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淡水街道 |
释义 | 淡水街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沿海,历史悠久,又是著名的侨乡。她位于珠江三角江三角洲东南部,南边紧靠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深圳接壤,北与惠州毗邻。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是珠三角经济区重点卫星镇,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淡水街道办事处下辖16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即红星社区居委会、前进社区居委会、东风社区居委会、河背社区居委会、上塘社区居委会、南四社区居委会、上圩社区居委会、张屋社区居委会、大埔社区居委会、桥东社区居委会、草洋社区居委会、松岭社区居委会、排坊社区居委会、坝尾社区居委会、万顺社区居委会、司前社区居委会;洋纳村委会、古屋村委会、新桥村委会、淡环村委会、东华村委会、石桥村委会、土湖村委会、桥背村委会。 基础设施淡水区域优势明显,是靠香港和深圳特区最近的城镇之一,与深圳市区相距50公里,至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深水良港仅12公里,离惠州城区37公里,是参与港深产业分工,接受大亚湾大项目辐射的最直接地区。淡水交通发达,深汕、平龙、惠澳等公路干线贯穿其中,经惠州港至香港中港城码头仅47海里,方圆五十公里内有惠州机场、深圳黄田国际机场可供使用;电力供应充足,建有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输变电站各一座以及10万千瓦燃油发电厂,并使用大亚湾核电站电网供电;城市供水采用西枝江引水,日供水量达20万吨,可保证50万城市人口用水需要,邮电通讯与国际同步发展,电话装机容量10万门,已开通4.6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文教、卫生、金融、服务、海关货检、治安管理体系均已建立并日臻完善,保证了淡水迈向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 经历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淡水街道办事处,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资办实业的管理机制,相继制订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工商业的优惠互利政策,从资金到项目审批,到用地用水用电,人才招聘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等各个方面都作了倾斜和规定,淡水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工商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的新兴城镇。美国、日本、港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东风本田汽车、联想电脑等二百多家外资企业相继在淡水扎根发展,使淡水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镇已创办工商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数10万多人,建成工业厂房100余万平方米,工业拥有食品、服装、机械、电子等24个行业,上了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70%以上产品实现外销,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并举,外引内联一起上的多层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淡水,这片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随着全镇83平方公里现代化滨海城市规划的加紧实施,必将以她独有的风姿吸引着更多的投资者前来创业圆梦,在二十一世纪的大亚湾畔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经济建设淡水街道历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提出了“工业立镇”、“商贸活镇”、“教育强镇”、“优二提三”等发展战略,使淡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 化,逐步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服务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并举,外引内联、集体、私营、个体齐发展的多层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 2009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1亿元。 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是淡水经济腾飞的依托所在。多年来,淡水立足于人缘、地缘等 优势,不断加强外引内联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使淡水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期,先后建成了由土湖、泗水、 东门等20多个工业园区形成的组团。近年来,又相继建成了白云坑、石径、洋纳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桥行诚科技园等4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园区,作为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把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环境好、基础设施齐的产业集聚区,引入了深圳赛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惠翔车业(惠州)有限公司、胜宏科技有限公司等较为高端和创税大户企业。2008年,四大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达8.93亿元,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 42%,工业园区已成为淡水街道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把“关口”,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好项目的投资强度和环保标准两大关口, 着力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少污染、低消耗的项目,有效提升了淡水工业经济的总量和质量。截至2009年6月底,淡水有各种类型工业企业200 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涉及食品、服装、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行业。 服务业欣欣向荣。多年来,淡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淡水的餐饮、 商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以优越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辐射力,吸引着香港、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居民纷纷前来消费,日益成为惠阳一张响亮的名片,并继续保持了 迅猛增长的态势。商贸业的持续畅旺,酒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强劲攀升,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针对已有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 物流仓储、信息咨询、会展商务、文化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升级转型。当前,淡水的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凯悦大酒店、家路大酒店、世纪华园大饭店、丽景花园酒店等星级酒店相继建成,沃尔玛、嘉信茂、国美电器、人人乐、天虹 购物广场等零售大企业以及东城(国际)物流园、国信证券纷纷落户淡水,淡水已成为众客商投资置业的沃土。 社会发展近年来, 淡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惠州市建设“惠民之州”的总体要求, 从打造惠民街道着手,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街道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并实施惠民富民的新路子、新办法、新举措,努力构 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淡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镇”发展战略,全力发 展教育事业,使全淡水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个从幼教到成教、从普教到职教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并于2005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 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评估验收,成为惠州市第一个省“教育强镇”。近年来,淡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惠阳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契机,积极筹措资金,不 断完善办学条件,校园校貌有了很大改变,大量增加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注重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不断完善街道、村和社区文化设施。辖区内相继 建成了文化体育公园、体育会展中心、市政广场、人民公园、大剧院、图书馆、棕榈岛高尔夫球场等多个大型的文化娱乐场所。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不断挖掘人才,完善文化队伍建设。坚持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艺术“三下乡”工作,坚持开展淡水人民公园免费放电影和送戏下乡入厂进校活 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节日文化,和谐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同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抓好市民思想道德 教育,引导公民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倡导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人民文化素养日渐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多年来,淡水街道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为切入点,不断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道路、水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实现美化亮化,社会风气得到显著改善,村民的饮水难、上学难、行路难 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各项支农惠农补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三农”工作稳步推进。通过不断调整农业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占有量 大、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不断注入农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907元,与1978年的人均收入73元相比,增长了94.6倍。 和谐环境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近年来,淡水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切实维护社会稳 定和解决关系百姓的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立覆盖全街道的社会保障网络。多年来,淡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保障网络。扎实开展救济、救助、优抚、五保户供养、残疾人帮扶等工作,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健全,切实维护 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稳步推进,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全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健康强 镇”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和镇级卫生院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 卫生服务,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区”。 筑牢基层稳定和谐防线。坚持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深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确保不发 生重大的刑事案件,确保各类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坚持解案与安民同步走,重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纠纷、企业改制、 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加强普法和法制教育,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促进社会突出矛盾的解决。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消防、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 力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党务、政务、村务、社区事务、厂务、校务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法 律援助,推动群众纠纷依法维权,为淡水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