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隋柳 |
释义 | 隋柳是唐朝诗人汪遵所作的一首绝句,也是其少有的流传下来的诗歌中的一首,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借古抒今的手法,通过对于隋炀帝的龙舟而下和陶渊明的闲适作对比,表达了它表现出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讽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要忘了隋朝的教训。 作品名称:《隋柳》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汪遵 作品原文 夹浪分堤万树馀①, 为迎龙舸②到江都③。 君看靖节④高眠处, 只向衡门种五株⑤。 注释译文①夹浪分堤万树馀: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②迎龙舸:指隋炀帝杨广下扬州的典故。 ③江都:扬州的旧称。 ④靖节:陶渊明的号。 ⑤种五株:指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自述。 格律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创作背景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客观上,这条用数十万民力修建成的大运河,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隋炀帝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虽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但大运河在此后的近千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曾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咏柳为题材,比较了隋炀帝下扬州的风光和陶渊明超然物外只种五柳的潇洒。表现了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讽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要忘了隋朝的教训。 作者简介汪遵(约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第602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