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惊堂木
释义

简介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

选材

惊堂木的选料极为讲究,以结实耐用为本,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高档红木,如檀木、酸枝、黄花梨、鸡翅木、黄杨木等,敲击桌案时声音响亮。但北方也有用桑、枣、黑槐木制作惊堂木的。

历史资料

“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唐代之前,“惊堂木”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而已。唐太宗时期(公元627年—650年),开始有人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有虎,有狮,不一而足。武瞾(武则天)永昌年间(公元689年),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象征意。宋代为卧龙,张牙舞爪;元代刻三爪或四爪龙形;明代龙形略有变化,嘴凸头大,颈粗身肥,刻有五爪,且头上有角。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又将惊堂木上的龙形加以统一修改,使之嘴缩身瘦,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

在古代,惊堂木的使用,因使用人的级别不同,名称也不一样。帝王使用的称为“镇山河”,以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称为“凤霞”,也是非常显贵的;丞相使用的称为“佐朝纲”,意为辅佐、帮助朝廷安邦定国;元帅将军使用的称为“惊虎胆”;只有普通官员手中的那个小木块才叫“惊堂木”,乃戏剧或影视中“七品芝麻官”常用之物。

其它行业也有类似“惊堂木”的物品:和尚们用 “醒木”,说书人持“止语”,现代拍卖师用“拍卖锤”,教师使用“教鞭”……。

其他类型

惊堂木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级衙门都可以在开庭时使用,一般的惊堂木上都刻有象征权威的图案,清代以前最常见的是龙造型的图案,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款式标记。皇帝使用的惊堂木称作“龙胆”,亦称“震山河”。意思是皇帝一拍四海皆闻,以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妃使用的称作“凤翥”,也称“凤霞”;丞相使用的称作“运筹”,亦称“佐朝纲”,用以显示身份;将帅使用的为“虎威”,还被称为“惊虎胆”,用以震军威;县宫使用的称为“惊堂”或“惊堂木”。僧人使用的为“振垃”、“戒规”、“醒术”、“驱邪”、“含牌”,用以醒神;道士用的叫做“镇坛木”,兼有法器的作用;教书先生使用的称为“醒误”亦称“呼尺”,用以维持课堂纪律;当铺所用的称作“唤作”;药铺、医生使用的称作“慎沉”、“审慎”;客栈柜房所用的叫做“镇静”;说书艺人所用的除了“醒木”外,还称其为“过板石”、“拎儿”,或叫“止语”,开讲前一拍意在告诉听众注意,说书马上开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