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图分幅 |
释义 | 地图分幅是指按一定方式将广大地区的地图划分成尺寸适宜的若干单幅地图,以便于地图制作和使用。常见分幅形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分幅。 简介分幅形式有:①矩形分幅。图廓呈矩形,相邻图幅以直线划分。矩形大小多由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全开、对开、4开、8开等)而定。优点是各图幅间接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各图幅印刷面积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缺点是图廓线没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常用于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图集;②经纬分幅。地图的内图廓近似梯形,常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图分幅时要顾及用图要求、纸张幅面和印刷条件。中国7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按经纬线分幅,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因经线的收敛,各图幅尺寸不同。 定义分幅地图:指的是按一定规格的图廓分割制图区域所编制的地图。包括:经纬线分幅地图和矩形分幅地图。矩形分幅地图又分拼接的矩形分幅地图(内分幅地图)和不拼接的矩形分幅地图(地图集)。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经纬线分幅:图廓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表现为上下图廓为曲线的梯形,是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 优点:经纬度是全球性的统一系统,这样分幅使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便于检索,它可以使用分带或分块投影,控制投影误差。 缺点:1、当经纬线被投影成曲线时,不便于拼接。(设置重叠带 ) 2、随着纬度升高,图幅面积不断缩小,不便于充分利用纸张。(合幅) 3、按一定的经差和纬差分幅时可能会破坏重要地理目标的完整。(破图廓或增加补充图幅 ) 矩形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用矩形的图廓线分割图幅,相邻图幅间的图廓线都是直线。大型挂图、地图集多用此形式。我国大于1:5千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 优点:1、便于拼接。 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 3、能保持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内分幅是区域性地图、特别是大型挂图的分幅形式,它们的图廓都是矩形,使用时沿图廓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面。 1、分幅原则 1)顾及纸张规格。 光边:3毫米; 咬口:全张机的咬口为10~18毫米,对开机9~12毫米 丁字线:7毫米。 切口:图集,2-3毫米。 2)顾及印刷条件 。 全开机、对开机、四开机。最大进纸面积大于标准纸,最大印刷面积一般都要比进纸面积小l5~20毫米。 国内最大:德国罗兰四色电脑彩印机,1620*1120毫米。 3)主区在图廓内基本对称,同时照顾到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例如:湖北省地图要尽量完整表示出南部的洞庭湖;四川省地图南部要把金沙江的大转弯部位包括进来,北面则应表示出宝鸡市甚至西安市和陇海铁路;福建省地图要完整地表示出台湾海峡等。 4)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印刷面积指的是图纸上带有印刷要素的有效面积,各边应算到丁字线和咬口线,而不是单指图廓的大小。 5)照顾主区内重要物体的完整 6)照顾图面配置的要求 。 分幅设计时,还要顾及到图名、图例、图边、附图等要素同分幅线的联系。例如,图名的字和图例、附图等都尽可能不被分幅线切割。 7)大幅地图的内分幅,应考虑局部地区组合成新的完整图幅。 ? 2、分幅的方法和步骤 1)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 在进行分幅和图面设计时,一般总是在作为工作底图用的较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制图区域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最大距离。 2)换算成新编图上的长度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 将量得的长度换算成新编图上的长度,例如所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为1:200万,欲设计的地图为1:50万,要把量取的尺寸放大4倍,这尺寸就成为设计图廓的基本依据。 根据主区的大小和纸张的有效面积,在充分顾及空白、花边、重叠边、内外图廓间的间隔的条件下,设计图幅的数量及排法,其方法是把主区大小和纸张有效面积相比较,采用最合理的排法,用最少的幅数拼出需要的图廓范围。一般应使得除掉外图廓和必要的空边外,内图廓能容纳主区并稍有空余。 3)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