘾界定为心理疾病,率先提出网瘾致病三因素理论,以“药物+心理+物理+工娱”作为探索和完善网瘾戒治模式的思维主线。基于戒网瘾的目的不是让瘾者永远与网络绝缘这一理念,设置了戒瘾网吧,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和网吧主管的陪同下分阶段完成不同性质的上网作业。 其次,就是改变家长和社会对网瘾认识的误区和对网瘾戒治的顾虑,特别是让家长认识到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并自愿把孩子送进精神卫生专业诊疗机构。同时找准戒治网瘾切入点,让孩子认同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防范孩子非理性状态下的攻击、自伤、出逃等行为,说服忙于生计或事业的家长全程陪护,排除家长对设置戒瘾网吧的质疑等,是杨永信突破网瘾戒治瓶颈的关键所在。 再就是为了让网瘾患者及其家人更多地了解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提高网瘾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成立了戒网瘾学校。 四是充分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在网瘾患者中建立同盟班会,在家长中建立家委会,让他们互相约束、互相提醒、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告诫、互相勉励,与医疗、护理有机结合,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自我管理模式,破解了网瘾戒治管理难题。 五是设置心理点评大课堂,由心理专家从心理的层面来讲述网瘾形成的根源,剖析性格缺陷和家庭教养环境在网瘾形成中的作用,求得家长的配合并施以心理的技巧来矫正瘾者的性格缺陷,并以孩子与家长面对面,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现场互动的方式,化解孩子或家长各种各样的心结,进而实现戒治网瘾的有效化。 六是注重网瘾戒治的长效机制,为防止孩子再偏并促进孩子持续提升,专门成立了院外家长同盟会,在院外家委的管理下,倡导离院孩子和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返院分享或充电,分享成绩,克服不足,互为标杆,互相激励,通过点评师的现场点评或远程点评,及时消融新的困惑,化解新的心结,让每一个孩子始终处于改变的激情状态。 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有效治疗环节逐渐增加,疗效目标从单一“戒网瘾”到“性格缺陷矫治”再到全方位打造“精品孩子”、“精品家庭”,体现了不断追求卓越的“网戒精神”。 从2008年7月份始,因杨永信在央视专题片《战网魔》中涉及到对以《魔兽世界》为首的网络游戏的批判以及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治疗而引发部分网络游戏玩家的围攻,临沂网戒中心网站开始屡屡被黑,百度杨永信贴吧里攻击、辱骂、诋毁性的贴子日益密集,到2009年4月份开始有个别记者或媒体关注贴吧并发布质疑性报道,同年7月份卫生部发布“电击”叫停通知;更有8月份广西的邓森山事件,引发全国网戒行业的巨大危机,网戒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困境中,全体家长和医护人员没有悲观抱怨,而是立足实际,锐意突围,在危机中认清形势,看到优势,在不利的形势中寻找有利的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变困境为契机,治疗模式不断得到打磨、规范、改革、创新、完善和提升。 2010年,2011年,杨永信和他的团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文关怀为工作切入点,在众多网戒机构因戒治方法不成熟纷纷被淘汰的情况下,临沂网戒模式一直在完善,一直在提升,每个治疗环节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网瘾救治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青少年性格缺陷矫治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干预中心、问题家庭诊疗中心和以爱心家长为主体的关爱问题青少年协会,为拯救更多的网瘾青少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议背景2008年7月3日晚8:20,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第四集《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内容主要是对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的抨击,随即杨永信和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组称,他们的手机和电话就不断接听到辱骂、威胁、诽谤电话,网上百度贴吧于2008年7月4日也多了两个以“杨永信”“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为吧名的贴吧。 直到2009年4月份,开始有媒体记者关注贴吧,并根据“贴吧”内容撰写了《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等文章,随后有部分媒体跟进。而更多负责任的记者则深入临沂网戒中心,以杨永信的网瘾戒治模式为主线,阐述了网瘾危害的严重性,以客观和理解的方式强调了探索戒治方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山东卫视记者韩璐因亲自体验“电击”治疗,央视记者刘明银、光明日报记者蔺玉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葛维樱、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因从肯定和支持的角度报道临沂网瘾戒治模式,也引发了部分游戏玩家的辱骂和围攻。 媒体评议2009年5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白雪、王烨捷在经济特稿专栏发表了《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戒网专家”电击治疗惹争议》等文章,把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临沂网戒中心拉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一时间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争议。 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报道:面对外界对网戒中心“电击”治疗侵犯孩子人权的强烈指责,很多家长激动地回应说:“宁愿送到这里‘电击’,也比让他走进牢房要强!” 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彦方教授接受《小康》杂志记者苏枫说道:电击和电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杨是使用了我们国家的DX-II型治疗仪,这个机器我90年代初期在英国作为访问学者回国后,开展专项研究的时候也用过,经过我们课题组的专项科研实际使用证明我们使用的这种仪器是安全有效的。 工作履历1982,08~1992,04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医师 1985,03~1986,04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医师 1988,07~1999,04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病区主任 1992,04~2000,0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1999,04~2007,1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副科长 2007,12~2008,04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科长 2002,02~2008,0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2003,12~2005.12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康复病区主任 2006,01至今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性格缺陷矫治中心主任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干预中心主任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问题家庭诊疗中心主任 2008,02~2010,1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2008,04至今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2010,12至今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一级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山东分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华医学会临沂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3.中华医学会临沂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沂市心理学会委员; 5.临沂市精神卫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6.临沂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名誉会长; 7.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8.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9.《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10.《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 11.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专家、顾问; 12.济宁医学院客座教授。 网瘾治疗治疗简介杨永信认为,网瘾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网瘾自身,还包括认知偏差和性格缺陷。沉溺于网瘾的人会逐渐失去人性,而渐渐出现“兽性”。因此,为了治疗网瘾,最重要的就是要矫正患者的性格缺陷。从2006年1月开始,杨永信开始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展开网瘾治疗工作,并探索出一套“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的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是家长将孩子强行送来杨永信处进行治疗,也偶尔有主动前来治疗的人。网戒中心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协议,入院的病人被称为“盟友”,意在淡化“治疗”的沉重感。为消除网瘾,杨永信和网戒中心对被认为患有网瘾的病人进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患者身着迷彩装参加治疗。每天早晨,杨永信带领孩子们出操训练,早晚两次对他们施以心理辅导治疗,即“心理点评课”,逐一对孩子或家长们的各种问题或心结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杨永信认为,每一个网瘾孩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结,要想根治网瘾,必须从解开心结开始,而“感动”又是打开孩子和家长自私心结的“灵魂性元素”,故“相互感动,相互带动,相互影响”成了杨永信戒瘾模式的核心内容。杨永信还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消除孩子对父母的误解,进而恢复亲情;以“戒瘾日记”、“父母心声”、“感悟人生”等方式,让孩子和家长分别对以往的错误认知或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加以领悟;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纠正孩子因长期上网而带来的生活不规律、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和社会功能减退等问题;通过“郊游”让网瘾孩子走进大自然,释放压力,陶冶情操,转移兴趣。在网戒中心,杨永信并没有单纯让患者与网络绝缘,而相反地创立“以网戒瘾” 的治疗方式,在中心内设立“戒网瘾网吧”,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不过,除去这些心理辅导性的治疗外,杨永信同时也会给网瘾患者服用小剂量的药物,并使用“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矫正网瘾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杨永信表示其“使用的电流很微弱,只会令患者感到疼痛,而不会对其造成伤害”。 治疗争议1、电击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争议,而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其使用的电击手段上,对于这一疗法,部分网民认为不人道,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有可能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网瘾之戒”把这一争议推向高峰,但其忽略网瘾危害严重性和治疗迫切性的客观现实(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或遏制,有可能给个人带来自我毁灭,给家庭带来严重灾难,对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忽略数千例成功案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忽略有效治疗的其他众多环节(如心理点评、认知领悟、角色体验、亲情回归、性格重塑、把父母纳入同步治疗对象等),片面采访个别新入院患者或因疗程不足、家长不配合等原因所导致的失败案例,过分单一强调“电击”治疗给受者所带来的痛苦,引发了家长们和众多网民的强烈抗议,受益家长们表示,如果给一个健康的孩子打针,我们说是摧残孩子,如果给一个有病的孩子打针,还是摧残吗?如果说治疗有痛苦,短暂的痛苦能换来孩子终生的幸福和家庭的安逸,难道不值吗?什么是权益?最大的权益就是生存权。不管大家怎么争论,安全有效说明一切,五年多的实践,3000多例网瘾孩子足可以证明。杨永信也表示,网戒中心并非常规性使用该治疗,而且使用的电流量也十分微弱,只有1至5毫安。 2、服用药物。网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有人提出质疑,但高志峰、李宁、刘炳伦等人的研究均证实服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能有效缓解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症状和渴求上网的冲动或不安。 3、收费标准。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2000年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住院患者每月需支付5000元左右的医药费,而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在未通过医院财务部门对实际收入进行调查采访的情况下,忽略医药费构成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如医院所属性质、收费依据、患者消费差异性、收费与杨永信本人的利益关系、网瘾戒治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等,以“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为题,用某个单一病例的医药费构成推算出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入账8100万元(“6000元/月×4.5月×3000例”)。一时之间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网戒中心以及整个网戒行业都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4、治疗资格:2009年10月10日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会上表示,网瘾不能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我国目前也并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杨永信的治疗中心也因此同时遭到游戏玩家与部分不了解真相的媒体的质疑。而事实上,卫生部专门召开的网瘾诊疗专家讨论会已将网瘾纳入精神病学的范畴。同时也有网瘾孩子的家长质疑,我们的有关部门又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毁掉一个网瘾探索者不足为奇,毁掉一个临沂网戒中心也不足为奇,但相对于全国的数千万网瘾孩子和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5、其他争议。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0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中,互称“盟友”的被治疗者们,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个别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而家长则表示:难道当网瘾孩子把刀架在父母的脖子上的时候、当父母的生存权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也不能对孩子实行监护权吗?他们不能委托医生对孩子进行医学诊治吗? 6、争议回应。面对这些争议,杨永信则表示自己拥有正规的精神卫生主任医师资格,其从事的网瘾治疗工作并未触犯任何法律法规,网戒中心“坦坦荡荡”,并相信总有一天其他人会理解他的事业。 对话杨永信2009年8月17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表了《对话杨永信》的文章,摘要如下: 记者:前来戒网的人主要是哪些人群? 杨永信:单纯痴迷上网的人仅仅是极少一部分,而因痴迷网络所引发的各种危险行为(逃学厌学、离家出走、仇视父母、结伙打架、偷摸抢骗、吸毒贩毒等)、共病症状(焦虑、抑郁、强迫、幻觉、妄想等)和身体的严重损害却是让父母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真正原因。 记者:有人质疑各地的治网瘾机构是否在利用家长的急于戒网心态而高价牟利? 杨永信:对于其他网戒机构有无高价牟利现象,我们不得而知。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所属性质(非营利性全民所有制)决定了其收费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类似物价、财务等的各种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每年都要接受若干次,一旦违规将要承受的罚款或负责人被处分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记者:相关的收费有没有经过物价部门批准? 杨永信:我们的收费依据为:山东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2000年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具体参照心理精神科的相关诊疗项目标准。 电击治疗在精神科,通过治疗仪,使人意识丧失,达到治疗抑郁、木僵、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等目的,叫“电休克治疗”。 把电量降下来,使其感到电击的痛苦,但不会引起意识丧失,没有明显伤害,以控制精神病人的兴奋躁闹症状,叫“电刺激治疗”。 更低电量的治疗,有电的感觉,在不舒服的感觉下施以语言的引导,以稳定其情绪,打开其心门,起到基础性心理引导的作用,叫做“低剂量电刺激治疗”。 低频脉冲治疗仪是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医院和家庭的康复保健理疗仪器,实际上就是中医的“电针灸治疗”。 电击风波始末2006年起,杨永信一举成名。2009年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疗之后,杨永信逐渐淡出了公开媒体的视线。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崔义才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说,在媒体质疑电刺激疗法时,该院就已经改用了“低频脉冲”疗法。在历经三年争议后的今天,来此求助的网瘾孩子家长依然是络绎不绝。近日《家庭》杂志又连续刊发了杨立平记者的深度新闻调查:《“电击风波”后再访临沂网戒中心:绝望的“夺子之战”》和《雷霆拯救之痛——破译网瘾戒治难的病理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阐释了网瘾危害之严重,受害家长之无奈,网瘾孩子之可怕,并通过采访成功案例探讨杨永信网瘾戒治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网瘾的定位问题,治疗网瘾的手段问题,机构审批,权责归属,社会责任等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引人深思。 一举成名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精神病科大夫杨永信认为,网瘾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网瘾自身,还包括认知偏差和性格缺陷。沉溺于网瘾的人会逐渐失去人性,而渐渐出现“兽性”。因此,为了治疗网瘾,最重要的就是要矫正患者的性格缺陷。2006年初开始,杨永信开始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展开网瘾治疗工作,并探索出一套“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的治疗方法。 全国数百家媒体对杨永信戒网瘾模式和事迹的宣传报道让杨永信一举成名。如央视1套《法治在线》栏目2集专题片《网梦醒来》,央视12套《第一线》栏目的12集专题片《战网瘾·战网魔》,央视10套、央视9套《人物》栏目播出的《网瘾戒治专家杨永信》,央视1套《百姓故事》栏目的《网瘾背后》,央视内参片《谁来拯救网瘾孩子》,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战网魔》,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健康报、小康杂志、家庭杂志、山东卫生等报刊刊发的纪实性报道等。 成名前后,他还因为对网瘾的治疗获得一系列的高档次荣誉:2007年,当选山东省“首届未成年人保护十大杰出公民”。2008年2月,荣获首届“感动山东健康卫士”称号并记二等功。2009年2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9年5月5日,入选山东省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4月,荣获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创新人物。2012年2月,荣获临沂市十大杰出医师称号。 危机始于反水学员杨永信的危机始于2008年2月。一名叫武旭影(某大学心理系女学生)的前学员离开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之后,在网上发帖,描述在里面受到的非人道待遇。2009年5月7日,《中国青年报》整版报道了对杨永信及其治疗中心的调查,以争议的方式描述了杨永信戒治网瘾的“电击疗法”。 对此,临沂网戒中心的家长们也发文反击,声称此文严重失实。 卫生部发文7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称,“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停止(山东省卫生厅)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卫生部的通知,一边让游戏玩家们振奋,一边让网瘾孩子的家长们愤怒并难以理解和接受。 维基百科的杨永信条目,经过个别网民整理,对杨永信这样介绍: 对于杨永信和相关报道对网络游戏的批判,游戏玩家反应强烈,甚至对其大加讽刺。网络上常见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等,有人制作了视频对其进行恶搞。一款网页游戏《魔法火枪手》中还设计了敌方头目“羊角兽”,拥有“微电流”技能,广告上更直接声称“挑战羊叫兽”。 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家长则对杨永信的治疗给予支持和感谢,认为网上说法和部分媒体报道失实。曾有媒体报道,许多家长们认为,一般大众根本无法理解网瘾对他们家庭造成的伤害。由于将孩子送治的家长往往饱受其子沉溺网络之害,他们一般都不再寄望于单纯的心理辅导,并通过签订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电击和药物治疗的方式,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对其孩子进行电击治疗。 电击被叫停后卫生部发布叫停通知后,杨永信改用了适合于大、中、小医院和家庭的保健康复理疗产品——低频脉冲治疗仪,其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注册均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各项管理规定。对叫停通知,游戏玩家支持叫好,而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报道:一些家长说,卫生部和外界并不理解他们的“绝望”和“无助”。在他们看来,“电击治疗法”并没有什么不安全,且效果非常地好,这也是他们无法理解卫生部叫停通知的原因。与网络舆论一边倒地对这则“叫停通知”表示支持声音不同的是,仍在“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陪护孩子一起治疗的几百名家长中的不少人则态度完全相反,他们对“叫停通知”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些愤怒。“谁能治孩子谁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一名家长激动地说。 所获奖励个人荣誉1.1988临沂市优秀青年工作者; 2.1997临沂市青年文明医务工作者; 3.2006山东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个人; 4.2007首届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杰出公民; 5.中国文明网2008年度“中国好人”; 6.2007感动临沂年度人物; 7.2007临沂十大新闻人物; 8.2008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9.2008首届感动山东十大健康卫士; 10.2008山东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11.2008山东省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宣传典型; 12.2009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13.2009山东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 14.2009山东省第四届“发明创业奖”二等奖; 15.2009在全市举办杨永信事迹巡回报告会; 16.临沂市优秀共产党员; 17.临沂市十大服务明星; 18.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19.山东省城市青年中心优秀人物; 20.两次被山东省人事厅、卫生厅授予“二等功”; 21.山东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22.2011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功勋人物总评榜——创新人物; 23.2012临沂市首届十大杰出医师。 集体荣誉1. 临沂市巾帼文明岗; 2.临沂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3.山东省巾帼文明岗; 4.山东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 5.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6.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7.山东省工人先锋号; 8.全国工人先锋号。 部分视频报道CCTV1《法治在线》网梦醒来(上) CCTV1《法治在线》网梦醒来(下) CCTV1《百姓故事》网瘾背后 CCTV10《人物》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戒除法 CCTV12《战网瘾》瞧这两个孕妇 CCTV12《战网瘾》少女的耳光和拥抱(上) CCTV12《战网瘾》少女的耳光和拥抱(下) CCTV12《战网瘾》双胞胎的爱与痛(上) CCTV12《战网瘾》双胞胎的爱与痛(下) CCTV12《战网魔》爸爸的誓言和八十副拐杖 CCTV12《战网魔》九只羊与少女的呐喊 CCTV12《战网魔》黑客之王的早恋生活 CCTV12《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 CCTV12《战网魔》蒙面大侠和金童玉女(上) CCTV12《战网魔》蒙面大侠和金童玉女(下) CCTV12《战网魔》黄河保卫战 山东卫视《说事拉理》探秘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 山东卫视《说事拉理》再探“电击”网瘾少年 CCTV1 [新闻调查]网瘾之戒 部分博文“杨永信贴吧”是如何炒起来的? 网戒行业是否也在上演“蒙牛诽谤门”? 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 质疑《网瘾少年痛揭电击治疗恐怖经历》真实性 走出“电击治疗”误区 读“在虚拟世界里完胜”有感 一位“网瘾孩子”母亲发出的呐喊 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治病”还是“战争”? 谁是“网戒炒作”背后的推手? 恶魔与天使 不良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对“电击”、“痛苦”、“二次伤害”的几点思考 拯救网瘾孩子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绝望母亲四次试图杀子 下一个被砍杀的会是谁? 从临沂网戒家长博客被黑说起 网瘾形成的根源是性格缺陷 央视记者的网戒中心印象 让孩子受电击总比坐牢强 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 看《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 质疑《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 主要论著杨永信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如:《心身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暗示性与个性的相关性研究》、《住院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住院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暗示性的相关性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对比分析》、《不同血型分裂症患者暗示性对比分析》、《网瘾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用人性、制度、理念破解网络成瘾戒治管理难题》、《戒治网瘾重塑性格的初步探索》、《网络成瘾综合戒治的经验体会》、《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网络成瘾住院患者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治疗转归》、《网络成瘾的戒治》、《网络游戏成瘾患者注意定向的行为学研究》等。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药物、一种治疗网瘾的中药药物、一种治疗网络成瘾所致精神障碍的药物、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药物均获国家发明专利;精神病患者关节固定防护带、尿失禁精神患者卧床便尿充气垫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0年主持完成“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影响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科研课题研究,经鉴定达省内领先水平;《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癔症遗传与环境因素的探讨》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心理、行为、家庭、药物和综合干预治疗网瘾的对照研究》经专家评审达国际先进水平;主编大型学术专著8部,代表作有《让孩子告别网瘾》(独著)、《戒治网瘾重塑性格》(独著)、《用心戒网瘾》等。 主要观点1.网瘾形成的根源是性格缺陷,网瘾只不过是由于性格缺陷所带来的诸多不良行为或危险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2.网瘾和痴迷赌博、买彩、吸烟、酗酒、打架、叛逆等各种青少年危险行为一样,其问题的本质是先天或后天原因所形成的不良性格或不良认知观念。所谓先天原因,指的是从生物遗传的角度,孩子遗传了父母的某些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已经为今后的认知或行为埋下了伏笔。所谓后天原因,指的是父母的养育方式(过分简单粗暴或过分骄纵溺爱)、学校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不平衡)、家庭成长环境(家庭不睦、父母离异、家庭问题突出等)、社会成长环境(生存压力、各色诱惑、网游泛滥、享乐拜金等纵欲思潮的蔓延),所处的人际圈子(损友诱带、哥们义气、羡慕黑恶势力)等因素。 3.先天或后天所造成的性格缺陷或偏离、父母养育方式不恰当、家庭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不良、各种心理应激事件等因素促使患者上网并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以致痴迷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将上网作为解脱生活痛苦、空虚或满足一时快感的主要方式。 4.如果说网瘾是家庭问题的“果”,网瘾也会成为家庭问题的“因”,孩子走偏,沉迷网游,逃学厌学,离家出走,漠视亲情,必然给父母带来苦恼,夫妻为此相互指责、抱怨,甚至争吵打骂,引发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就毫不奇怪。 5.孩子的网瘾一旦形成,建议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送到专业而规范的网瘾诊疗机构就医,其戒治方法最好是生物学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性格缺陷矫治、同步家庭治疗和坚持长效机制的综合干预模式,同时调度社会的合力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恰当的约束,帮助他们走出网瘾。 6.“亲情重建”是网瘾戒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明白在自己出生、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和不惜一切、愿以生命为代价的无上爱心,使其理解到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能够替代或超越这种血缘之亲。并通过教育父母,改变父母,让父母们学会施爱,学会夫妻间如何恩爱相处,学会与孩子如何沟通,学会用宽厚、正直的品格来影响孩子,用坦诚、信任和无私的心来净化孩子的心灵,进而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父母、富有上进心和责任心,达到远离网瘾的目的。 7.生物学治疗的意义在于:一是使大脑内的“奖赏系统”恢复平衡,以改变网络成瘾的神经生化基础,从而消除网瘾患者的共病症状,干预患者的成瘾行为;二是缓解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增加患者对医生治疗的依从性,为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奠定基础;三是纠正或消除因上网成瘾带来的睡眠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各种生理症状;四是通过脑神经营养代谢促进剂来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和记忆力。 8.我不能左右别人如何看我,但我从来就没有敌视过网络和游戏,我一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他的两面性,也就是利弊共存,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如果网络和游戏通过我们人类的共同努力,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利益而不是危害,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我绝对不是那种认为有人曾经拿菜刀杀过人,就主张让全世界废弃菜刀的人。 代表作品《让孩子告别网瘾》该书由网瘾戒治实例、网络成瘾戒治模式、网瘾戒治知识窗三大部分组成。“网瘾戒治实例”表述了网瘾孩子的成瘾经历和相伴而来的心理扭曲与偏离行为,其中的戒瘾日记、父母心声与专家点评实例展示了网瘾孩子戒治网瘾的心路历程,以及家长对自己既往不恰当养育方式的反思;“网络成瘾戒治模式”系统地介绍了“心理+药物+物理+工娱”之成功戒除网瘾的特色治疗模式;“网瘾戒治知识窗”则重点介绍了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 《戒治网瘾 重塑性格》该书由让我们一起改变、媒体采访答疑、家长心声、盟友心声、感恩与承诺等部分构成。对引导网瘾孩子健康文明上网、重塑健全人格,消除社会公众在网瘾戒治方面的误解、误区或困惑,推介交流科学而规范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或理念,提高网瘾预防或戒治效果等方面,以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信念篇认知·观念篇 心态·改变篇 沟通·技巧篇 理解·感恩篇 行动·陷阱篇 媒体采访答疑 家长心声 盟友心声 《用“心”戒网瘾》该书是作者通过50个案例,50个角度,以“一个故事,一段解析,一句警示,一幅漫画,一套心理干预机制”的形式,告诉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关键问题,不是网瘾本身,而是认知偏差和性格缺陷;并试图通过“心理点评”,重塑网瘾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网瘾孩子健康的心理,纠正网瘾孩子原有的各种不良行为,力求使网瘾防治关口前移,以期实现网络的有益无害。 杨永信语录1.网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战胜它的勇气。 2.戒网瘾塑性格是一个大工程,不仅取决于孩子自身,更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家庭成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3.欲望会蒙蔽人的眼睛,贪婪会扰乱人的心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后果,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下反复思考、斟酌、论证,最后方可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决断。 4.自私是人的本性,人正是在自私和欲望的支配下,才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自私是需要良好的心态来驾驭的,不良心态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必定会害人又害己。 5.不要认为自己曾经走偏,就会永远被人歧视,不要认为自己曾经被人看不起,就一味沉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只要你能幡然醒悟,瞬间来个漂亮的背转身,人们依然会认可你,接纳你,尊重你,更因为你改变的勇气和胆量会敬佩你,赞赏你,否则你会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6.要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不切实际的鞭打快牛,超越了孩子提升的极限只会使事情适得其反。给孩子犯错的空间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犯错,而是要引导和提醒他们少犯错误,并切记同样的错误不可犯第二次。 7.在我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孩子的一时走偏和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 8.在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会有一个或几个问题家长。 9.即使是一个“破罐子”,也要成为价值连城的“破罐子”。 10.要学会承受,承受挫折、压力、艰辛、困苦,当你学会了承受,你也就成了生活的强者。 11.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12.想游戏人生的人只能被人生游戏。 13. 世界是个万花筒,充满诱惑,布满陷阱,但只要不放纵自己,能够克制欲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定会平坦而顺利。 14. 要学会包容和接纳,不要在自己不改变的情况下,试图去改变他人,只有自己先改变,然后再带动和影响对方来改变。 15. 眼下选择了吃苦,未来必有收获。眼下选择了逃避,等待你的可能是更长久的痛苦。面对,难一阵子;逃避,难一辈子。 16. 人怕的不是犯错误,而是怕犯了错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17. 助我为恶的“恩”不可存,助我向善的恩不可忘。 18. 一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父母是人不是神,不要太苛求于父母的完美,要允许父母犯错,要理解和原谅父母的过失,因为父母也在学着做父母。 19. 分寸、尺度、适度、恰当是我们要牢记的几个关键词,无论做人做事,你都要很好的把握一个度,欠缺或过分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希望看到的后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