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褐斑笋螺 |
释义 | 名称类别【物种名称】褐斑笋螺 【中文俗名】 【拉丁学名】Terebra areolata 【命名者】 Link, 1807 【英文名称】Fly-spotted Auger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笋螺科 外形特征贝壳细长,螺塔状,螺层多。贝壳肉色而光滑,各螺层有三列黑褐色斑,但体层有四列黑褐色斑,有浅的次缝合沟。壳长可达16公分。壳个高,壳表有光泽,侧面平直,约有20层螺层。早期螺层上有纵脊,而在后期螺层上逐渐消失。所有的螺层均有深沟槽盘绕,并将每一螺层按1:2比例分割。壳表乳黄色或浅黄褐色,有螺旋状褐色斑块点。壳口小,缝带明显,没有脐孔。外唇没有增厚,内部平滑。轴唇扭转。口盖卵形,核位于下方。齿舌缺乏或仅有边缘齿。 分布范围热带印度-太平洋。印尼,马来西亚,越南(Khanh Hoa、 Ninh Thuan),台北县贡寮乡龙洞,台湾基隆市,台湾屏东县恒春半岛,鹅銮鼻,大树房,台湾东北角,东沙岛,台湾海峡,澎湖,小琉球。 习性环境栖息于热带海域浅海到水深50公尺 。肉食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