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当涂石门
释义

位于安徽省当涂县横山西南麓一条峡谷深处,原有两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状若大门。由于岁月沧桑,石门右侧已毁,在幸存的左侧石壁上刻有“石门”二字。

中文名:当涂石门

分类:名胜古迹-石刻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横山西南麓

字径:2.1米*1.2米

年代:唐朝

基本信息

石门摩刻在上侧极高处石壁上,还有明代文人王磐题写的“壁立万仞”石刻四字

,每字40厘米见方,正楷,今仍可辨识。“石门古洞”是横山四景之一,也是安徽七十二处之一,石门一带,山水奇丽,盘道弯曲,游人到此,如入仙境。

石门后300米处,神仙河上有一古洞,洞上阴刻有“飞云入化之天”6字,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白生前酷爱石门山水,多次到此,或揽胜,或隐居,或访友,每有题咏。有《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下途归石门旧居》等诗篇。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一作携手止清都)。

【题解】

丹阳,古县名,自秦至唐武德年间县治在今当涂县城东北二十六公里处。《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东道宣州:“当涂县,本汉丹阳县地。”唐贞观初废县改城为镇。清康熙年间分为南北两镇。南镇为今安徽省当涂县丹阳镇,北镇为今江苏省江宁县丹阳镇。今江苏省又有丹阳县,原为汉曲阿县,与本诗的丹阳不是一地。横山,《太平御览》卷四六山谦之《丹阳记》曰:“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舆地纪胜》卷一八太平州:“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亦名衡山。其山四望皆横,故名。有陶贞白书堂,今为澄心院。五井、丹灶、药臼在焉。”南宋绍定五年刻澄心院碑今仍存。周惟长,隐逸之士,其经历不详。

:横山之胜,由来有自。殷商末年,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为让王位于季历,出奔荆蛮,托名因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钱大昕《廿一史考异》云此衡山即当涂横山。

【校注】

方壶:凌,朱本注:“凌,历也,言过之也。”方壶,《列子 · 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拾遗记》:“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朱本注前四句云:“此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也。言周子隐于横山,开门临乎城隅。连峰叠嶂,入其户牖,景概之胜,过于蓬壶,虽神仙之所居,犹不如者也。此盖极言其所居之美也。”

时枉句:枉,咸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作。刘本注云:“时枉一作时作。”白纻词,吴歌,跳白纻舞所唱之歌。详见《白纻词三首》注。又《舆地纪胜》卷一八江南东路太平州:“白纻山在当涂县东五里,按《寰宇记》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奏乐好为白纻歌,因名。”《太平御览》卷四六白纻山,所说与《舆地纪胜》同。

丹阳湖,位于当涂东南,古时曾是江南大泽,最大面积约三千余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湖泊不断萎缩。自三国屯军筑圩,唐宋至鼎盛,使古丹阳湖分解为丹阳、固城、石臼、南漪四湖。《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丹阳湖,在县东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似只指分解后的丹阳湖。后来湖面继续缩小。至1966年后又不断围垦造田。今仅剩下一条狭长的河道通达水阳江与姑溪河。丹阳湖与名已不存在。

溟渤,《文选》卷三一鲍照《代君子有所思》云:“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李善注: “溟渤,二海名。”此泛指大海。朱本注:“傲,慢也,言以此取欺彼也。”

菰蒲,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萍泛沈深,菰蒲冒清浅。”菰生水中,又名茭白 ,俗称茭瓜,现为江南常见蔬菜。蒲,即香蒲草,水生植物,嫩蒲可食,秋叶可织席或制做蒲包。

舒卷,萧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卷舒。《淮南子 · 真训》:“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安识,《文苑英华》作安议。

朱本注中八句云:“言周处士隐于横山,时往丹阳之湖,放歌白之辞。水色傲乎溟渤,洋洋乎其无涯矣。川光秀于菰蒲,景物之生色者,又可观也。当其游歌得意之时,胸次悠然而无累,与天地相为流通,与闲云同其卷舒,放浪形骸之外,不知吾身之有无,又何富贵功名之足累乎!”

献玉,《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朱本注:“献玉者,轻进也。”此句言周惟长耻于献玉者。

探珠,《庄子 · 列御寇》: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子尚奚微之有哉?’”朱本注:“探珠者,嗜利也。”此句言周惟 长笑于探珠者。

羽化二句,《晋书·许迈传》:“遍游名山,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清都,《 列子·周穆王》篇:“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也。”王本注:“羽化,成仙而去也。清都,上帝所都。”末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句注。《文苑英华 》作携手上清都。

朱本注末四句云:“承上言处士之隐,自适如此。轻彼于自售,如卞和之献玉者,处士则耻之而不肯为;溺于嗜利,如渊客之探珠者,处士则笑之而屑为。惟以隐逸为高,将欲从仙人以遨游也。使羽化而可为欤,我将与尔携手而上清都,同入于钧天之帝居可也。”

【评笺】 严评本评水色、川光二句:“但称湖之傲秀,其人可知。”严评本载明人批:“四句一转,前三句调法略同,微觉板。”

日人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二水色、川光二句批:“傲、秀二字奇警。”

【系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于天宝六载(747)秋季。以为李白之金陵途经丹阳时作。

安本系于天宝九载(750),以为本年李白自金陵往庐山途经当涂时作。

【译文】

周子隐居在横山,开门就面临古丹阳城的一角。连绵绿色的山峰就像要涌入窗户,这胜境简直超过仙境方壶。您经常自作吴歌《白纻词》,来到丹阳湖上放声高歌。丹阳湖的水色可以傲比大海,湖光又增秀色于水边葱翠的菰蒲。当您得意时,心胸悠然地可与天地通流,还可以随同白云一样舒卷,哪里还知道自己身体的有无。您怀抱玉璞却耻于像卞和那样向楚王献玉,又鄙笑那渊客冒险在骊龙颔下探得宝珠。如果升天成仙之事可求,我愿与君携手共上天帝之都。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 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题解】

《李诗通》于本诗下注:“留别诗,题似不全。”王本注:“题下似缺别人字。”石门,地名,有数处。当涂县在横山西南麓谷口有两石壁对峙如门, 左壁上摩崖题刻“石门”二字,传为唐人写刻,至今仍存。明嘉靖《太平府志》云,横山有陶弘景隐居、石门、古洞、古祠、五井、丹灶诸景。横山一称横望山。詹本云:“根据诗意,此诗是李白天宝十三载春间于当涂横望山别一道友而作。此一道友,据郁贤皓、刘华云、李从军等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应指元丹丘。告别之地应是宣州当涂的隐居山,即齐梁时代陶弘景炼丹处。因为是乘舟顺水而下,故题曰‘下途’。”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王本俱无吴中二字题下注。

【校注】

首二句,泛指吴越一带山高水清。

烟郊,谓烟云缭绕的郊野。虞炎《奉和竟陵王经刘山献墓下》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华。”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此指元丹丘。《史记·豫让传》:“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安本注:“句谓己天宝初得元丹丘荐举入朝。”

云物,犹言景物。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岁时句:岁时,逢年过节。《礼记·哀公问》:“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五侯,《汉 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羡君二句:素书,杨本注:“黄石公《素书》二卷,”王本注:“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神仙传》卷六:“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书两卷。”常满案,全唐诗本作尝满案。

冥筌,王本注:“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指道中的微妙之处。又《文选》卷三一江淹《杂体诗·许征君询自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李周翰注 :“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遗也。”

何当句:脱屣,《汉书 · 郊祀志上》:“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 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谢时,《列仙传》上: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壶中,《后汉书》卷一一二《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云笈七签》卷二八《二十二治》:施存“学大丹之道,三百年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 ,人谓之壶公。”

俛仰,《庄子·在宥》篇:“其疾俛仰之间。”王羲之《兰亭诗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钟峰句:杨本注:“钟峰,钟山也。”王本注:“五云,五色云也。”又《句容县志》:“ 五云峰在小茅山之侧。……昔三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之云,驭八景之舆,伫于此山,逾时而去,故号五云峰。”宋本原作火卢峰。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钟峰。是。今据改。五云,杨慎批点《李太白诗选》作五色。

玉女窗,王本注引《图经》云:“嵩山有玉女窗,汉武帝于窗中见玉女。”《五色线》卷下 :“《嵩山记》:玉女三台山,昔汉武帝东巡过此山,见学仙女子,帝因往观之。”

洪崖,《文选》卷二一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李善注:“《神仙传》曰: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度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崖先生。”此处以洪崖先生喻元丹丘。

隐居山,唐人赵璘《因话录》卷四:“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八太平州《古迹》:陶贞白书堂“在城东北六十余里横望山之澄心院。陶弘景谥贞白先生,自号隐居,始读书于此。”又《景物下》云 :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有陶贞白书堂,今为澄心院,五井、丹灶、药臼在焉 。”

陶公句:陶公,《南史》卷七六《隐逸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 ……诏赠太中大夫,谥曰贞白先生。”炼液,即炼丹。

灵神,《大戴礼·曾子天圆》:“阳之精曰神,阴之精曰灵。”此处意犹凝神。

数人句:指道友们皆高寿异人,不知其确实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一个甲子为六十年。

昨来句: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夜。王本注云: “萧本作夜。”冰霜,朱本作冰雪。

如今句:谓对横望山隐居山风物还认识得清楚。识,咸本、萧本、许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失。王本注云:“许本作失。”误。

悬知句:悬知,预知,料想到。乐客,指好客的人。

石门四句,以横山石门胜景比作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居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豕,刘本、朱本俱作犬。

翛然,自然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释文》:“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谓。’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装鸾句:驾鹤,《文选》卷十六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远,宋本原缺。缪本、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有远字。今据补。复,宋本原作服。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复。是。今据改。

七贵游:游,宋本模糊不清。缪本、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游。今据补。七贵,《文选》卷一○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贵谓吕、 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挹君,王本注:“挹,即楫也,古字通用。”

【评笺】

朱本(《李诗辨疑》)云:“辞冗而泛,与题不合。于内言吴山、 越水、钟峰、隐居寺、桃源等处,杂然乱陈,殊无伦次。题中所谓归石门旧居者,又不知在何处也。又如“何当脱屣谢时去’及‘我离虽则岁物改’、‘装鸾驾鹤又复还’等语,俱不成句法。以致结语涣散,皆可疑也。但中间有‘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句,似老炼,仿佛李白之作,而全篇绝不相类,此又不可晓也。”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驳云:“ 朱氏不知石门果在何处,竟谓诗内杂然乱陈,殊无伦次,因疑全诗为伪,殊嫌武断。”

严评本载明人批:“调俗,疑亦非真。”“离魂句,仙语。”

延君寿《老生常谈》:“《下途归石门旧居》云云,篇中多整句,太白诗未可多得,最宜师法。‘将欲辞君挂帆去’二语,是太白本色。‘俯仰人间易凋朽’四句,亦突接硬转法也。‘我离虽则岁物改’四句,当玩其转笔之捷,真能如风扫箨,再接‘石门流水遍桃花’四句,益觉气味浓厚,文境宽绰有余。将到结尾,又用‘何必常从七贵游’二语的一束,可云到底不懈。选本不登此种,美不胜收也。从此问津,觉武陵仙源尚在人世。”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这里有一首诗:《下途归石门旧居》,向来不大为专家们所注意,其实在了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关键性的作品。……这首诗,我认为是李白最好的诗之一,是他六十二年生活的总结。这里既解除了迷信,也不是醉中的豪语。人是清醒的,诗也是清醒的。天色‘向暮’了,他在向吴筠诀别;生命‘向暮’了,他也在向尘世诀别。”

刘华云《试论〈下途归石门旧居〉诗》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春,增别对象是元丹丘,作地是北方地区的某座山里,诗文所说“石门旧居”,是嵩山居或颖阳山居。(见《文学遗产》1981年第3期)。

李从军《李白考异录》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春,赠别对象是元丹丘,作地为江东茅山,“石门”是越地青田县的石门山。

【系年】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系此诗于宝应元年(76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系于宝应元年(762)。

安旗《李白研究》云:“通观全集,凡作于安史乱后之诗皆有乱后迹象,此诗长达数十韵而无一语及乱后事,恐非宝应元年之作。……诗中时令甚明,显系春日。当是天宝十三年(754 )春,白往返宣城、金陵之间,至横望山访丹丘,重游石门,临别时抒怀之作。”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宝应元年(762)。又在《释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载《天府新论》1989年第4期)文中否定旧说,系此诗于天宝十四载(755)春。至詹本又系此诗于天宝十三载(754)春。

按:此诗作地为当涂横望山,赠别对象为元丹丘,作年应从郭沫若说,为宝应元年(762)春。这年,李白因病寓居当涂,在《江南春怀》中有“天涯失乡路”,“田园久芜没”之叹,归于山东之家的心情可见。本诗中“云游雨散从此辞”,是拟归山东时而向丹丘的最后告别。若作于天宝末年,当不应有此语。此诗通篇未及时事,自然也未及安史乱后事。至于李白果未归山东,那是因为他的病情无大好转之故。

【译文】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难以说出伤别情。将要告别您挂帆而去,离魂却像烟一样萦绕郊野的树。此时心中郁结的惆怅有谁能谈论?我真有愧于承受您这位国士当年对我的恩情。阳春三月我们曾共倾美酒,逢年过节我们共同饮宴于王侯之门。我羡慕您案桌上常常放满素书,那书中白绢朱字相映象霞色灿烂。我也曾学道穷其奥秘,梦中往往游于仙山。心想着何时能脱却凡俗谢别时人而去,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云天。人间万物都会在俯仰之间凋落腐朽,就像那钟山的五色云彩飘忽在窗口,前次与您惜别时我在嵩山玉女窗愁望,今日归来我又笑握您这位洪崖先生的手。隐居寺啊隐居山,古人陶弘景炼丹就栖于此间。往年我学道也曾凝神闭气地在此登攀,恬谈之中感受到心绪的幽闲。道友们都说不清自己的年龄甲子,个个都有着肌如冰雪的容颜。我离开这里后虽然景物有所更改,如今我仍清楚认识自己地处所在。莫要说今日相别不能尽欢,能料想好客的您仍会对我遥遥等待。石门就象桃花源一样遍地是流水和桃花,我也曾经到过这世外的“秦人”之家。不知他们招待我时从那里得到鸡猪的肉,这里面见到的是繁茂的桑麻。当时的自然超脱真像远与世事相间,骑鸾驾鹤越想越远。人生何必长与权贵交游?又何苦辛劳一生徒然聚集万贯家产!拜君而去啊长相思,我们将像云游雨散一样从此告辞。欲知我怅然而别时心中易生的苦情,正所谓 “向暮”时分春风吹拂的柳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