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仁和 |
释义 |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外交部长烈士简介黄仁和(1913-1945)男,又名黄函,汉族。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乡白垵村人。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白垵支部组织委员,以收购碎银为掩护,联系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1932年冬任白垵农会主席,1934年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带领农会会员和农民赤卫队、红军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泉州地区的晋(江)南(安)苏区,晋南红军游击队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因敌强我弱,并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1936年,黄仁和远渡菲律宾,并加入菲律宾共产党,但仍与白垵村地下党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保持着书信联系。1942年日寇侵入菲律宾,黄仁和担任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外交部长,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同菲律宾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2月8日,黄仁和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到敌军伏击,壮烈牺牲。抗日战争胜利后,菲律宾人民和爱国华侨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将黄仁和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马尼拉华侨义山,并勒石树碑,永铭其功绩。 生平经历黄仁和幼时入白垵初小,后入官桥崇文高小,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白垵支部组织委员,以收购碎银为掩护,联系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1934年,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1936年被迫远渡菲律宾,改名黄函。出国后,仍以书信和白垵村地下党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祖国的革命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任外交部长,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同菲律宾人民并肩战斗,痛击日本侵略者。1945年2月8日,在爱国华侨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抗日演讲后,遭埋伏的敌人手榴弹的袭击,壮烈牺牲。菲律宾人民和爱国华侨为纪念其功绩,举行了隆重葬仪,安葬在马尼拉华侨义山,并列名树碑,永留纪念。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黄仁和(1965.1-)博士,教授,河南省光山县人,现主要从事各种铸造材料新工艺开发,先后承担或参入项目有原煤炭部优秀青年基金及部年度项目《高碳硫铁矿综合利用》、国家科技部中小型创新基金《铸造用 STC 水溶性树脂》及山东科技攻关技术计划项目《铸造用 CO 2 固化酚醛树脂》等多项,以及承担多项横向项目,其中获山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项目有两项,获山东省煤炭学会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 40 余篇,其中有六篇被 EI 收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