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渤海西岸,天津地区的东部。范围跨越塘沽、汉沽、大港、东丽、津南、宁河等区县,总面积9.9万公顷。保护区的核心区共选7处,贝壳堤为5个区域;牡蛎滩选宁河县表口;湿地为宁河县七里海湿地; 面积达21180公顷。是我国唯一的以贝壳堤、牡蛎滩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和管理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我国唯一的以贝壳堤、牡蛎滩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和管理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内外难得的三种不同类型地质体共存于一个行政区划内的特例。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西岸,天津地区的东部。范围跨越塘沽、汉沽、大港、东丽、津南、宁河等区县,总面积9.9万公顷。保护区的核心区共选7处,贝壳堤为5个区域;牡蛎滩选宁河县表口;湿地为宁河县七里海湿地; 面积达21180公顷。天津河口湿地是渤海湾渔业资源的重要生态支持系统。2000多年以前,该地原是若干泻湖和河口,目前还存在大量海洋生物遗迹,世界著名的天津贝壳堤和牡蛎滩就分布在此。 湿地上芦苇丛生 由潮汐、风浪将近海海底的贝壳搬 运到沿岸堆积而成的海岸沙堤 天津滨海平原东部地区,分布有四道基本平行于现代海岸的贝壳堤,它们系由潮汐、风浪将近海海底贝壳搬运堆积而成。贝壳堤自西向东(即由陆向海)依次分别称为第Ⅳ道-第Ⅰ道贝壳堤,形成的年代为距今 5000年-500年间。贝壳堤的年代标志着渤海湾西岸古海岸线的大致位置,是古海岸变迁极其珍贵的海洋遗迹。 天津滨海平原海河以北,宁河、宝坻县境内潮白河与蓟运河下游是牡蛎滩集中发育地区,牡蛎滩基本属于潮下带、半咸水泻湖——河口环境的生物堆积体,形成于距今 7000年——3000年间。牡蛎滩由长重蛎和近江重蛎组成,剖面堆积层次清晰,厚达5米,在西太平洋各边缘滨海平原实属罕见,其堆积掩埋的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的海陆变迁史。 七里海湿地位于宁河县西部,距渤海约15公里,是在七千年前的古海湾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的古泻湖型湿地。七里海水面宽阔,空气清新,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为许多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和迁徙歇脚的基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七里海湿地还具有泄洪、滞洪抵御旱涝、调节小区域气候、沉积和降解毒物、保留养分、生物量输出、重要水源地等功能,对改善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区内动植物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鸟类100多种;哺乳类动物9种;爬行类动物 9种;两栖类动物4种;鱼类13种;甲壳类 3种;软体类4种;环节类2种;昆虫类14种;植物种类计46科121属196种。 天津贝壳堤、牡蛎滩是全新世以来渤海成陆的两个重要产物和遗迹,贝壳堤是世界著名三大贝壳堤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而牡蛎滩规模,只有泰国曼谷以北Pathumtani地区的和美国南路易斯安那Athafalaya湾Poill au Fer的牡蛎礁可与之相比,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象天津厚达5米的牡蛎堆积层。因此,该保护区在国际上海洋、第四纪地质、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贝壳堤、牡蛎滩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的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是海陆变迁的重要产物和佐证,是极其珍贵的“天然博物馆”,它反映了近一万年以来天津滨海平原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海陆变迁的过程,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多学科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将带动科研、旅游、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工作,对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竞相来这里考察、研究,并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这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地理等系统和院校研究海岸演变、古气候、湿地生态等学科的重要场所。 -------------------------------------------------------------------------------- 天津古贝壳堤与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天津平原东部至少有四道基本平行于现代海岸的贝壳堤。第一道贝壳堤北起天津汉沽区蛏头沽,经天津开发区、驴驹河、高沙岭、白水头直到大港区马棚口一带,距今200—1790年;第二道贝壳堤北起东丽区白沙岭,向南经津南区邓岑子、板桥农场三分场至大港区上古林一带,距今1500—2600年;第三道贝壳堤北起东丽区荒草坨,向南经崔家码头、巨葛庄、中塘直至薛卫台一带,距今2800—3800年;第四道贝壳堤从北向南分布在大港区甜水井、大苏庄、树园子直到河北省境内,距今4500—4700年。 古贝壳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其形成必须兼备适合于贝类繁殖,并被大风浪将其带至岸边堆积的底质、坡度与水动力等条件。根据古贝壳堤的位置可恢复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演变过程与目前动态。 牡蛎滩是天津另一个自然地质遗迹。从成因上讲,牡蛎滩是死的和活的牡 蛎的天然堆积体。牡蛎滩基本属于潮下带,半咸水泻湖——河口环境的生物堆积体,形成于距今约7000—3000年间,在天津境内分布比较集中,其范围主要集中在宝坻南部、宁河中部及东部地区,大港、武清,市内也有散见。宁河县表口村牡 蛎滩核心区,是牡蛎滩的典型地段,系由长重 蛎和近江重蛎组成,剖面层次清晰,堆积层厚达5米,堪称举世罕见。 天津古贝壳堤、牡蛎滩是天津海陆变迁的重要产物和有力佐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反映了近一万年以来天津的海陆变迁过程,是国际间合作研究海洋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湿地生态学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天然博物馆”。 天津市各级政府对珍稀自然遗迹的保护十分重视。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6月,天津市政府批准组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1999年7月,天津市政府颁布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使天津古贝壳堤、牡蛎滩这二种不可再生的珍稀的自然遗迹得到较好的保护。2001年5月,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保护区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切斯比克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起姊妹保护区关系,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合作。2002年,保护区组建了大港区第一监理所、宁河县第二监理所。以上各种措施的出台为贯彻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有效遏止破坏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组织保证和法律支撑。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