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隼 |
释义 | § 基本资料 游隼中文学名:游隼 英文俗名:PeregrineFalcon 目科属:鹳形目、隼科、隼属 同物异名:FalcoperegrinusTunstall,1771。 中文俗名:花梨鹰、鸭虎、青燕、那青、鸭鹘、黑背花梨鹞。 § 基本概述 游隼日本游隼和其他亚种也越来越少。游隼上体淡蓝灰,下体白色到淡黄,具黑色横斑。体长33∼48公分(13∼19吋)。强壮,飞得高而迅速,能急速俯冲,用握紧的爪攻击并杀死猎物(包括鸭类和滨鸟)。栖息于鸟类丰富的近水多岩的开阔原野,巢是陡崖高处突出的一个浅坑。每窝产2∼4枚淡红褐色的卵。幼鸟5∼6周龄开始长出羽毛。 游隼中型猛禽。全长约40~48厘米。头顶和后颈暗石板蓝灰色到黑色,有的缀有棕色;背、肩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亦为蓝灰色,但稍浅,黑褐色横斑亦较窄;尾暗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和淡色尖端;翅上覆羽淡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飞羽黑褐色,具污白色端斑和微缀棕色斑纹,内翈具灰白色横斑;脸颊部和宽阔而下垂的髭纹黑褐色。喉和髭纹前后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上胸和颈侧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具黑褐色横斑,翼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亦为白色,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幼鸟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皮黄色或棕色羽缘。下体淡黄褐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尾蓝灰色,具肉桂色或棕色横斑。虹膜暗褐色,眼睑和蜡膜黄色,嘴铅蓝灰色,嘴基部黄色,嘴尖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黄色。叫声:繁殖期发出尖厉的kek-kek-kek-kek叫声。游隼——世界上短距离冲刺速度最快的鸟类。 游隼是主要以捕捉其他鸟类为食的猛禽。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空中猎捕,捕捉场面非常惊险动人。当它发现目标后,不声不响立即加快速度,追上正在飞行的猎物,用脚掌用力抽打,如果一次打不中,或即使打中,但猎物尚未失去飞翔能力,那么它旧技重演,卷土重来,快速上升到猎物上方,突然俯冲下去重新抽打,使猎物失去知觉后抓获。就在游隼向下俯冲的一刹那,它的时速可达360公里,成为鸟类中短距离飞行的健将。游隼在猛禽中比较凶残,它抓住猎物后,先用嘴啄破其颈部,使它流血过多而死,然后啄去羽毛,把肉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它们饿极了,竟敢去猎捕比它个体还大的野鸭。游隼是候鸟,分布在东北北部至华北;长江以南至广东的海南岛。体羽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它有很多别名,如花梨鹰、鸭鹘、鸭虎、黑背花梨鹞等。游隼常单独活动在农田、河谷及草地的开阔地区,虽以捕食鸟类为主,但也能捕食鼠类,对农作物尚有一定益处。 § 习性分布 游隼国内分布:普通亚种F.p.calidus,迁徙或越冬于中国东北、华北、往南至长江以南、广东和海南岛;新疆亚种F.p.babylonicus,国内仅见于新疆,繁殖于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南方亚种F.p.peregrinator,国内分布于江苏、福建、四川、青海、山东和台湾。东方亚种F.p.japonensis,分布于中国台湾和海南岛。国外分布:游隼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游隼部分留鸟,部分候鸟。部分在繁殖期后游荡。中国分布的普通亚种和东方亚种在我国为冬候鸟,新疆亚种和南方亚种在我国为留鸟。繁殖期后游荡。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半荒漠、海岸、旷野、草原、河流、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飞行迅速,多单独活动,通常在快速鼓翼飞翔时伴随着一阵滑翔,也喜欢在空中翱翔。主要捕食野鸭、鸥、鸿鸽类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在空中捕食,多数时候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先是快速升上高空,然后将双翅折起,急速向猎物猛扑下来,以锐利的嘴咬穿猎物后枕要害部位,使猎物受伤失去飞翔能力下坠时,游隼快速冲去,用利爪抓住猎物,带到较隐蔽的地方,用双脚按住,用嘴剥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 游隼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在很高的空中飞行,看到水中的鱼会像闪电般地俯冲下来,以锋利的双爪捕杀动物。这些猎物主要是鸭子和海岸鸟类。它的时速超过某些飞机的速度。它们的个子大力量强,当它们在半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袭击飞行中的小鸟时,往往是将猎物撞击到地上,然后再飞回来捡拾猎物。它们也常盘旋空中,一旦猎物被惊起奔逃或起飞,便像箭一样俯冲过去,用爪向猎物猛击,有时这一击竟会打掉乌鸦的头或是在苍鹭背上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游隼自己通常都不做窝,由于其捕食能力非常强大,因此,一些大型食肉猛禽通常会主动为其筑造窝。值得注意的是,游隼的窝非常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窝,游隼会根据其它鸟类筑造的鸟窝大小、以及位置来选择自己的巢。 § 生存繁殖 游隼游隼繁殖期4-6月。营巢于林间空地、河谷悬岩、地边丛林以及其他各类生境中人类难于到达的峭壁悬崖上,也营巢于土丘或沼泽地上,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如乌鸦的巢,也在树洞与建筑物上筑巢。一般不到没有林间空地和悬崖的茂密森林中营巢。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内放有少许草茎、草叶和羽毛,也有的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4枚,偶尔也有多至5枚或6枚的,卵为红褐色,大小为49-58mm×39-43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常常积极地保卫巢,孵卵期28-29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养,经过35-42天的巢期生活后才能离巢。 §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生效年代:1997生效年代:1989生效年代:1996 由于DDT等杀虫剂大量使用,导致鸟的食物中加氯烃增加。加氯烃在游隼的体内积累起来,影响了它的繁殖能力,特别是使蛋壳变薄,容易破裂。导致它们的不育,雏鸟畸形,乃至于成鸟和雏鸟的大批死亡。这是造成游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重要的原因。原先产于加拿大哈得孙湾到美国南方的美洲游隼,已经在加拿大东北部和美国的东部地区消失。美洲游隼、欧亚游隼、阿拉斯加游隼等几种游隼已列入濒危动物名单。由于游隼可以进入人工饲养,因此人们制定了饲养游隼,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的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把加氯烃从游隼的食物链中除掉。 § 人工受训 游隼游隼在它同类中算较大的一种,它体长约0.5米,双翅展开可达0.7米左右。游隼主要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农田、草地、河谷及山地丘陵都是它们大显身手的地方。游隼飞行很快,在捕捉猎物时,最快可达每小时360千米。游隼主要以鸟类为食,而且大都在空中捕食。它们以高速追上猎物,伸出利爪猛击猎物。猎物受伤后直落到地上,有时游隼不等猎物落地,便在空中将它们截获。然而,有时游隼也会失手,不能一举击中猎物。遇到这种情况,游隼是从不放弃猎物的,它会再次升空攻击,直到捕获猎物为止。捕猎时,游隼一般先用利爪刺穿猎物的颈椎骨,再用嘴啄破猎物颈部血管,有时甚至啄断猎物的脖子。然后,它撕掉鸟的羽毛,撕食猎物的肌肉。这种本领即使是刚出窝的小游隼也运用自如。一窝游隼在一个夏天能吃掉300只中等大小的鸟。它们的食谱中包括针尾鸭、赤颈鸭、绿头鸭、银鸥、斑鸠、野鸡、野兔、鼠和昆虫等。正因如此,游隼才广受驯鹰者赏识。 游隼分布广泛,从寒冷的北极到非洲的南端都有它们的踪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驯养大批游隼,用它们在空中截击同盟国用于传递消息的信鸽。这样做,确实破坏了协约国的情报系统。但是,游隼不能识别敌我,它们也不会放过德国的信鸽,德国人这才被迫停止使用游隼。我国也有游隼,但主要是冬候鸟,而且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游隼受到严重的威胁,数量正在急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范围的滥用农药。游隼捕食体内积存农药的猎物后,它们的生殖系统受到损害,就会降低产卵率和胚胎的成活率。更严重的是,在包括游隼在内的许多猛禽脑部血液中检测出微量的农药,这对游隼高度发达的运动调节系统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一旦脑部的农药量达到中毒水平,游隼不仅不再是捕猎能手。而且很可能连飞翔都困难了。在美国,游隼被认为已濒临绝迹,许多科学家正全力以赴,投入拯救和保护工作。 § 军事应用 F-16隼式战机F—16“隼”式战机是世界第三代先进轻型战机。自上世纪7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来,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行动,包括两次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在使用该型机,其生产总数已达3000多架,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中低空格斗战机之一。其中,中国周边多个国家部署着大量F—16,它们包括韩国、印尼、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等国。此外,中国台湾也部署着150架该型机。 F-16战隼式战机最初的设计为用于近战缠斗的轻型战机,经过多次改良,F-16成为全球罕见的“万能战机”:配备不同的武器装置,即能执行各种性质的空中任务。做为驱逐机,在近战缠斗中消灭敌机﹔在挂了中程空对空飞弹后,可做拦截机;配备新式对地飞行武器系统后,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及在低空和夜间出击﹔加装必要的侦察设备后,又是相当有效的战术侦察机。中华民国空军的换装F-16正代表了国防的现代化,也是空军新世代战机纪元的开始。中国苏30“游隼-E”导航/瞄准吊舱 中国军方的苏30MKK第一批和印度的苏30MKI一样,都没有完全达到战斗力的最大化,都有后续升级改装计划,苏30MKK的改进改装除了众所周知的苏30MKK2这样从制造开始就进行的改进之外,还包括加改装一些设备和吊舱来提升战斗力的改进。苏30MKK的升级计划,包括改装相控阵雷达和机载设备以提升C4ISTAR(即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目标定位和侦察)能力,对于更换雷达目前未见报道所以也无法证实。另外还包括给苏-30MKK加装两种吊舱:由“圆顶”设计局研制的M400侦察吊舱(装在进气道两台发动机之间),和由乌拉尔光学机械厂研制的“游隼”(Sapsan-E)型前视红外/光电/激光目标指示吊舱。图中黄色圈中的东西,就是Sapsan-E吊舱。 网络上的信息,Sapsan-E吊舱长3米,直径为0.39米,重250千克左右,内装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目标照明器、激光光斑方位探测器、目标跟踪单元等设备。其工作头的工作俯仰角为正10度到负15度,滚转角为正负180度。这样当飞机做大机动飞行时,仍有充分能力保证将目标锁定在视场内。可以提供战机对地/海面目标的搜索,跟踪与锁定能力;控制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辅助导航和空空辅助跟踪等。在没有配备这种吊舱之前,苏-30MKK的对地精确攻击由OEPS-30MK-E来完成,其虽然对地面较大的目标如机场,指挥中心等具备搜索与跟踪能力,但 中国苏30“游隼-E”导航/瞄准吊舱对于车辆等小型机动目标还力不从心,“游隼”(Sapsan-E)的配备将有力的提高苏-30MKK的攻击能力,这个吊舱与1500制导炸弹同时出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这次见到Sapsan-E被挂在作战部队的苏30MKK上,我想有可能是部队早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个装备,乃至全面掌握苏30MKK这种飞机,此番接受军队高层的视察,就是训练目标完成后,向上级领导交答卷。从2000年12月21日苏30MKK交付空军起,这其中包括学会如何去飞,如何去用,从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到全面融会贯通,包括各种机载兵器设备的使用,还要应付中期的各种改进,用五年多的时间内全面掌握一型新机,已经很不慢了。M400大型吊舱可以装载包括机载侧视雷达、电视、红外装置、远距斜向摄影照相机在内的各种设备,其中机载侧视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00千米,分辨率为2米;电视/红外装置的探测距离不小于70千米,分辨率0.3米;照相机的工作距离为70千米,分辨率为0.4米。整个侦察系统有宽带实时数据链,可把信息传回地面,也能为载机分析系统复制图象。M400还能够发现飞机后半球的远距离目标,为越肩发射空空导弹提供引导。装备了这种吊舱系统的苏-30MKK将拥有更强的对目标识别和指示能力。M400系统可以精确锁定海上和其它目标,可为远程攻击武器提供目标搜索帮助。SAPSAN-E属于目标指示吊舱,制导武器公开,这种吊舱的保密就没多大意义了。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航展效应的一部分。 § 亚种分布 01 · Falco peregrinus anatum 分布于北美的苔原到墨西哥(除西北太平洋海岸)。 02 · Falco peregrinus babylonicus 分布于亚洲,从伊朗东部到蒙古。 03 · Falco peregrinus brookei 分布于法国、西班牙和地中海沿岸,通过非洲东部至高加索地区。 04 · Falco peregrinus calidus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苔原,西伯利亚东北到因迪吉尔卡地区。 05 · Falco peregrinus cassini 分布于美洲西南部,从厄瓜多尔到智利,火地岛和福克兰群岛(局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 06 · Falco peregrinus ernesti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E至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 07 · Falco peregrinus furuitii 分布于火山岛和博宁群岛。 08 · Falco peregrinus japonensis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到堪察加半岛和日本。 09 · Falco peregrinus macropus 分布于澳大利亚(除西南)。 10 · Falco peregrinus madens 分布于里普利和沃森,佛得角。 11 · Falco peregrinus minor 分布于非洲南部撒哈拉和摩洛哥北端。 12 · Falco peregrinus nesiotes 分布于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和斐济东部。 13 · Falco peregrinus pealei 分布于北美南部西沿海岸从华盛顿到阿拉斯加西部,阿留申、堪察加半岛沿海和千岛。 14 · Falco peregrinus pelegrinoides 分布于通过非洲内陆东部到伊拉克和伊朗。 15 · Falco peregrinus peregrinator 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东部到中国东南部。 16 · Falco peregrinus peregrinus 分布于欧亚苔原和比利牛斯山脉,巴尔干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部,英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 17 · Falco peregrinus radama 分布于拉达玛哈特劳布,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 18 · Falco peregrinus submelanogenys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 19 · Falco peregrinus tundrius 分布于北美北极苔原,从阿拉斯加到格陵兰。 游隼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也有的在繁殖期后四处游荡。共分化为19个亚种,中国分布有4个亚种。普通亚种较为罕见, 在黑龙江、吉林为夏候鸟,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为旅鸟,上海、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为冬候鸟。新疆亚种极为罕见, 仅见于新疆,为繁殖鸟。南方亚种也极为罕见, 在上海、青海、宁夏为旅鸟,贵州、云南为冬候鸟,其他地区均为偶见迷鸟。东方亚种更是极为罕见, 仅记录于浙江缙云,为冬候鸟, 这个亚种也可能还产于台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