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远东第八十八国际旅
释义

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苏军部队战斗序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联红军的在远东正规作战部队中,活跃着一支主要由中国抗联战士组成的苏军第88侦察旅(又称中国旅),他们英勇无畏、机智勇敢,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是闻名整个苏军的中国奇兵。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决定出兵东北之前,苏联红军远东军总司令部曾下令这支部队先后派遣20多支小分队深入敌后,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一系列侦察、间谍和破坏活动,为协助我解放东北作准备,直至最后取得胜利。

国际旅的成立

1940年初,东北的抗日斗争到了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残酷地讨伐,东北抗联伤亡惨重,从建军时期的10万余人锐减到3千余人,为保存我党在东北唯一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战略转移,除留下少数部队在东北坚持战斗外,其余大部分部队陆续撤退到苏联远东境内。

1942年7月16日,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同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经过协商,决定将留在苏联远东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加以扩充整理,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以“培养东北抗日救国游击运动的军事政治干部,锻炼优秀游击战士,使之能在东北解放战争之际,积极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942年8月1日,由东北抗联改编而来的抗联教导旅在苏联伯力正式组建,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对外番号八四六一步兵特别旅。教导旅按照苏军要求进行了授衔,标准是:旅长为中校;副旅长、参谋长、旅司令部各部部长为少校;营长、副营长为大尉;连长、指导员为上尉;排长为中尉、少尉。战士一律授予士兵军衔。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来到检阅部队后正式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教导旅名义上归苏军远东部队代管,装备由苏联提供,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官、军士军衔,薪金和待遇与苏军同级指战员相同。

抗联教导旅官兵共1500人,其中抗联人员643名,其余人员是苏联籍的亚洲人和营以上的苏军副职军官。初期没有设政委、政治部,设政治副职,后改成政委。周保中任旅长,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任副旅长(实为政委)。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大队。每营两个连,每连3个排。每营装备重机枪6挺,每连装备轻机枪9挺,每排装备冲锋枪15支。

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军官名单:

旅长:周保中中校;副旅长:什林斯基少校;

政治委员:张寿篯(李兆麟);参谋长:马尔钦科少校(即原来的北野营主任杨林大尉);

后勤部长:金牙少校;

第1营营长金日成、政委安吉;第2营营长王效明、政委金策;第3营营长王明贵、政委朴吉松;第4营营长柴世荣、政委季青。

东北党委的成立

随着抗联教导旅的组成,建立统一、集中的党组织便提到议事日程。1942年9月13日,经共产国际批准,抗联教导旅召开了中共全体党员大会,宣布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后称东北党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周保中作的《关于留苏中共东北党组织总结状况及改组的报告》,选举了特别支部局第一届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选举周保中、李兆麟等11人为委员。东北党委员会既是旅党委,又是东北党组织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全东北党组织的临时最高领导机关。此后,东北地区党组织实现了统一。东北党委员会成立后,抗联教导旅结合实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旅干部每周集中一天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内容有中共中央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党八股》,周恩来的《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斗争》,朱德的《建立东方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此外,抗联指战员还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一些著作。抗联教导旅组织的学习,对于提高指战员的政治、军事水平,对于正确分析形势,树立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保中通过关系,辗转弄到《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两本油印小册子。他如获至宝,派人把书本上的毛泽东画像临摹放大,印成大幅画像,发到每个连队。

教导旅成立后的两三年中,开展了汽车驾驶、无线电通信、空降跳伞、滑雪等特种训练,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术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临近,苏联远东边防军还对教导旅进行了特殊训练,如空降跳伞、开摩托、识图绘图、收发电报、爆破、战地拍照等。据教导旅二营三连连长彭施鲁回忆,中苏两国官兵关系十分融洽。在苏军的协助下,除了搏斗、刺杀等基本技能外,第八十八旅的将士还接受了跳伞和滑雪训练,这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刺激。针对东北气候严寒、冬季雪大的特点,教导旅高度重视滑雪训练。抗联战士在这项技能上颇为努力,虽然战士们摔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仍然坚持训练。抗联教导旅在苏联三年的异国训练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由一支只会打游击的队伍,发展成为一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专业部队。

苏联远东边疆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曾任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的伊万诺夫后来回忆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战士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来琢磨如何熟练使用武器、如何运用各种战术。他们很关心苏联军队和人民是如何和德军作战的,从正规军的大规模战役,到被占领区的游击战,他们问得非常详细,迫切希望从中学到用来对付日本占领军的东西。伊万诺夫说,那些曾英勇抗击日本占领者的中国朋友,“他们生活艰苦,斗争环境恶劣,让人不由得不肃然起敬”。

坚持斗争

抗联小部队活动成为坚持东北抗战的主要形式

在抗联斗争的后期,抗联小部队活动成为坚持东北抗战的主要形式。抗联在远东地区建立野营,组建教导旅,在重返东北被苏方阻止后,便派遣小部队进入东北。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派出10至20人的小部队回东北,主要任务是寻找收容遣散的旧部,建立地方党组织,坚持游击斗争。二是派遣武装小部队回东北坚持游击战争。三是专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这种小部队的派遣有两个组织系统,一种是受苏方制约,由苏方指定任务,由抗联派遣;另一种就是苏军抽调抗联人员,直接派遣。

1941年夏,由于形势的变化,抗联首长决定派十五支小分队回东北侦察敌情,坚持游击活动。8月,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王效明率50多人带着电台返回东北虎(林)饶(河)地区。他们一入境,便遭到日伪军的追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完成了侦察敌情的任务,还积极地打击敌人。一天,在夜幕掩护下,王效明率部在图(们)佳(木斯)铁路线上的孟家岗炸毁了一列日军兵车,炸死炸伤日军500余人。这次成功的爆炸震动了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群众悄悄地传诵着这样一首歌谣:“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谈王效明。”

据统计,抗联从1941年至1945年派回东北开展游击战、破坏交通等任务的有26支小部队,约计240人次;派回东北专门执行侦察任务的(不含苏方派遣)有25支小部队,约计1260人次;派回东北寻找党的关系、收容和寻找部队的有6支小部队,约计160余人。当然也有一些常年蹲山沟、坚持种植谷物、监视敌人行动的小部队,不过人数很少。无论何种形式,小部队在开展抗日斗争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小部队中牺牲、失踪的人员不下200人。抗联小部队斗争虽然不具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特征和基本条件,规模、影响也有限,但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抗联教导旅的侦察兵,对于苏军对关东军作战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抗联的伙食标准也由后方部队改为第二线作战部队。教导旅的官兵发现,他们的伙食标准提高了。黑面包变成了白面包,午餐肉食的量也增加了。原来需要交钱吃饭的军官们现在也不要交钱了,伙食费全免了。就连一直限量供应的香烟、黄油和糖的供应量也比以前多起来了。抗联干部悄悄问苏联军官:“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苏联军官告诉他们说:“这就是战争二线部队的供应标准。”这些变化使抗联战士确信,对日军作战已迫在眉睫,都兴奋不已。

1945年7月,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根据新的形势和抗联反攻作战计划,决定改组党的领导机关,组成新的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也称中共辽、吉、黑临时党委会。党委成员有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卢冬生、王一知、姜信泰、金光侠(朝鲜籍)、王效明、彭施鲁、刘雁来、王明贵、王钧、张光迪等13人,周保中任书记。中共东北党委员会设在长春,负责领导党的建设和东北抗日斗争,并分别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海伦、绥化、佳木斯、牡丹江、延吉、吉林、沈阳、大连等12个地区设立地区委员会。在得知苏军不久将进入中国东北同关东军作战的情况后,周保中等抗联将领制定了配合苏军反攻东北的作战计划:一是立即组成一支空降部队,携带电台,伞降东北各地执行侦察任务;二是按照双方确定的名额,将翻译和向导配齐,提前去苏军指挥机关报到,待苏军进攻时随同苏军执行任务;三是抗联部队二十四小时戒备,随时准备与苏军一道解放东北,消灭日军。

7月10日,斯大林来电邀请周保中、崔石泉赴莫斯科会谈。第二天上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周保中、崔石泉,前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陪同接见。斯大林笑着对周保中说:“你愿意配合苏军作战反攻东北,我真高兴!你梦寐以求的东北解放将要实现了。我电告延安的毛泽东同志。”“你用俄文给我写的三次报告材料,对远东军区苏军代表王新林的斗争是正确的,保持东北党组织的独立性是战略上的需要,还有1938年王新林将赵尚志将军骗到苏联后关押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我们已经将王新林撤职。”会谈举行了一个小时。临走的时候,斯大林和周保中紧紧拥抱。

7月下旬,抗联教导旅侦察分队的28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秘密潜回中国东北境内,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降落,进行战前侦察。侦察员用各种方式,接近或潜入日军数百个营区、工事、弹药库、军事谍报指挥机关等要害设施,将日本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三道防线的情况,无一遗漏地标注成空袭目标,并制成图表,由交通人员星夜传递越界过江,送到抗联教导旅情报中心。在此期间,侦察员们不仅摸清了日本关东军的军力部署情况,还多次完成了暗杀、破坏等任务。

在此期间,抗联侦察队员完成的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莫过于炸毁虎头要塞的“亚洲第一炮”。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完达山脉的丘陵之中,是日军为进攻苏联而秘密修筑的边境军事要塞,拥有庞大的进攻和防御体系,是中苏边境东段的核心阵地之一。在要塞的山顶有一门榴弹炮,炮身直径为1米,炮口直径为41厘米,炮长约20余米,号称“亚洲第一炮”。它的杀伤力极为惊人,装药量为1吨,一颗炮弹竟有4米长,最大射程达20公里,可以随时打到苏联的土地上,对即将出兵东北的远东军威胁极大。在苏军发动总攻的前夜,抗联教导旅小分队混入虎头要塞,炸掉了这门“亚洲第一炮”。

在1945年8月苏军在发动进攻之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印制了日军在东北防御体系的资料图册,下发连以上干部,人手一册。图册详细绘制了日军防御工事结构、位置、坚固程度、火力配备等情况,为苏军迅速摧毁日军防御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毫无疑问,苏军绘制的情报图册,凝结着抗联指战员的鲜血和生命。抗联将士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滕,当面向他宣读了苏联政府对日宣战的宣言:“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月9日起,苏联政府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8月9日早饭后,周保中在北野营国际旅全体军人大会上做了报告。他告诉大家,从现在起,每个人都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要同苏联红军并肩作战,解放东北、光复家乡,完成抗日战争的历史使命!

8月12日,抗联领导人周保中突然接到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称:“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中旬,抗联教导旅召开誓师大会,正式决定:中国同志随苏军进军东北,朝鲜同志则回到国内实现独立复国的目标。

8月9日零时10分,150万苏军分三路对日本关东军发起闪电攻击,抗联指战员200余人直接参加了先遣队。他们全力配合苏军的正面攻击,使关东军的机场、铁路、桥梁、堡垒等目标迅速被摧毁。8月26日,苏联远东(下转25页)(上接17页)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对抗联教导旅下达了行动命令。由于战局急转直下,远东军将抗联反攻作战的任务转变为抢占东北,即抗联随远东军分赴东北各要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抗联教导旅的任务由反攻作战转变为接收东北。东北战事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抗联教导旅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他说:“第八十八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堡垒进行的侦察和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我代表苏联人民感谢你们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战最后一战

从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战至8月22日,东北各地大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停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日本关东军全部缴械投降。可直到8月27日,东宁要塞的战斗却仍没有结束。28日盘踞在虎头的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全部葬身在要塞中,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264师已经彻底占领了虎头要塞。在东北仍然发生大规模战斗的,就只有剩下的东宁要塞这一处地点了。东宁之战不仅是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战役中最长的一次战斗,也是亚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战,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当时抗联教导旅的战士都说:“二战由我们来结束,应该感到无尚的光荣。” 苏军384师步兵师、第106筑垒守备队、三十九军独立炮兵营及抗联教导旅一部,在29日向东宁要塞发动猛攻。夜晚,独立炮兵营调来二百八十毫米重炮轰击胜哄山要塞。1945年8月30日,关东军第一国境守备队司令官鬼武五一少将率领九百零一名日军走出胜哄山要塞,向苏军投降。从8月9日至30日,整个东宁战役历时二十一天,共歼灭日军第一国境守备队(132旅团)两千三百人,俘敌一千二百人,苏军伤亡两千一百人(含特遣队官兵十八人)。至此东宁硝烟散尽,日军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亚洲永久要塞的神话破灭,二战最后一战,终于在东宁落下帷幕。东宁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终结地。

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本投降后,抗联教导旅中的中国军人被划分为57个小组,分派到东北各地的大中城市,协助苏军接管当地政权。9月6日至9日,抗联战士先后分10批从苏联伯力乘飞机和火车,抢占大、中、小城市等战略要点。抗联将士一踏上东北土地,每个人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他们扑倒在地,热泪横流,无限深情地亲吻泥土,张大嘴巴呼吸祖国的新鲜空气,放声高喊:“啊,我们回来了!”

抗联战士进入战略要点后,迅速投入接收工作。所有的抗联战士都着苏军军装,有苏军军官证书,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讲俄语。抗联官兵的苏军身份,为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东北、与苏军取得联系、达成默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抗联首先抢占了东北57个战略要点,为中共中央决定10万大军挺进东北起到了先头部队的特殊作用。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抗联进占各点后扩建的武装部队,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沈阳接见了东北抗联党委领导成员。周保中汇报了东北抗联与日军浴血抗争14年的情况。彭真感慨万分地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肖劲光为副司令,程子华为副政委。至此,东北抗日联军终于完成了它的全部历史使命,并为创造和建设新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6 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