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瓜巴龙 |
释义 | 介绍瓜巴龙(学名:Guaibasaurus)是基础蜥脚形亚目恐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南美洲。瓜巴龙的化石在发现于巴西南里约格兰德州。如同艾雷拉龙,瓜巴龙的每只手掌有三指及退化的两指。模式种是坎德拉里瓜巴龙(G. candelariai),是由约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及J. Ferigolo在1998年描述、命名。 发现正模标本(编号MCN PV2355)是一个保存良好的部分身体骨骼。副模标本(编号MCN PV2356)则是一个接近完整的左后肢,关节仍呈连接状态。这两个化石都发现于巴西南里约格兰德州,位于著名的Paleorrota地质公园内,都是在名为“Pr-Guaíba Project”的挖掘化石计划而发现。在瓜巴龙被命名后,近年在Paleorrota地质公园的另一个挖掘地点,发现另外两个标本。编号UFRGS PV0725T标本是一个身体骨骼,缺少颈部、一个前肢、两个脚掌。编号MCN PV 10112标本仍位在石块中,还没有经过去除石块的手续。这些化石都发现于Caturrita组地层的下部,地质年代相当于2亿1650万到2亿1200万年前,相当于三叠纪晚期的早诺利阶。 近年新发现的编号UFRGS PV0725T标本,缺少大部分颈椎,但根据仅存的基部颈椎,显示这个个体在死亡前,颈部是朝向左方弯曲的。而根据化石的其他部位,后肢卷曲于身体下方,前肢摆向身体侧方,这个姿势很类似现代鸟类。在发现这个化石以前,只有手盗龙类化石层发现这种鸟类睡眠姿势。研究人员推测,瓜巴龙可能采取这种姿势睡眠,以保持体温,如同现代鸟类。 词源在1999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等人将正模标本、副模标本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坎德拉里瓜巴龙(Guaibasaurus candelariensis),属名里的Guaíba,是南里约格兰德州的地名,也是“Pr-Guaíba Project”挖掘计划的名称来源;种名则是以邻近的Candelária市为名。 演化与分类关系在1999年的命名研究里,约瑟·波拿巴等人提出瓜巴龙是个原始兽脚类恐龙,并归类于独自的瓜巴龙科。在2007年,约瑟·波拿巴等人发现农神龙非常类似瓜巴龙,而农神龙也生存于相近时代的巴西。约瑟·波拿巴等人将瓜巴龙、农神龙都归类于瓜巴龙科,并将瓜巴龙科改归类为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或者与蜥脚形亚目、兽脚亚目的最近共同祖先是近亲。约瑟·波拿巴等人也提出,瓜巴龙、农神龙的外形比较类似兽脚类恐龙,而较不类似蜥脚形恐龙。发现新化石后,近年研究多倾向于瓜巴龙科是群非常原始的蜥脚形类恐龙。但瓜巴龙本身的分类位置仍有争议,有些研究认为是原始兽脚类恐龙,其他研究则认为是原始蜥脚形恐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