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工坑畲族民俗文化村 |
释义 | 李工坑畲族村地处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北部,位居畲族的发祥地凤凰山脉南麓,东靠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乌龙茶之乡”凤凰镇,西、北连归湖镇,南接文祠镇石坑村,距潮州城区15公里,离省道安凤公路凤文线4.6公里。 自然资源李工坑村自然资源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环村皆山,平均海拔约400米,林木葱郁,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基本资源条件。李工坑村的旅游开发建设以发掘畲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神秘的历史传说为主,与“山、水、林、果、茶”等自然资源相烘托,建成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点。 人文资源李工坑畲族遵奉自古至今的图腾文化。该村皆为雷姓畲民,村里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李工坑村畲民跟雷厝山村、山犁村的雷姓畲民为同姓宗亲,平时保留密切的宗族联系。村里现有一幅祖图挂于祠堂,此祖图于1992年翻新后挂于祠堂中,可供游人参观,但谢绝拍照。语言、畲歌、传统节日,李工坑村都保存的较好,解放后还保留了排辈份、取法名、讳名的习俗,但近十几年来已经没有了。遗憾的是,关于畲族先民的许多传统习俗在李工坑已难以见到,包括畲民传统的“对歌恋爱”、农具、嫁妆等习俗也早已消失。有语言无文字,世代相传的口头民间文学发达,他们用口述的形式叙述和继承历史,以填补无文字记载的不足。唱畲歌和跳畲舞是该村群众极为喜爱的文化活动。李工坑畲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最重大且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联村祭祖习俗和“招兵节”活动。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344户,共有乡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人,劳动力75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4人,占人口总数的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12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诗礼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诗礼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村内没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50户,占农户总数的70%。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视,没有路灯。全村有299户通自来水;有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3%。有36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9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0户,分别占总数的61%和60%。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诗礼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5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40.00亩,有效灌溉率为8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7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1亩。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5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713.0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08人,距离诗礼乡中学40.00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5人,其中小学生159人,中学生51人。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2人,少数民族党员24人,其中男党员44人、女党员8人。2005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文书组成。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0人。 村务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6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78.90亩,集体总收入60.46万元,有固定资产60.46万元。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各种涉农补贴款、农村转移支付。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6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5万元,占总收入的68%;畜牧业收入110万元,占总收入的16%(其中出栏肉猪990头,鸡1250羽);林业收入78.3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25.70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9%),在省内务工70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