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避讳字 |
释义 | § 避讳字 § 正文 指中国古代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而改写的字。避君主的名字,据说始自秦代。秦始皇名嬴政,一名正,所以秦代称"正月"为“端月”。秦以后避讳成为惯例。汉高祖名刘邦,所以汉代人把“邦”改写为“國”;汉景帝名“啓”,就把“啓”改写为“開”。同见于史书和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帛书。汉代以后,避讳的要求渐严。梁武帝名萧衍,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称晋代的王衍为王夷甫。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写书把"世"写作"",或改写为“代”;"民"缺笔写作"",或改写作“人”。避讳不仅要避当代皇帝的名字,而且要避皇帝的父祖的名字。如唐太宗的父亲名李渊,史书遇到“渊”字就改为“泉”,或改为“深”。宋太祖的祖父名赵敬,宋代人书中“敬”字改为"恭",或改为“严”;同音的“镜”字改为“”,这又叫做“避嫌名”。宋代避讳,极为繁乱。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