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释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南昌市北京西路立交桥东侧,创办于1954年9月,原名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6年被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优秀重点中学。建校近五十年来,附中以其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校风优良,人才辈出而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文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简称:江西师大附中

校训:做有责任的中国人

创办时间:1954年

类别:公办中学

所属地区:江西省南昌市

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师大附中或附中,位于南昌市北京西路194号,附中创办时仅有初中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规模逐渐扩大,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附中现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勤工俭学办公室、工会、团委等7个职能部门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史地、生物、音体美、电教等9个教研组。在校学生2900余人,共有4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14个、高中部33个)。

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省第一批授予“全省重点中学”和第一批授予“全省优秀重点中学”的全国名校。在五十六年的办 学积淀中,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教研的质量始终保持在全省的前列。附中以学子被高校和社会 一致公认为“品行正、素质优、潜力大、发展好”, 被誉为江西中学第一名校。 56年来,师大附中随着新中国一同发展、壮大,附中人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甘于 奉献!

56年来,附中人有贯穿人生始终的积极进取,有责任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有成功时的淡然和逆境中的坚韧,有敢于 担当大事的勇气和气魄,有落实具体事情的精心和细致,有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和昂扬斗志!

沿革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54年5月,原名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附中创办时仅有初中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规模逐渐扩大,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附中遭到严重破坏,于1968年10月下迁到江西靖安县与靖安共大合并,1969年6月从靖安共大分出,改名为靖安五七中学,1970年先改名为靖安东风共大,后又再次并入靖安共大。

直到1973年9月,附中迁回南昌原校地址,恢复“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名。复校时期,校舍破乱,设备散失,教职工住房简陋,生活清苦,但是,他们以校为家,不怕艰苦,教学一丝不苟,工作任劳任怨,使附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3年7月,学校随着江西师范学院的改名,而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8年,校党总支部改为党总支,同时试行校长负责制。

春去秋来,岁月留痕。附中创办于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蹒跚学步;成长于祖国曲折发展的艰难时期,不断壮大;发展于 国家经济腾飞的改革开放时期,走向辉煌。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五十六载的寒去暑来,在学校几届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几代附中人不懈奋斗,形成了附中 先进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一支素质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和一系列运转有效的办学机制,铸就了优良的富有附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一路弦歌不辍, 一路华章出彩。

师资

师大附中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的名师队伍,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处在全省领先乃至 全国先进的水平。

附中教师,高才如流,美德如金。他们以德为范、以能为本、以实为尚、以和为贵;他们恪尽职守,淡泊明志,爱 生如子,甘做人梯;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有着最先进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与信赖。他们的精彩教 学总让学生喝彩叫绝,他们的宽厚育人总叫学生一生感怀。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48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36人,高级教师147人。南昌市名科2个,名师2人,省、市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务理事20人。教育硕士兼职导师13人,研究生学历54人,获全国荣誉称号教师10人,获省 级荣誉称号教师1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教师28人,获国家级奖励教师24人。担任中学各学科各级别的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的教师人数为江西省中学之最。江西省首批首席特级教师,是现任附中名誉校长、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

理念

师大附中秉承“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校训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德 办学”、“科学学习,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把人的培养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十六年来,附中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低调务实、锐意进取的办学态度 和办学风格;五十六年来,附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展示个性”的办学思想。学生在做人、学习及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 的培养、性格的塑造,是附中教育最注重的,也是附中教育最成功之处。附中的教育教学不仅对学生中考、高考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成长和进 步负责,让广大学生终生受益。

附中还注重延续对毕业校友的教育,让“母校的大爱永远照亮学子的人生道路”,让学子成为“对国家和人民忠诚 的人”、“认同和体现民族文化的人”、“担负社会和时代责任的人”。

附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创先争优活动,构建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水平精、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爱校、团结、进取、恪尽职守、淡泊明志、爱生如子,甘为人梯,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广泛赞誉。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方向,突出课程结构改革,完善学科类、活动类两个系列的课程,形成了“重基础、大面积、有个性、显特长”的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提升。

特色

为了进一步构筑和夯实校园文化,师大附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附中每年定期开展“红五月”、“金色十月”等系列德育活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举办校园歌手比赛、课本剧表演、诗 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原创美术作品大赛、硬笔书法竞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羽毛球赛、头脑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附中建立了文学社、记者团、广播站、英语爱好者协会、体育爱好者协会、漫画社、DV社、国旗班、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 生社团,让学生有一个提高素质、展现自我的天地。齐天丽子同学在2009年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中荣获金奖。校合唱团获江西省中小 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将代表江西参加全国的展演活动。

附中是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田径队获09年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连续第27次获得南昌市中学生 田径运动会冠军。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比赛在省市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全省航模比赛中,附中连获获多次冠军;在全国和世界青 少年健美操比赛中,附中多次获金、银、铜牌。

附中还注重“走出去”的育人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手拉手活动、青年志愿者社 区服务、暑期国防军事夏令营、科技冬令营、行走母亲河、探寻山之魂、共护美丽鄱阳湖、书院行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入山川,了解 社会,了解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活动中得到体验、锻炼和感悟,增长了见识,传承了文化,锤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拓展了素质,在省 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交流

师大附中不断增强与省内外和国内外学校的友好往来。每年都要接待50多个的代表团来校听课和交流,近几年,往来 愈为增多,每周不断,其中包括泰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教育官员或教师。附中已连续9次参加国家公派考试,选送 优秀学生赴新加坡上大学,为江西中学最多。学校常年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英语和法语,已与法国巴黎拉辛中学等国外知名学校建立了友好 联系。

此外,学校附中北大、清华等多所名牌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和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附 中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参与西部扶贫支教,深入帮扶结对的江西共青中学、新干县桃溪中学、德兴一中、贵州省望漠民 族中学等,送课上门,为老、少、边地区培训教师。

校园

校园文化

一个校训:做有责任的中国人

三个好:做人、学习、生活做到习惯好、方法好、心态好,

四个有:为人处事要体现有礼节、有思想、有方法、有品位

五个方面:优秀人才成长表现为身心强健、基础厚实、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善于进取。附中倡导全体学生“科学学习、全面成长学风:文明、求实、勤奋、创新

教风:奉献、开明、求是

学风:勤学、善学、乐学

校园环境

“这里是江西优秀中学教师、江西优秀中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校风好、学风好、环境好,能成就事业、成功学业。”这是江西中学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附中的一致印象。五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形成了附中良好的办学机制和氛围。师大附中占地不是很大,但校园内大楼与绿萌相衬,山水与小景辉映,堪称园林式学校。整个校园环境显得精致、大气,体现了附中学子做人大气,做学问精致。

江西师大附中的校园美丽,设施一流。分生活、教学、运动三大功能区。主体建筑呈“王”字型,连廊连接起一流的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12个,微机教室、语音教室11个,实验楼有大型的天文望远镜;各班宽敞明亮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图书馆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运动场为全塑胶地面;多功能大楼有全新的室内球场、学术报告厅、会议厅及高规格的学生宿舍、食堂。这些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都是一流的,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校前区有校训、学风、文化广场、文化石、雏鹰坪、明月塘、求索路;中区有校史室、竹林、围棋室 、石桌凳、天文台、跬步桥、“向望”雕塑、励志文化石;后区有墙上贴着治学格言的各教研组办公室、运动馆等。优美的文化环境,怡悦着 学子的心扉,陶冶着学子的情操。

新区介绍

2008年红谷滩新区真诚邀请我校入驻。2009年4月16日经南昌市教育局批复,江西师大附中成立滨江校区。2009年7月22日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正式揭牌成立。附中人“建新校,图发展”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滨江校区坐落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洲锦江路169号,东临赣江、西靠丰和北大道、南眺八一大桥,北望洪都、英雄 大桥。学校交通便捷,周边环境优美,是理想的学习胜地。

新校区占地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超45000㎡,现有教室129间,学生公寓3栋近500个房间,教学设备按教育部部颁标 准配备,设施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建有标准的400m塑胶跑道,可容纳3000余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学生理想的成长园地。

新校区系公办学校,由红谷滩新区建设校园、配备设施,师大附中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秉承师大附中的办学理念 ,传承师大附中的办学传统,运行师大附中的管理模式,发扬师大附中“以人为本、以德为范、以和为贵、以实为尚”的办学风范。在省市政 府和新区管委会的坚定支持下,科学策划,集全校之力,以高标准开好头、起好步、创一流。

2009年秋季开始,已招收初一年级4个班。2010年秋季拟招初一新生和高一新生各4—6个班。我们相信用自己的勤劳和 智慧,一定能办好滨江校区——师大附中北校区,形成裨益当今、惠及后世的“一校两区”的理想格局。

关怀

务实的办学理念,科学的育人方式,附中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规范的学校管理,灵活的办学机制,附中得到了 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雄厚的师资队伍,领先的升学率,附中让多少家庭心驰神往、翘首以盼;幽静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素质教育,附中让多 少学生美梦成真、展翅翱翔;和谐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校风学风,附中让多少学子深深眷恋、终生受益。

附中的成就,凝聚着几代附中人和今天附中广大师生的追求和努力,凝聚着历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上级 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

2005年9月,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附中考察调研时指出:“在江西基础教育领域,尤其在中学,谁是品牌?那 就是师大附中。谁是旗帜?那就是师大附中。”

2008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附中视察并慰问教师时说:“我们的学生,不仅要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而且 要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热爱祖国,做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什么是德育教育?‘做有责任的 中国人’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2009年3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一行来附中视察走访时高度赞誉:“附中学子有一种勤劳好学的习惯,追 求进取,有理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附中有这么好的成绩和声誉,就是在育人方面打好了基础。

成果

概述

近50年来的办学历史中,附中历届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祖国富强振兴为己任,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身体力行,教书育人,为祖国、为民族办好学校的强烈责任感成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使附中合格人才辈出,办学成绩斐然。

素质教育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必然召唤。附中正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素质教育运行的机制,已探索出一条育人的成功之路。师大附中将继续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培养学生做有责任的中国人,发扬“奉献、开明、求是”的教风,“文明、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竞赛

师大附中长期坚持规范办学,各学科的教学一直在省市保持全面领先。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教学科研任务多项,成 为拥有多个实验课题项目的实验学校。附中也是各学科的奥赛培训基地,学科竞赛硕果累累。每年各科获全省、全国和国际奥赛一等奖人数和 团体获奖排名均处于全省首位。

第六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09年7月在附中举行。2009年,附中在生物、物理、物理应用知识三项全国 学科竞赛中获省团体总分第一名,共有16位同学获全省一等奖;陈永祥、朱世初同学代表江西获全国二等奖。11月,这三项学科竞赛的江西赛 区联合颁奖大会在附中隆重举行。另外,全省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附中高、初中共有64人参加决赛。

这些都是附中长期以来坚持全面地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让学生科学培优,自主成长;丰富学生人生的内涵, 升华学生幸福的境界,让学生不断进步,终生受益。

高考

附中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居全省重点中学前茅:

1984年以来,先后有12人夺得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市文理科状元更 是连年不断,保送生累计近千人。

2006-2009年四年间,3夺全省理科状元,6人获南昌市区文理科状元,近80位应届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按毕 业生比例,在全省占绝对优势。

2009年高考,附中又喜获丰收,再创辉煌。文理科报考共682人,龚书恒荣获江西省理科状元,8人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洪高浩荣获南昌市区文科状元;高考600分以上59人(不含保送生);一本上线人数271人,上线率约40%;预计录取北大清华12人,此前已 有26名同学已保送北大、清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以上均为应届生,比例均为全省第一。附中学生素质高、能力强、潜质足 ,深受全国重点高校的青睐。

2010年高考报考人数700人(均为本校应届生),肖家嵩同学以656分荣获南昌市理科状元;李劢、肖家嵩、汤潮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10名;李劢等15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达600分以上63人,比例均为全省最高;南昌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8位。一本上线率达55.3%;二本上线率达81.5%;录取北大、清华20人以上(文科3人)。

荣誉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传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试验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最具影响力中学”、“全国示范性优秀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首席)、“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江西省十大和谐校园”(首席)。在“江西人 民满意教育”的评选中,附中列江西第一。在2005、2007、2009连续三年的“中国百强中学”评选中,附中均列江西第一。在海外有关对中国 各省市中学的评比排行榜中,附中均列江西第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