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球之肾 |
释义 |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地球之肾——湿地为了保护湿地免遭工业化发展的破坏,保护水禽、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加强国家政府间合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1971年2月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18个国家政府发起签署了《湿地公约》,目前缔约国已有142个国家,遍及全球各地。中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并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4年2月2日通过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海河流域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被列入黄河中下游湿地区,该区天然湿地以河流为主,伴随分布着许多沼泽、洼淀、古河道、河间带、河口三角洲等湿地。规划中提出了要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说明湿地保护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湿地解释湿地(英文:wetland)湿地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指水在环境和动植物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区域,其地下水通常接近或达到地表,或地表被浅水覆盖。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摇篮。无数的动植物种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养育了高度集中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也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作用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湿地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它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上,湿地往往是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如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发祥于大河流域,这绝不是偶然的。 至于湿地的生态效益,那更是不可低估。湿地被人们誉为“大地之肾”,它能够分解净化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我们人类排放的许多污染物,在江河湖泊及沼泽的自净作用下,被分解为无害的物质;湿地可以调节气候,使气候温和湿润;湿地源源不断地补充着地下水,因为湿地本身就是水的载体;湿地能够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如热带海滨的红树林能抵抗台风的侵袭,凡是有红树林的地方,台风的破坏力将大大减弱,再如江河湖泊、水库、沼泽能够抗涝防旱,洪峰来时它们吸纳大量的水,枯水期时再将水释放;在海滨地带,湿地能够防止海水的入侵和倒灌,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是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繁衍栖息的乐园,我国的许多湿地,都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i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丹顶鹤的天堂—— 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湿地分类湿地基本分五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 近海及海岸湿地浅海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和海峡。 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盖度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 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沙、砾石为主。 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红树林 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泽。 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 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 季节性或间接性河流 泛洪平原湿地:河流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沼泽湿地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 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森林沼泽:有明显主干、高于6米、郁闭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泽。 内陆盐泽: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泽。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0.6%以上,植被盖度≥30%。 低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 库塘为灌溉、水电、防洪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蓄水设施。 湿地生物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湿地公约》第二条规定,每个缔约方必须把本国至少1块湿地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且被纳入的湿地必须符合标准。 标准1:如果一块湿地包含适当生物地理区内一个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类型的一处具代表性的、稀有的或独特的范例,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2: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态群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3: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对维护一个特定生物地理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4:如果一块湿地在生命周期的某一关键阶段支持动植物种或在不利条件下对其提供庇护场所,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5: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6: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7:如果一块湿地栖息着绝大部分本地鱼类亚种、种或科,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种间和/或种群间的关系对湿地效益和/或价值具有代表性,并因此有助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截至2008年,中国共有36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可参看“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保护1996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6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上确立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全世界已经有118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是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14处湿地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中,我国有7处,即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和香港米浦。我国的湿地面积有6570万公顷,其中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湿地有200处,今后我国还会有更多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名录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北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江西孔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宁夏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36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经过四次申报,至今中国已经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共36处。希望大家关心和保护湿地。 1、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2、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3、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4、青海岛岛自然保护区; 5、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6、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7、香港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 8、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 9、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内蒙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12、内蒙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13、辽宁大连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14、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5、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 16、湖南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17、湖南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 18、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 19、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2、辽宁双台河口湿地; 23、云南大山包湿地; 24、云南碧塔海湿地; 25、云南纳帕海湿地; 26、云南拉什海湿地; 27、青海鄂凌湖湿地; 28、青海扎凌湖湿地; 29、西藏麦地卡湿地; 30、西藏玛旁雍错湿地; 31、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32、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3、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4、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35、广东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36、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湿地分类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 沼泽湿地 1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湖泊湿地 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范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河流湿地 1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同时也包括河流中面积小于100hm2的水库(塘)。 滨海湿地 1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人工湿地 1水产池塘:例如鱼、虾养殖池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