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药山寺
释义

概述

药山寺,国家重点寺庙,由唐代著名高僧惟俨开创,为禅宗南宗派寺院,信众曾遍布东亚、东南亚。寺院几经兴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

基本情况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药山村,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

1983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惟俨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

开山祖师

药山寺开山祖师是惟严禅师,传承法系为曹洞宗祖庭,唐贞元初年(七○五年),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嗣弟子惟俨,带着弘扬禅宗南宗的使命从南岳移居药山。他致力于振兴禅风,扩充寺宇,传授禅法,一时海众云会,使禅宗南宗得以发扬光大。惟俨因此振誉十方,遐迩喧然,信众遍及高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南中国禅系中颇具影响的一代禅师。

寺院兴废

惟俨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清初复建的古药山寺,占地四十八亩,前有山门戏台,依次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主殿两旁有供诸佛诸祖的侧殿及配房数十间,其规模之雄伟,佛殿之巍峨,佛像之高大,在国内都是少见的。后因历史变迁被毁,佛殿荡然无存。该寺最后两次重建修整分别是一九九○年和一九九六年。修复和建成的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山门、僧寮等。

大殿按原寺规模和风格修复,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大殿工程耗资人民币五百万元,除呈请政府资助外,全部建设资金由药山寺筹划募集。

文物遗存

寺内有唐朝所铸大钟一口,被视为该寺镇山之宝。寺内还有古榔树(约2000多年树龄)、樟树四株、罗汉松等(约1000多年树龄),平均树龄已达八百多年。该寺有僧人墓塔二座,一座为唐朝惟严祖师塔,一座为现代名僧百深禅师塔。另有碑刻十二块,珍藏佛经十二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