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豆角虫 |
释义 | 基本介绍豆角虫俗称豆荚螟,在国内分布较为普通,主要为害豇豆、菜豆、扁豆、豌豆和大豆等豆科蔬菜的果荚和种子。它主要以幼虫蛀入荚内蛀食豆粒,蛀孔处堆积了很多虫粪,轻者把豆粒咬成缺刻孔道、重者把整个豆荚咬空。它在分类上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各地的俗名为豆蛀虫,红虫、豆荚蛀虫等。 不同时期形态成虫全身灰褐色,体长10-12毫米,翅展22-24毫米,下唇须很长,前翅狭长,色灰紫,前缘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纵带,近翅基处有金色隆起的横带、外侧锒有淡黄褐色宽边,后翅灰白色。 卵椭圆形, 长约0.8毫米,表面有密网纹,初产乳白色,后变为红色,孵化前略是黄色,有光泽。 幼虫体长14-18毫米,背部紫红色,腹部绿色,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全身腺体明显,气门黑色。 蛹黄褐色,长9-10毫米,腹部钝圆,有臀刺6根,茧长椭圆形,丝网外粘有土粒。 主要习性1. 生活史及越冬全国自北向南一年发生2-6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表下结茧越冬、大都在寄主附近土中,成虫羽化后,当天交配、第二天就产卵,多产于叶柄、花柄、嫩叶等幼嫩处,寄主给荚后,则产在嫩荚上,卵期一般3一5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在荚的表面上先结一小薄茧、藏身其中。大约经半天时间,即把孔蛀成,钻入荚中蛀食豆粒,吃完一荚后钻孔外出,转移为害,蛀孔处有虫粪粘在丝囊上幼虫老熟后,入土约3-5厘米处结茧化蛹。 2.活动习性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和杂草间,傍晚开始活动,有弱的趋光性,受惊动后,只作短距离飞动。产卵有单粒散产,也有卵块,多产在叶背等荫蔽处,1头幼虫一生可为害1-3个豆荚。 3.发生特点旱年发生较重,重茬地较重,高坡、丘陵地较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