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思平在中国 |
释义 | 图书简介伊思平是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来华医疗援助的一位新西兰护士。1947-1950年,她投入了中国的医疗救助事业,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这一经历成了她一生中特别的记忆。 伊思平以日记、信件和报告等资料,回忆了她在中国一段独特个人经历,展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1947-1950年的中国面貌。 目 录中文版前言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我的1947年 飞越赤道去到中国 第二章 黄河边上 同公谊服务会成员一起在河南 第三章 向我的医院前进 通过内战地区 第四章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亲自见证它的初创岁月 第五章 南下又回上海 旅途和我在上海的数月 第六章 归途 离别朋友——航行——重访中国 附录 参考书目 corso中国团队成员名单 证明文件 中文版附录 基本信息·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版次:1 ·总页数:226 ·印刷时间:2008-01-01 ·印次:1 ·字数:180000 ·ISBN:9787507213386 ·大小:16开 ·装祯:简装 ·纸张:胶版纸 图书摘要第一章 我的1947年 飞越赤道去到中国 走向不同寻常的护理生活 新西兰招募志愿者 我自己也感到奇怪——我,一个已经习惯于在南半球小城镇里生活和工作的20多岁的女青年,怎么竟会到了本国名城奥克兰的飞机场,还要搭乘新西兰皇家空军1947年的新式飞机,前往中国那个遥远的陌生世界。 原来,20世纪40年代初,许多国家之间发生了战争,死伤了许多人,损伤了军队,蹂躏了文明,也毁坏了许多土地。新西兰虽然只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当时人口不到200万,却未对此置身度外。1944年8月16日,新西兰的红十字会、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和公谊会(贵格会)在首都惠灵顿的公谊会议大厅开会,试图建立一个有关合作事宜的志愿组织理事会。会议的结果,是组成了对外救济团体联合会(corso)。新西兰人民和政府对此机构予以大力支持。就是这个机构曾帮助了各种具有技能并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前去希腊工作。 随后,新西兰人对中国人民表示了关注。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由于日本侵略和本国内战而饱受苦难。corso将征集来的衣服和医药用品等物资发送到中国,并且决定接受中国方面有关派遣援助人员的请求。志愿人员可以通过已在中国的机构——基督教会、各救济协会以及中国的福利组织进行工作。于是,新西兰的援助人员络绎前赴那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他们深入到许多地方,有些是国民党控制区,有些是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 我是corso派出团队的一员,全队共有21名成员。我们是根据1947-1948年的两年协议,前往中国各地工作的。 我是怎样参与这种服务的呢?1946年某期的《新西兰护理杂志》中提到中国急需护士。某些因素让我立即做出了回应。大约一年以后,我登上了一架空军飞机直飞香港。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