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奇园茶社 |
释义 | 简介西安城西北,有蓬湖公园,园虽不大,但山水花树、亭台楼榭,十分幽雅。每逢春、夏、秋季,游人络绎不绝。? 1944年至1947年,西安地下党在此开设了一个“奇园茶社”。它名为茶社,实为我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党派梅永和同志以茶社经理的身分担任站长。 茶社开张那天,地下党组织拟写了一副对联,原文是:?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横批是:望梅止渴 对联切情切景,寓有深意。所谓“望梅止渴”,意指凡是由延安或外地来西安的秘密交通员,只要在茶社见到梅永和同志,就可和党组织接上关系;西安当地的进步朋友,只要在茶社见到梅永和同志,就可以看到新华社的广播新闻。 1947年夏,梅永和同志不幸被捕,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下,他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党的机密。后虽经党组织的多方营救,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秘密交通站?在西安的莲湖路上,有一个名曰“奇园茶社”的地方,这里有一个著名的茶联:上联为:“奇乎不奇不奇又奇”,下联为:“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横批“望梅止渴”。对联词语奇特,上下对仗工整,四次嵌入“奇园”二字。其俊秀的书法虽然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一般人却不知道这副对联的真正含义。 其实,“奇园茶社”曾是中共当年设立的一个秘密交通站。党组织委派梅永和担任站长,以茶社经理的身份公开出现。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知道这一情况,以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寓意手法,在开业那天赠送这副对联,巧妙地表明了心愿。“望梅止渴”中的“梅”字和梅永和的“梅”字暗合在一起,意味就特别深长。? 当年,西安情报处通向延安的东路交通线建成后,由梅永和负责把准备进入延安的人员安排在车行住下,给他们更换衣物,购买火车票等,再由他护送离开西安。一九四四年,西情处决定开设“奇园茶社”。茶社由梅永和主持和负责。原先是以竹竿、编席为主材料搭建的,坐北向南,北边是小间茶坊,与其相联的茶棚则是四面通风的,棚内放置竹藤坐(躺)椅和方桌。为顾客供应菊花、冰片等茶水和代皮的水煮花生、西瓜子等。 后据西情处处长、解放后曾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长的王超北在《奇园茶社和望梅止渴》一文中,对奇园茶社做过这样的评价:“许多党的机密工作都通过这个交通站出色地完成了,数以百计的在白区遭受国民党特务追捕的同志,通过梅永和同志和党取得了联系,被安全护送到陕北;发往中央的电报和从中央来的许多重要指示,也通过梅永和同志传递到地下党的组织;每一个党的交通员,只要到奇园茶社找到‘梅掌柜’,就可以顺利地解决工作中的许多困难。有时有敌人企图谋杀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件,也常由这个交通站,通过梅永和同志及时传递消息得到避免”…… 西安情报处——奇园茶社历史悠久的西安莲湖公园不仅风景优美,是赏荷游玩的好去处,更是一块革命宝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刘伯坚、史可轩、邓希贤(邓小平)等都曾在此主持过群众大会。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时期,这里先后有我党建立的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地下联络站----莲湖食堂,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部)西安情报处的秘密交通站------奇园茶社,莲湖食堂和奇园茶社在对敌斗争中上演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神奇故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今仍被人们怀念和传诵。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斗争条件的限制,直接反映这段历史的资料并不多见,此次,我们有幸从当年国民党西安市政处、西安市政府等几个单位的档案中找到有关莲湖食堂和奇园茶社的档案,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有助澄清社会上、党是界关于莲湖食堂和奇园茶社的一些不实不确的说法。相信它能最大限度地再现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莲湖食堂和奇园茶社。下面就让我们拂去尘埃、看一看历史上的莲湖食堂和奇园茶社。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扣压张学良,逼走杨虎城,张、杨的部队陆续调离,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开进。从此以后西安成为了胡宗南长期占据的老巢,蒋、胡大军进攻我陕甘宁边的大本营。在这极端险恶的环境下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部)西安情报处(简称“西情处”,处长王超北,副处长李茂堂),从1939年至1949年坚持了10年的隐蔽斗争,犹如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它先后建立了八部秘密电台,在市外开辟了三条秘密交通线,在市内建立了两个传递情报的秘密交通站——春生永车行和奇园茶社。“西情处”初设时人员较少,“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来往的交通人员一天天多起来,和各方面的进步人士的接触也一天比一天广泛。单靠××街××号一个地方,来往的人多了,难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因此决定另选一处公共场所,增一个可以和各方面进行广泛接触的联络站”(王超北《古城斗“胡骑”》)在莲湖公园开设茶社就足一个好办法,一则莲湖公园内游人多,不仅有普通百姓,而且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宪兵、警察、特务也经常到园内游玩、吃饭、聊天,这样一来地下党的同志可以从中收集情报、观察动态,在其中接头、联络不易被敌人发现、怀疑;二则也可以解决党的括动经费不足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1945年5月8日,西安市建设科将主持各公园食堂、茶社竞标。当时有名的《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和《西安日报》都登载了这方面的广告,且连登三天。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西情处”决定由机要科长王释奇(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秦风日报·工商同报联合版》经理部副经理)以股东的身份出现,交通员梅永和假名“入股”,向市政府建设科投标,申请在莲湖公园开设茶社。由于志在必得,事前下了一番工夫,5月8日竞标成功,5月16日茶社正式开业。王释奇任经理,日常经营管理由梅永和负责,人称“梅掌柜”。这里有个有意思的事情,王释奇1945年5月14日给市政府的呈文称:“查民于本市莲湖公园内筹设茶社,以‘来今雨轩’之名社钧城投标,嗣以中标后始发觉与革命公园内‘来今雨轩’茶社相同,似觉不妥,兹已决定更名‘奇园茶社’,以资分别,谨具文呈请鉴核备案为祷”(馆藏0l一11—54卷)。原来王释奇在竞标时茶社之名是“来今雨轩”,奇园茶社是竞标成功后改的。想必这是革命前辈们在险恶的环境下采用的一种斗争手段,既可掩敌人耳目,又可增加得标机会,可敬可佩。 茶社还通过地下党员沈仲谋请国民党西安警备司令周体仁题写了“奇园茶社”的匾额,使国民党小特务们望之莫测,起了一定的掩护作用。千超北叉请社会知名人士薛定夫先牛写了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日:奇手?不奇,不奇亦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横批“望梅止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