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剑门关风景区 |
释义 | 剑门关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地质公园,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让其名扬海内,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 景区简介剑门关风景名胜区时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和四川省地质公园,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 、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剑门关景区遭到严重破坏,为重建景区,中国蜀道·剑门关景区耗资5.25亿,历时两年,终于在2010年4月29日让雄关剑门重新开关。 地质成因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山峰植被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门山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境内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河流水系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江河水系,汇入嘉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乡张家注入白龙江后汇入嘉陵江。 四季气候概述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 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 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 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经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 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主要景点剑门关关楼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道栈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山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于立群也挥笔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条幅。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现在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孔明立关像 过关往南,游道右边的这尊雕塑叫孔明立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剑门关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刘备过关像 孔明立关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汉先主刘备。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 姜维神像 在关楼西侧的在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高耸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态庄重,气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虎视眈眈,透着一股杀气。那尊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人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至今,剑门山上的猴子还经常到猴王脚下顶礼膜拜。 平襄侯祠 在景区东南,有平襄侯祠,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 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现在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属于墓祠。 红星广场 红星广场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2009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广场上的铜像分别为剑门关战斗的总指挥徐向前和副总指挥王树声。纪念馆大门右侧,展示的是剑门战斗大捷的艺术墙,艺术墙前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四壁为剑门七十二峰,千仞绝壁,地下为下沉式沙盘。整个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观看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该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玻璃屏幕背投和投影仪多屏融合技术,通过多媒体生动地模拟出红军浴血剑门关的历史场景:1935年4月2日的剑门雄关,英勇的红军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将鲜红的军旗插上了雄伟的剑门关。 剑门栈道 据说,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古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如今,在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险峻的盘山栈道,供游人登山观景。 剑门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木。长长的栈道在青翠的山间盘旋延伸,就象一条白色的长龙翻滚游戏在峭壁悬崖之间。绵延婉转的盘山栈道,在险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妩媚的曲线。走在那条逶迤蜿蜒的复建古栈道上,顿时会产生时空倒错的感觉,也令人更加深切感悟到“剑门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石笋峰 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又形如男性生殖器。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 梁山寺 梁山寺,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刹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经过历代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 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宝殿外,还有观音殿、藏经楼和僧房、斋堂、茶堂等。现在的梁山寺院为四川省广播电视集团506广播电视转播台用房,已非旧貌。不过梁山寺周围有成片松林,山风乍起,松涛阵阵,山峦叠嶂,景色迷人。 地质博物馆剑门关地质博物馆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内,由剑阁县投资400万元修建。剑门关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总投资近400万元。目前,该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将在2011年7月正式建成并投入营运。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也称梁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 而大剑山又是一座座绵延百里的砾岩山峰,所谓"剑门无寸土"就是指剑门那寸草不长的特大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壁恰似铜墙铁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岭而来的千里群山横阻于此,也阻断了自中原而来的步履;从侧面看,则如排天巨浪,汹涌澎湃;从背面看,像一群飞驰的骏马,让一切来犯者望而生畏。 旅游信息剑门关最佳旅游季节 剑门风景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4.9摄氏度,无霜期270天,年均降水量1086.6毫米,全年均宜旅游。其中以3-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门票 索道 单程 20元\\人.次 往返 30元\\人.次 关楼 30元\\人.次 翠云廊 15元\\人.次 梁山寺 30元\\人.次 关楼+梁山寺通票 50元/人.次 通票:关楼和梁山寺门票,也就是指购买了通票就可以游览剑门关关楼和梁山寺; 【注】通票不包括翠云廊景区的门票,购买通票后要游览翠云廊还需要另外单独购买翠云廊的门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