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俭不至说 |
释义 | 原文剪腐帛而火焚者,人闻之,必递相惊曰:“家之何处烧衣耶?”委余食而弃地者,人见之,必递相骇曰:“家之何处弃食耶?” 烧衣易惊,弃食易骇,以其衣可贵而食可厚①,不忍焚之弃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无用之人,厩有无力之马;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以是焚之, 以是弃之,未尝少有惊骇者。 公孙弘为汉相,盖布被,是惊家之焚衣也,而不能惊汉武国恃奢服②。晏子为齐相,豚肩不掩豆③,是骇家之弃粟也,而不能骇景公之厩马千驷④。 ——选自来鹄《全唐文》 注释1、厚:厚生,使生活丰足。 2、国恃奢服:即恃国服奢,意思是,自恃为皇帝,治理整个国家,因而陷于奢侈享受。 3、豚肩不掩豆:语出《礼·祭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豚肩,猪肘子。豆,古代食器,一种有圆锥形高座的盘子。 4、 厩马千驷:语出《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马四匹为驷。 译文剪去腐烂了的丝绸并用火烧它们,人们闻到了气味,一定会吃惊地问:“什么样的人家在烧衣服?”丢弃多余的食物扔在地上,人们看见了,一定会吃惊地问:“什么样的人家在扔食物?”烧衣服容易让人吃惊,扔食物容易让人吃惊,因为衣服能够使人高贵而食物能够使生活丰足,(所以)不忍心烧掉它们丢弃它们。 但是不知道家里有没有用的人,马厩里有没有力气的马;没有用的人穿着那些衣服,与它们被烧掉有什么差别?没有力气的马吃着那些粮食,与它们被丢弃有什么不同?因此而烧掉的、丢弃的,(却)不曾有人吃惊。 公孙弘是汉朝的丞相,盖着布被,这就是对家里烧衣服感到吃惊,却不能对汉武帝自恃为皇帝,治理整个国家,因而陷于奢侈享受感到惊讶。晏子是齐国的宰相,祭祀时,猪肘子装不满祭器,这是对家里被丢弃的粮食感到吃惊,却不能对齐景公马厩里有四千匹马感到吃惊。 指要本文选在唐代来鹄的《俭不至说》。文章肯定了不忍焚衣弃食的“俭”,指出了“俭不至”之处:“家有无用之人,厩有无力之马”,而对此却“未尝少有惊骇者”。作者从这种生活现象,敏锐地提出了一个更深一层的问题。汉代公孙弘任宰相,自奉俭朴,“盖布被”难能可贵,然而它对汉武帝的大兴土木,大肆挥霍,弄得国家民穷财尽,却“不能惊”——“不闻不问,不敢犯颜直谏。因此,小处要节俭,大处更不能奢侈浪费;而治理国家更不可如此。文章第一段说“俭”,第二段说“俭不至”。第三段借古喻今,用丞相节俭,皇帝奢侈的史实点点明中心,层次清晰,逐层深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