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
释义 |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由原应用化学系、生物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目前,学院设有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四个教学系,设有应用化学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质谱仪器与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拥有东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概述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由原应用化学系、生物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目前,学院设有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四个教学系,设有应用化学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质谱仪器与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拥有东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具备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现有5个硕士点,9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分析化学”学科是原核工业总公司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 硕士点是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普通生物学》和《现代仪器分析》课程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课程,《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2人,本科生1566人。 学院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现有专职教师8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32名,博士31人,硕士37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劳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院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承担了4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8篇,出版专著5部,制定核工业标准9个,获得专利7项,有多项成果荣获省级以上奖励,备受媒体关注。在“生物样品活体无损伤质谱分析”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在国际权威杂志《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发明的“EESI-MS新技术”可以应用于通过人体的呼出气体来诊断疾病,开辟了医疗诊断的先河,被北京科技报等媒体评选为“2007中国科学十大发现”。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国防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论证)连续多年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实验室比对试验,因成绩突出而被指定为IAEA参比实验室。 学院实验与实习教学条件完善,实验室总面积达8000m2,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拥有LTQ-XP液质联用仪、ICP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PCR仪、原子力显微镜、基因检测仪、生理实验系统、激光粒度仪等先进的现代分析检测及表征设备,建有校内综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15个,拥有江西省食品与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培育基地,这些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近三届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均获得了佳绩。 应用化学系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创办于1959年,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学系之一,其前身为放射性岩矿分析专业,从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走过了40多个春秋,培养了2000多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1998年设立硕士点,已有近100名硕士研究生荣耀地走出了这一科学殿堂。现该系设有应用化学、化学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等3个硕士点。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和“江西省品牌专业”,应用化学硕士点为江西省 “示范性硕士点”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西省级示范实验室”。 应用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含教辅人员)40人,其中拥有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骨干教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应用化学系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条件优良,实验室面积3000m,可同时容纳300人进行实验。实验室不仅具有规范完善的基础实验设施,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同时具有一批大型精密的现代化实验仪器,如液-质联用仪、ICP等离子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微电化学分析系统等,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专业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应用化学系始终坚持理工结合,严格要求,在基础理论方面尽可能按理科院校要求进行培养,在技能训练上按工科院校要求,严把“质量关”。在1996年国家教委本科院校评估和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作为学校重点评估对象之一,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的评估,并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应用化学系科研风气浓厚,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在环境中金属形态分析、有机质谱分析、零空床体积微色谱柱技术、离子液支撑有机合成、物质结构预测与计算、生命代谢组分质谱分析、土壤小分子酸的色谱法检测功能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多相催化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五年内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近三年来,可支配科研经费200万元,年均70万元。目前承担科研科研项目20多项,经费近150万元,其中国家及各部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2 项,其他省部级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科研成果转让15项,被采用8项,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 应用化学系在教学和教改的研究与实践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主持完成了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中取得了具有特色的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应用化学系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冰岛、巴基斯坦、乌干达等国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应用化学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就业面广。学生毕业后可在地质、煤炭、矿山、冶金、化工、石油、机械、轻工、建材、能源、环保、食品、纺织、医药、商检、法检等部门从事科研与应用开发,或在教育和教育研究及管理部门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近几年尽管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应用化学系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东华理工大学化生材学院生物系成立于1983年,现有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助教2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高级职称师资占62%;硕士和在读博士占50%,青年教师全部有研究生学历。 本系已建成一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浸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其它常规的有普通生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食品与发酵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等,面积1800余平方米;标本馆建设初具规模,内藏有历年来师生采集制作的动物标本3000余件、植物标本8000余件。 与深圳力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博兰生物工程公司、江西博雅生物制品公司、核工业江西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珍视明制药制药有限公司、婺源大嶂山自然保护区、黎川岩泉自然保护区、资溪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根据社会对生物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本科教学计划,确立了“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技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全新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十分注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制定了专业与学科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改规划等,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普通生物学为省级优质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学课程群、动物学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及课程群。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必修课均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达到80%。实验课程均开设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专业课全部选用优秀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教师自编实验课教材和专业选修课特色教材。 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4项,在各类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 承担了包括国家基金项目、省基金项目、863及973子项目等20余项科技项目,总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 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11篇,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教材及著作15部。在微生物冶金、产酶微生物分离及其产酶基因克隆与表达、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本地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南丰蜜桔生物控虫及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江西蛛形纲资源、农业害虫捕食螨的放养等方面有较大成果,部分研究成果为国内首创或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在EMBL注册基因:蛋白酶基因:sfp1(EMBL收录号AJ784159 ),sfp2(EMBL收录号AJ784940),sfp3(EMBL收录号AJ810091),sfap(EMBL收录号AJ781828)。甘露聚糖酶基因:AY907668,AY913796。申报专利2项,在国家菌种保藏中心保藏菌种20余个。 本系聘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晔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葆明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上海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谢东研究员等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与国内多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创办于1992年,1993年正式招生,其前身为精细化工专业,从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了600多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1998年设立硕士点。目前该系设有精细化工、化工环保2个专业方向,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等2个硕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获江西省优质课程,应用化学硕士点为江西省 “示范性硕士点” 。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富于创新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含教辅人员)13人,其中专职老师1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骨干教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人;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含2人在读)、硕士学位教师5人(含1人在读),教师年龄均37岁。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实验条件优良,基础实验设施完善,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专业教学及科研的需要。拥有化工原理实验室2个、化工机械实验室、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工环保专业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室及化工设计室各1个,实验室面积约85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232万元。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发展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多年来的专业建设工作都是以坚持改革、重在创新为原则,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发展个性、加强实践”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学术科研氛围浓厚。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核心期刊160余篇。在清洁化工工艺、有机功能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精细化工、功能陶瓷与功能膜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注重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近几年来,主持完成了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多项,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创造性,毕业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毕业生就业面广,多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主要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能在化工、炼油、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冶金、日用化工、军工及相关领域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培养方向;研究生教育设有“材料学”硕士点(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核废物处置材料等。本系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6人(含在读)、硕士8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已建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改性与测试等14个专业实验室、2个院级开放实验室,1个粉体功能材料中试车间和5个校外新材料制备与生产实习基地。拥有BET-比表面积测试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紫外光谱分析仪、差热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小角光散射仪等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先进的材料加工设备,为材料合成与加工、微观结构分析及性能特征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具有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十五”国防预研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CRP项目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核心期刊8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倡导“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系风,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教,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97711班于2001年5月被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近三年来,获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三等奖12项,获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江西省一、二等奖5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江西省二、三等奖3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