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驴子探亲 |
释义 | 《驴子探亲》又称《骑驴探亲》,最迟在清末民初的民间社火“妆人”表演中已见出现,是泉州城乡重大节庆踩街游行不可或缺的民间舞蹈之一,广泛流行于泉州各县市区以及厦门、漳州及台湾等地区。 《驴子探亲》演员4人:一对丑角打扮的老公婆,一对年轻貌美的女儿和憨女婿(或憨阿舅)。老婆子腰上绑着竹扎并用纸裱制的“驴子”,做骑驴状;老夫牵驴;驴后面跟着拉拉扯扯、 争争吵吵的女儿和憨女婿。 情节大致表现老公婆因女儿家事与亲家引起争吵,带着女儿、女婿(或“憨阿舅”),骑着驴要到男家找亲家评理。舞蹈表演这一家4口人在路上的情景,活泼、热烈而又诙谐、滑稽。 骑在驴上的老婆子一手摇着棕桐叶大蒲扇,随着情绪做各种奔跑、逗趣动作。遇场上有人放鞭炮催场,“驴子”会忽然受惊,猛地立起,前后左右奔跑腾跳,甚至直冲牵驴的老公,从老公身上一跃而过;老公则双手紧握缰绳,配合老婆子前后左右奔跑,缰绳或收或放,或拉或拽,一边大呼小叫,做出各种表情动作,技艺高超的则可做各种翻、扑、剪、跃以及大小矮步等技巧动作;女儿及女婿则跌跌撞撞地跟在驴子身边,配合驴子的奔跑、冲撞做各种表情动作 ,活跃舞蹈气氛。女儿有叠步、小跑步、云手、顿蹄等动作,女婿有双跳步以及挠腮缩鼻等夸张的表情。表演中四个演员配合默契,妙趣横生,很受群众喜爱。 旧时表演《驴子探亲》时,观众围成一条长长的人巷,表演者则一边左右跑跳冲撞,一边与两旁观众插科打诨,引起哄堂大笑,此情景现已难再见到了。 现在泉州的《驴子探亲》舞一般不再出现“女儿”和“憨女婿”这两个角色,而是突出了“骑驴”的二人表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