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容克贵族世家 |
释义 | 简介Junker 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 内容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国、尼德兰,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1653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赐予容克以“完全支配”农民的权力,并给予免税等大量经济优惠。在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击。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麦。 1871年普鲁士“自上”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A.希特勒执政 关于容克贵族制度的解释:容克贵族制度:在中世纪以来主要盛行于普鲁士,主要的内容是在一个封地上只有这个家族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族的封地和爵位,而其他的兄弟在其兄长继承家业以后必须离开家去创自己的天地,去寻找一些无主的土地或是有主的非本国的土地,然后通过决斗等方式取得土地后向普鲁士皇帝申请封号,由于这一类的贵族众多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贵族阶级,也是所有贵族阶层中最具侵略性的阶层,终于在普鲁士的东部也就是原来的东德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国土,被人称为东普鲁士。容克贵族形成的原因: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普鲁士帝国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再封给一些新兴的贵族了,但是贵族又是组成帝国的主要部分,所以普鲁士帝国通过几种方式消化这些贵族:给爵位然后服兵役,这在后来形成了最早的德国的职业军人;修改继承制度,将一些多余的贵族通过制度规范使其离开父母的封地,去侵略别人的土地为普鲁士帝国夺得更多的土地,如果夺得土地的贵族不向皇帝申请要做土皇帝将会遭到周围一些贵族的进攻,其封地将被别人瓜分。有些西方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是没有封建制度的,因为封建制度的很大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分封制度,但是中国自汉以来很少再有分封制的出现了(比如明朝)。而在欧洲分封制度非常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容克贵族。这是一种解决贵族阶层人数不断增长的办法。当然不是每个容克贵族都能成功,所以他们为了生存会去其他国家服役,其中法国外籍军团中的普鲁士团最为出名,在那里服役的大多数是容克贵族。 容克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或译“封”)(Von),这是其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表示其祖先有国王授予的爵位,类似中国古代的公、侯、伯、子、男等,并非姓名的组成部分,只表明其具有贵族身份。 例如共产党人的鼻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就有普鲁士贵族的的血统,他的名字中就有“冯”字von.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