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启超 |
释义 | 潘启超, 男, 1930年5月出生, 广东省三水市人。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1961年在苏联医科院癌症研究所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抗癌药物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卫生部第三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评议组成员; 广东省药品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国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及其肿瘤药理及化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第四届科协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常务理事以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5癌症6、5中国临床药理杂志6、5中国新药杂志6等10多种刊物的编委。大学毕业后任原中山医学院药理学助教、讲师, 1957年赴苏联留学, 1961年回国后致力于肿瘤药理学及化学治疗学工作。研究植物及合成药抗癌作用及机制、合并用药、增效减毒等。与海南 协作完成海南粗榧研究。与新疆协作, 确定骆驼蓬碱抗癌作用, 证明伪石蒜碱、短刺虎刺有抗癌作用。与美国合作, 证明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单酯体外抗艾滋病病毒( HIV) 作用。对甲氨蝶呤药代动力学、三嗪类抗癌作用、国产羟基脲、氟嘧啶醇及顺铂、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证明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 ADPRT) 抑制剂可增强博来霉素、匹来霉素、顺铂的疗效而不增加其毒性。证明维生素B12可减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研究粉防己碱等体内外可逆转多药抗药性( MDR) , 且强于经典的维拉帕米, 与抗癌药物合用可能提高临床疗效, 建立了一种以Fura-2/ AM筛选MDR逆转剂的新方法。 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学论文160多篇, 综述及译文数十篇, 出版专著有5鼻咽癌临床与实验研究6(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5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6等。参加全国统编教材5药理学6、5国家基本药物6、5临床用药的药理学基础6等10多种书籍编写。特别是对5癌症6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教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8次。培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7人, 博士学位9人。多次赴美、日、德、英、新加坡、泰国、澳洲等进行学术交流。1988年曾被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1992年荣获国家专家特殊津贴。 潘教授数十年来, 兢兢业业、潜心钻研, 教书育人, 为我国的药物研究和肿瘤防治专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座右铭: 勤奋和汗水远胜于空谈; 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毅力则是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必要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