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淡如
释义

何淡如(1820-1913)成名于清末民初的何淡如,人称怪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至今所见不多。大概因为其作品多被视为非大雅之作,故生前未见结集。其作品星散四处,只在《岭南即事》一书中选录有对联,此外,散见在民间的口传耳闻中而已。

中文名:何淡如

别名:何又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出生日期:1820年

逝世日期:1913年

职业:古时教师

主要成就:何淡如对联

生平简介

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郊区澜石镇)湾华村湾何坊人。读书时名文雄,因替人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到试院考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清代,“学而优则仕”观念极深,处身于这种世俗意识的何淡如被学校开除学籍,等于被切断仕途之路,以后想当官都很难,所以他自嘲似的把“文”字删去头上一点,改为“又”字,故名又雄。又以淡如之别字配之,还把自己老婆的名字改为人菊,取“人淡如菊”诗句之义。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

初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今广州市)龙津义学,开筵讲课,授徒日众,以书文名于时。其后即在港九以教学为生。他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学生很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听者益众,名噪一时。据说何淡如文思敏捷,写作不假思索,落笔若春蚕蚀叶,纸振有声,顷刻脱稿。有些作品(如对联)更是冲口而成,因没有及时记录,是以散失不少。

何淡如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亦称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当时颇负盛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至今所见不多。大概因为其作品多被视为非大雅之作,故生前未见结集。其作品星散四处,只在《岭南即事》一书中选录有对联,此外,散见在民间的口传耳闻中而已。又善书法,闲涉绘事,自饶风趣。何谈如一鳞半爪的作品,流传民间逾百年。其谐诗、谐联、妙批雅俗共赏。工妙之处,令人捧腹。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民国三年(1914年),据说是何淡如死后一年,有梁纪佩先生,因“先生(何淡如)之绝妙谐联,予幼时颇耳熟,今忆录以附之铅椠,俾成斯卷,供诸海内同好,为茶前酒后之助。间有遗忘,愿知之者匡予不逮,则是所厚望焉”之故,辑成一卷,名曰《何淡如先生妙联》,由广州崇德堂印行。卷首有梁纪佩先生写序,除上引述外,还说:“南海何淡如先生,聪明天亶(勤勉不倦),蕴籍风流,文妙工谱,名冠粤省,公卿大夫、及蔀屋茆檐(草席盖顶之屋,指贫者之居)之士,毋不素重其名,至今思之,尚犹称道弗衰者也。”可见,梁纪佩先生应为何淡如的同时代人,对其情况十分了解,梁对何的社会影响如此描述,亦足见何淡如的作品(尤其对联)“工妙之处,几令人笑而绝倒”并非虚妄。

人物评价

成名于清末民初的何淡如,人称怪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至今所见不多。大概因为其作品多被视为非大雅之作,故生前未见结集。其作品星散四处,只在《岭南即事》一书中选录有对联,此外,散见在民间的口传耳闻中而已。

有一次,他与友人同游珠江,友人即景出比:“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相约半小时内作对。何淡如略思片刻,即对以“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其构思之美妙,可见一斑。

昔日广州有天然居茶楼,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出联求对,上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因联语为回文,故虽应对者云集,都多时未能对出。一日,何淡如经过惠福路的大佛寺,即悟而对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联一出,不但老板折服,更为之鼓掌,至今老一辈广州文人尚能津津乐道此事。

粤俗婚礼,好以歌为戏,其中有闹房之前,名为“弄新抱(新娘)”。惯例先强新娘出题,如无能或置者,即罚食品或金钱为消遣。有新娘出比曰:“席上有佳肴,何须要烧肉。”比中“烧肉”一词含意双关。并扬言如能对上可任索钱物,但终无一人可能。于是有人暗求何淡如对之,何淡如含笑搦管对曰:“房中无别物,专门好屈鸡。”“屈鸡”一词亦意双关。新娘一看,嫣然一笑,曰:“此乃淡如先生手笔,非诸位所能也。”遂一哄而散。

何淡如的对联,也许有时因语言过于俚俗、粗鄙,往往为道学先生所嫌,但其内容谐趣,歌颂美好事物,鞭笞丑恶现象,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为专司看更守夜、捉拿窃匪的更练馆撰联:“立刻捉拿三只手,几时失过一条毛。”何淡如虽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人,但却反对一些封建习俗,如对女儿出嫁,他讨厌那些繁琐礼节,论价婚姻。因此撰一联云:“打鼓打锣,不过赠人高×兴;搬埕搬塔,总知自己退×财。”语颇粗俗,但自然工整。何淡如的对联,不是全部以市井之粗语为词,也有义深、情切和景真的对联。1912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飞行家冯如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表演飞行时不幸遇难,何淡如的挽联最令人注目。

幽默教学

清朝后期,广东有位幽默大师何又雄,字淡如,南海湾头(现佛山郊区澜石镇湾华管理区湾何村)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生,同治元年(1862)其四十二岁中恩科举人,出任肇庆府教谕,后以孝廉设馆省城龙津义学,开筵讲课,授徒日众,以书文名于时。闲涉绘事,自饶风趣。

何淡如设馆执教期间,学生所作的课文,老师为其改文后,必于各行上加小字,称为“眉批”。卷末则以较大字作总批,称为“大批”。一次,有学生看见何老师在其课文上大批“或明日搭度过佛山”。愕然,持以问之:“老师的批语,学生看不懂”。何当即答:“哦!我的批语你看不懂吗?你的文章我更看不懂”。

又一次,一学生看到何老师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上卷末批有4个大字“四周围密”。作者初以为是赞善语,但细味之下,才知老师是斥其文不通。

另一次,何老师在一学生的一篇文章上批语:“去橘香斋买包甘露茶煲来饮下去”!(橘香斋是广州一间熟药店名,甘露茶是专治伤风气逆等病之药)。是批指这篇文章之气不顺,亟需饮服凉茶以顺其气。

何淡如一次返乡度假,与村中兄弟闲谈中,用家乡附近的13条自然村名,由近及远,由东及西,镶成方言诗一首,顺口流畅,十分有趣,流传至今。

“深村”村曲好桑麻,云树“湾头”是我家,“大麦”中分连“小麦”,“西丫”东去又“西华”,“水边” “绿境”桥交簇,“里水”“田心”路几丫,左起“石头”玄武地,“鄱阳”涌口过“奇槎”。

何淡如一鳞半爪的作品,流传民间逾百年, 在中国楹联史上被称为“谐联圣手”。又因为他擅以广东话撰写谐联,故有“广东方言联语之祖”的美誉,被尊为“粤语联师”。其工妙之处,确实令人捧腹。

( 所谓的谐联又名无情对亦即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

名人故里

基本概况

何坊乡位于惠民县城东部,乡机关驻地距县城6公里,东面与北面与阳信县接壤,西与孙武镇毗连,南与麻店镇、皂户李乡为邻,全乡地形南北两头稍宽,中间窄,略呈长方形,乡境东西长约为10公里,南北长约为17.5公里,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位于大济路西侧一公里处,距阳信县城15公里(西距惠民县城6公里),东距滨州6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1度,北纬37.30度。

历史沿革

何坊乡自1949年春何坊从阳信县划归惠民县所辖为惠民县七区,区机关驻何坊街,1955年9月七区改称何坊区,区机关驻地未变,1956年12月县辖区调整何坊区分划成何坊乡、西寨子乡,何坊乡驻地何坊街,1958年9月,调查改称何坊公社,党委机关驻何坊,1961年何坊公社改称何坊区,区机关未变,到1969年12月成立何坊公社,1971年12月何坊公社分为何坊、毛刘两个公社,1984年5月何坊公社改称何坊乡。2001年3月,香翟、何坊合并为何坊乡,机关驻地一直在何坊街,后来,机关驻地由何坊街迁到刘集村。

作品集锦

何淡如题撰联

上联:四面云山谁做主?下联: 一头雾水不知宗。 ——何淡如撰以广州方言俗谚对唐诗(无情对)

上联:周身花,果然好样;下联:一肚草,格外大声。 ——何淡如题阴历二月的土地诞辰节

上联:打鼓打锣,不过戥人高兴;下联:搬埕搬塔,总之自己破财。 ——何淡如自撰嫁女门联

上联:打鼓打锣,不过赠人高×兴;下联:搬埕搬塔,总知自己退×财。 ——何淡如撰婚、嫁联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何淡如又题端阳节赛龙船和搭棚唱戏

上联:新相识,旧相识,青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下联: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末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何淡如题广东省佛山春色赛会

何谈如撰挽联

上联:公乃岭表英才,可惜奋翮来酹,铁血已凝珠海石; 下联:我亦国民分子,自愧穷途辍学,灰心羞谒岘山碑。 ——何淡如挽冯如

上联:殉社会者诚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下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何淡如再挽冯如

何淡如合撰、应对联

上联:止渴调羹,梅全文武;(宴主人) 下联:行腔警世,鸡唱悲欢。——何淡如应对宴中主人

粤语谐联

上联:猪北窦。 下联:蔡西湾。

注:何淡如与其师蔡西湾一同出游到一个名叫‘猪北窦’的地方去。途中无聊,蔡西湾即以对对子作为消遣。他‘猪北窦’为上联。何淡如即答道:‘蔡西湾。’蔡西湾一听,哑然失笑,因为没想到何淡如会用自己的名字作答。细一想,他连连夸赞何淡如对得好。因为‘猪’的谐音是‘朱’,‘朱’也是一姓,正与‘蔡’相对。‘北’和‘西’都是方位词,也相当。‘窦’是‘洞’的意思,正与‘湾’对仗。以人名对地名,对得如此工整又如此滑稽,实在难得。

上联:鼠眼蛇头卖菜仔; 下联:鸡毛猪鬃换花生。

注:何淡如有一次和他的老师去赶集,看到一个卖菜的小贩,正东张西望,觉得可笑,就随口吟了上联。何淡如环顾四周,触景生情对出了下联。 鸡毛猪鬃换花生是指古时有人以花生换取鸡毛猪鬃做笔的材料,如现在游街串巷收购破烂一样。又如黄宏的小品《鸡蛋换大米》一样。

上联:一拳打出眼火, 下联:对面睇见牙烟。

注:此乃何淡如运用广州方言的口语涉趣成联的典范——似随口说出,然却为两人打架、满座哗然的生动记述: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下联之“牙烟”,粤语作“危险”解。何大师此即景即兴急就章,料因来不及推敲已传开,故上联音步字应平却仄,“出”字欠谐,但只好作罢。若“打出”说成“打标”则声韵协调——粤语有“眼火标烟”俗语,在汉语中亦具动词功能。

上联:老插到来,总之办蟹; 下联:小娘经过,切莫炒虾。

注:“老插”,即插手、扒手。“办蟹”,绑蟹。喻五花大绑盗贼。“炒虾”,粤语类似“他妈的”骂人话的谐音。是联平白如话,“俗”得可爱!

上联:立刻捉拿三只手; 下联:几时失过一条毛。

注:这是他对古时更夫尽忠职守的褒扬。“三只手”,即小偷。“三、一”,“手、毛”,相对者正是数字和身体器官。

何淡如对联轶事

何淡如嫁女联

何淡如嫁女,自撰谐联一副:

打鼓打锣,不过戥人高兴;

搬埕搬塔,总之自己破财。

“戥人高兴”是广东俗话,“戥”字读如“邓”,有“陪”和“增”的意思在内。“搬埕搬塔”也是广东俗话,“埕”和“塔”本是指一般“杂物”,但在此处,则是指送给女儿的“嫁妆”了。此联是颇能道出做“外父”的心情的,一笑。

其他轶事

他还有几副写得颇为趣怪的杂联,一并录下:

水手落水,水鬼拉住水手手;

火头吹火,火星飞上火头头。

“火头”即广东话的厨子。

广东人喜欢吃狗肉,由来已久,虽然始于何时,难以稽考,但在何淡如的怪联中,就有一副是写吃狗肉的,联云:

狗仔煨浓,巧笑倩兮穿黑服;

虾公蒸熟,鞠躬如也着红袍。

“煨浓”,是烧焦了的意思。“巧笑倩兮穿黑服”是形容“狗仔煨浓”之后“依起棚牙”的形状。“鞠躬如也着红袍”则是形容“虾公蒸熟”之后的弯腰形状。这副对联可说是写得很“形象化”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