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记场古墓群
释义

张记场古墓群在盐池县城西北15公里。墓葬主要分布在张记场村东、南、西三面,经风雨侵蚀不时有墓道裸露,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84年8月中旬,张记场村民在村西2公里发现被暴雨冲塌的几个墓坑,并报告了县文物普查队。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和县文物普查队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8座。

一号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斜坡式墓道,长3米,宽0.9米,直壁。墓门置于墓室东墙壁中部,高1.12米,宽0.87米,土坯封门,坯横竖平放,黄泥勾缝,存有13层,残高92厘米。墓室平面长方形,东西长4.3米、南北宽1.56米、深4.3米。墓室原有土坯砌护,棺椁已朽,棺木朽板为桔红色,其上饰以黑色彩绘。有尸骨一具,头向东,仰身直肢葬。出土有陶甄、陶灶、铜棺花等文物。

二号墓。为竖穴直坑墓。墓室长方形,东西长2.7米、南北宽1.37米、深6.5米。墓室内并两具尸骨,均系仰身直肢葬式,两手屈至胸前。右侧尸骨长1.9米,无棺木,左侧尸骨长1.75米,有棺木,已腐朽,骨架下置1厘米厚草木灰层。当为夫妇合葬墓。出土随葬品有陶罐、铁灯台、铜带钩,汉五铢,鸡蛋壳、食盐、牲畜骨骼等。

三号墓。为石室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8米、南北宽1.8米,墓底部距地表深4.5米。墓室东、西、北三面墙壁用不规则的白砂岩垒砌,墙高1.45米,厚0.22米。东壁开门,用石块券拱,一半坍塌,门外有乱石块堆放。室内置一棺一椁,椁板厚25厘米,为松材。椁内置一棺,棺长1.6米。棺下用石块铺垫,厚1米。棺内有尸骨一具,头向东,仰身直肢葬式。靠北壁放有铜勺和陶罐、陶壶等。

四号墓。为土坑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斜坡式墓道,长2.4米、宽0.9米。墓门向东开,已坍塌,仅存高60厘米的封门土坯。墓室东西向,长方形墓室,长4米、宽1米,墓底部距地表4.5米,顶部已塌落。墓室朽棺上有尸骨一具,保存较完整,尸骨长1.6米。出土有陶灶、陶扁壶等文物。

五号墓。为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斜坡式,长10.2米、宽1米,墓道距墓室5米处被六号墓墓道打通。墓门单券砖砌顶,门高1.16米,宽0.9米,呈半圆形券拱。墓门用砖封,封砖呈人字形,现存8层,每层11-12块。墓室长方形,南北3.86米、东西1.52米。墓室底部用砖横竖,交错铺砌,黄泥勾缝。东西两壁在90厘米高处起券,墓顶用楔形砖砌成半圆形单券。墓室前后平放两行砖,当为垫放棺木之用。室内置两口棺木已朽。出土文物除棺钉、棺花外,还有陶壶、陶灶、盒、盘、釜、甑,铜印章、铜环、盖弓帽、铺首等文物。

六号墓。为土坑墓,东西向。墓道为长方形斜坡式,打通了五号墓墓道。墓室呈长方形,长3米、宽1.14米,左右两壁从墓底1.46米处起券,墓顶半圆形。墓室内置棺,腐朽严重,棺长2.2、宽0.58、高1米,棺内有尸骨1具,较完整,尸骨高1.5米,为男性小孩。出土文物有陶盘、灶、鼎、博山炉、仓等文物。

七号墓。长方形斜坡式墓道,残长2.9米、宽0.7米。墓门向东。墓室东西长3米,宽1.1米,深3.1米。南、北两壁距墓底68厘米处起券,墓顶半圆形。墓室内有零乱的棺木已朽,淤土中有人肢骨、头骨均腐烂。近门处出有陶灶、斧、甑,铜管和五铢钱等文物。

八号墓。墓室长方形,长4.3、宽2.16米。东西两壁残高1.80米,墓顶已坍塌,形制不清。墓底距地表深5.3米。紧靠墓室四壁置椁,椁长4.3米,宽2.1米,残高1.1米。椁底有半圆形枕木铺垫。椁内置棺,棺椁均已腐朽。出土有陶壶,灶、火焦斗、盘、仓、博山炉盖,铜车马饰件、铜环等文物。

发掘的这八座墓均无确切的记年,但以其墓葬的形制结构、墓砖及其随葬物,参照其他有记年墓的资料,结合张记场汉代城址,大致可推断其应为东汉晚期墓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