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形态高度 |
释义 | 解放军报:冷战后,随着国家安全领域、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等方面的变化,出现了一种综合安全观。在综合安全观中,军事安全仍然占有十分重在的地位,但是,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对于整个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实行“西化”、“分化”战略,企图使中国成为第二个前苏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安全” 。 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决定了国家安全必须以综合国力为依托。江泽民同志精辟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有形资源(领土、人口、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等)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源”(文化的辐射力、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精神等)同样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软权力比硬权力的作用更大。冷战后,美国在继续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军事霸权主义、经济霸权主义的同时,又将触角伸向思想文化领域,企图通过文化霸权主义建立由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哲学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因此,在全球推进所谓的民主,确保其价值观念的安全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之一,一旦美国的价值观念输出受到阻碍时,美国就会认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在政治上,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以“维护世界秩序”、“维护全人类利益”为借口,通过各种手段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干涉其内政外交,以达到从政治上控制他国的目的。在经济上,西方资产阶级以理论形态出现的意识形态往往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如“自由贸易”理论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商品自由进入和流出发展中国家,为垄断资本谋取超额利润的“道德依据 ”。在军事上,西方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分化、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抵抗力。近年来,西方针对我国而散布的“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理论,就是企图使我军摆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毁我“长城”。 冷战结束后,这类斗争仍未停止,西方国家不仅要“遏制”、“封锁”、“ 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不愿意真实地了解社会主义国家,至今仍在竭力歪曲、丑化社会主义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国家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中挟带意识形态“私货”,把“人权”、“人道主义”同经济活动挂钩,以达到“以接触促演变”的目的。美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不仅依仗其经济优势强迫对方作出意识形态方面的让步,而且通过发展快餐店、销售T恤衫等各种渠道,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冷战结束后,文化交流已被西方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产业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激增,促使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和扩张与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经不是农产品或工业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人们在消费这些文化产品时,如果失去警觉,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蕴藏其中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动摇和丧失自有的民族文化和信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