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瘘孔癌
释义

瘘孔癌指因慢性瘘孔和溃汤而转移成为癌。通常男性多。发病部位几乎全部为下肢,胫骨多于股骨,足趾骨、跟骨也有发生。

历史背景

100多年前人们就

知道慢性瘘孔和溃疡能成为癌的发祥地。1835年Hawkins最先报告火器伤性溃疡癌,1846年Dittrich最早报告继发于慢性骨髓炎的瘘孔的扁平上皮癌。从骨髓炎发生的扁平上皮癌频率一般认为是0.5%。1902年日本宫田最早报告,到1982年渡边进行总结,日本共报告100例。中国的情况如何,有待查证。

发病原因

瘘孔癌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多样,各种假说,但至今也没有任何明确的结论。但人们一般认为瘘孔癌的发生原因是由慢性的,持续性的炎症分泌物慢性刺激引起。所以,在患有慢性感染或慢性骨髓炎并发瘘孔时要多加注意,以防发生瘘孔癌。

发病与确诊年龄

瘘孔癌多由骨髓炎而引起,所以发病的年龄一般都较年轻,多在20岁以下占大半,与一般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年龄相同。但确定瘘孔癌时年龄都比较偏大,瘘孔癌的确定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即所谓的癌年龄。到癌发生时瘘孔持续存在的时间多半都在20年以上,也有10年以下的病例,所以,瘘孔癌的发生与瘘孔存在的时间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

临床症状

瘘孔癌发病时局部都有比较典型的特征,会出现疼痛,渗出液增加,恶臭,肿瘤形成及易出血。作为局部症状疼痛,几乎所有的瘘孔癌病例都有疼痛,这种疼痛的特点是慢性,持续性,不能缓解骨深部疼痛,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种止痛药,甚至大量的安眠药,有时注射杜冷丁也不能完全较长时间的解除疼痛。患者常作为用双手握着病灶部位以上试图缓解疼痛。渗出液明显增加是局部另一个突出的症状,渗出液为白色、浑浊白色及灰白色,渗出液量日渐增多稀薄,用各种减少渗出液的治疗法都不能减少渗出液。恶臭是常有的症状,这种恶臭具有某种特点,发呕,特别是手术打开病灶时,发呕、恶臭,甚至带双层口罩也无效。创面肿瘤形成呈火山状,有时呈菜花状,有时呈瘘孔状,瘘孔状的肿瘤周围常有白色瘢痕形成。菜花状肿瘤糜烂时容易出血。

X线检查

瘘孔癌的X线检查在局部大部分会有骨硬化,骨缺损及骨破坏的表现,这种硬化骨与缺损区分离明显,骨破坏广泛,连续X线拍片对比骨缺损区迅速加大,有时可见高度骨质疏松。

治疗

瘘孔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grade1型时可做病灶清除,Papineau法和Ilizarov法治疗,但grade2和grade3型时应给予截肢治疗,同时也要搔爬淋巴结周围,以防转移。由于诊断学及抗生素的发达,今后瘘孔癌的发病率会越来越少,但是对继发于高龄慢性骨髓炎的扁平上皮癌(瘘孔癌)的治疗时,应该在病理组织学检查恶性度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各种治疗对患者带来的实惠。骨软组织原发的肉瘤由于化疗的导入,使治疗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对于组织学鉴定,恶性程度高的继发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扁平上皮癌,必须进行以博来霉素和培诺霉素为中心的化疗。

癌转移

瘘孔癌与其它癌一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瘘孔癌的生成由上皮组织恶化形成的。癌形成后沿瘘孔向深部浸润直到骨。在骨组织内肿瘤迅速生长。瘘孔癌会通过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两种途径而转移到别的部位,但大多转移的主要部位是肺部。据报道北京骨髓炎医院治疗的瘘孔癌病例中也有10年后仍生存的患者。

预防

瘘孔癌原因不明,无法预防。早期彻底治愈骨髓炎消灭瘘孔是防止和预防癌变的唯一措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