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目痒病
释义

诊断要点

1.双眼内或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检查眼部:或于上睑内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质坚而硬的淡红色颗粒,排列不齐,如铺路卵圆石样;威白睛污红,于黑睛缘处之白睛上,有灰黄或暗红色胶样隆起。也有眼内无异常见症者。

2.本病须与椒疮相鉴别(详见“椒疮”)诊断。

3.若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则结膜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风邪外袭,邪气往来流行于睑眦腠理之间;或脾肺湿热蕴积,复感风邪,风邪湿热上犯,阻遏经络,气滞血瘀而酿成本病。也有因肝血亏少,血虚风动而作痒者。

胞睑属脾,白睛属肺,脾肺湿热流窜胞睑白睛,则见胞睑内有淡红色颗粒,白睛污红。痒属风,风为阳邪,客于胞睑则觉眼痒;夹湿热则奇痒难忍。血虚生风,肝血亏少,则虚风内动,肝开窍于目,故见眼痒时发时止。治疗总原则是祛风止痒。

辨证论治

风邪外袭型:

方药:1.主方驱风一字散(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炮川乌10克,川芎6克,荆芥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薄荷6克,乌梢蛇10克,蝉蜕6克,生地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睑内颗粒红赤,白睛红赤者,酌加黄芩、桑白皮,栀子、牡丹皮、赤芍、苦参。

2.单方验方散风止痒汤(张存明《中医杂志》1987.5)

处方:麻黄、红花、川乌各6克,白茅根12克,炒薏苡仁15克,细辛3克。水煎服。

风寒症状明显,奇痒不可忍者,加重细辛用量,加羌活9克。睑结膜型为主者,加川芎6克、茯苓9克。球结膜型为主者,加木贼、桔梗各9克。

湿热夹风型:

方药:1.主方除湿汤

处方:参见“睑弦赤烂”方药,酌加乌梢蛇、蝉蜕、薄荷、川乌头。

2.中成药参照“睑弦赤烂”中成药。

3.单方验方乌蝉搜风止痒汤(顾文斌《眼科通讯》1988.3)

组成:乌梢蛇、柴胡、木通各6克,蝉蜕、苦参、黄芩、生地黄、当归、白鲜皮各10克,羌活、防风各9克,薏苡仁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血虚生风型:

方药:1.主方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处方:熟地黄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乌蛸蛇10克,地龙干10克,鸡血藤30克,僵蚕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当归补血液,口服,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2~3次。

(2)养血当归精,口服,每次10~30毫升,每日2-3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